老师在课堂应援偶像事件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饭圈文化”不能“圈”过界
近日,一位幼儿园老师组织孩子们拍视频,为某艺人应援事件曝光。此前,宿迁一名小学老师也公开组织全班学生为某艺人跳舞应援,并录下视频发到了网上,目前学校对当事老师作出停职停课处理,涉事老师也写了检讨信。如何看待个别教师组织学生追星这个现象?饭圈文化该不该进校园?这些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热议。
“追星”现象普遍存在
“我喜欢王俊凯,我们班里还有很多女生都喜欢他,他长得帅,唱歌又好听,学习成绩也好。”“我最近在追一档综艺,里面我粉的是可盐可甜的安崎,综合实力太强了。”……在随机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追星已经是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娱乐方式,不论男生还是女生,上至耄耋老人,下至总角小儿,都有或多或少的追星行为。
面对“追星”一词,学生们更多表达出喜悦或者是分享的情绪,“追星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动力和激励,想要变得和偶像一样优秀,会不自觉地去学习偶像身上我所喜欢的闪光点。”高一年级的张同学满脸笑意地告诉记者,追星的经历也让她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明确。
追星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将明星作为正向目标去追逐,“追星”这个代名词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现在天天回到家就盯着电脑和手机,沉迷在偶像明星的世界,严重耽误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市民张女士表示,自己的女儿目前在上初二,刚好也是青春期的阶段,对于孩子追星,干预太多又怕孩子会有逆反心理,不引导又怕孩子继续沉迷下去。
校园与“饭圈”要有明确界限
“我们不建议老师将"饭圈文化"带进校园,老师充当的是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黄遵宪纪念中学校长熊庆龙表示,老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平凡的美,帮助学生们更加明确追星应该追怎么样的明星,利用名人明星的正面导向作用启发学生、激励学生,而不是盲目跟风追星,让学生成为自己应援的“工具”。
职业底“线”不能破,理性之“圈”不能出,饭圈不能“圈”一切,不能将自己的喜欢强制安排在学生身上。 “中小学生正处于"三观"以及性格建立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小学生十分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虽然是“网上冲浪”的时代,小学生自己可能也追星,但自己追与老师组织追是不同性质的,老师对于班里学生的影响力是直接且有权威性的。”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老师陈概友表示,虽然老师在课堂组织学生应援偶像只是个别现象,但这也给广大教师敲响了警钟,在课堂上,老师应该侧重引导学生追求真正的“中国力量”。
教师并不是不可以追星,但是个别教师将个人生活化的内容带进了校园和课堂,通过学生来达到自己作为“粉丝”角色的需求,违反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岗位职责,混淆了教师与“粉丝”的角色,在两种角色之间违规越界,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展示了“饭圈文化”不理性的一面。(赖运香)
记者
手记
追星价值观
要有德育加持
“今天你打投了吗?”“姐妹们记得去超话签到!”这些话在粉丝眼里应该不陌生。近年由于国内偶像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社交网络聚集起来的各类粉丝群体催生出了“饭圈”及“饭圈文化”。追星应该是一个正面的、向上的事情,偶像阳光积极努力的形象带给粉丝一种激励感,同时传递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但目前饭圈文化呈现出了不少问题,应当引起警惕。
偶像爆红,粉丝基数瞬间扩大且年龄偏小,由此形成的“饭圈”里鱼龙混杂,大部分偶像的官方后援会都没能正确组织引导数量庞大的粉丝,有的粉丝就如新闻中的老师一样,让自己的学生成为应援的工具,模糊了工作和娱乐两者之间的界限,更严重的还有因维护自家偶像而攻击其他偶像,破坏了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甚至形成网络暴力。因此,饭圈这个庞大的团体急需有一个系统规范的体系,可以用积极正面力量引导粉丝的追星价值观,让“三观不跟着五官跑”,不论是明星工作室、学校、家长还是个人都要对追星的价值观做好德育加持。
在一个全民追星的时代,粉丝经济引导得好能够带动消费、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健康向上的饭圈文化也能给青少年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对于饭圈及其文化,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正面作用,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思考。(黄宝珠)
新闻推荐
在第49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梅县区在松口镇大黄村举行2020年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保护环境·不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