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拾荒者:一拾数十年 村长也是拾荒人
□ 文/谭国锋(广东江门)
虽然许多人会说“职业无贵贱”,但拾荒者往往会被人称之为“垃圾佬(婆)”,在世俗的眼光里,他们总被认为“没出息”。在我身边,有几位拾荒者。他们有的将拾荒作为一种习惯,一拾就是几十年;有的是一村之长,并不觉得拾荒丢人;还有的,做过多种职业,折腾许久,最终在拾荒这条路上安定了下来……他们都通过拾荒,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拾荒夫妻:
当报摊老板时就开始拾了
我的邻居南叔今年已经74岁了,住在广东省恩平市横陂镇,是镇里的环卫工人。在此之前,他开过报摊,卖过水果,时代的更迭让他变换着生计,但贯穿他一生的身份却是拾荒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上初一时,就认识南叔。那时,他在镇里最繁华的十字街有一处档口,卖各种水果和报刊。夫妻轮流值班,24小时营业,实实在在赚了不少钱。
帮南叔看档口之余,南婶还养鸡、养鹅,还开荒种地。夫妻俩就这样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养大了四个儿女,并协助他们成了家。
一直心疼于儿女“黄蜂新造窦”(建立新家庭)的不容易,他们多年来又协助儿女抚养孙子孙女和外孙。这样的岁月就像一场马拉松大赛。
后来,社会发展的脚步加快了,电视机进入了千家万户,再后来手机更是几乎人手一部,购买报刊的人越来越少了,夫妻俩只能忍痛终结了报刊的销售,专心卖水果。
再后来,城镇开始升级改造,原来的档口位置不能再摆卖水果了。找不到合适的新档口,夫妻年纪也大了,儿女经过多年打拼,经济条件也都变好了,南叔和南婶就没有再租新的档口卖水果了。
南叔帮外侄夫妇卖水果,南婶成了镇里的环卫工人。有时候,南婶忙于种瓜淋菜或别的事,南叔就去顶替她打扫卫生。
扫着扫着,他也成了一名环卫工人。夫妻俩每人每月的工资是1550元,俩人合计3100元。每年的5月到10月份还有额外的高温补贴费。
他们一边打扫卫生,一边拾荒。街道上丢弃的破沙发烂桌椅、纸皮、酒瓶、矿泉水瓶、铝的铁的饮料罐、装水果的塑料或薄木板箱子、环保部门砍下的一些旁逸斜出的树枝……能拾的,他们都拾回去。
破沙发烂桌椅拆开后能烧,薄木板箱子拆开后也能烧,树枝晒干了也能烧。用它们生火做饭、炒菜、炆肉、熬汤,味道比用电饭煲煮熟的还要好。这一来,不但吃得可口,还省电、省煤气、省煤球。一年三百六十多天,算下来,真能省下不少的钱。
即使上门来收购纸皮的人出的价格每斤只有七到八角钱,即使人家上门收购的塑料编织袋每斤只肯出2角5分到3角钱,即使人家上门收购玻璃酒瓶每斤只给7分钱,即使各种饮料罐(铁罐或塑料罐)的收购价也不是很贵,但天天捡拾,不需成本,捡拾得多了,出货一次往往能有几百块钱,有时出货还能收入一千多块钱。
他们的拾荒,不是在成为环卫工人之后。他们在有自己的生意红火的报刊和水果档口的年月里,就已开始有意识地捡拾能卖钱、能生火做饭的东西了。可以说,几十年下来,他们已经是老牌的“拾荒人”了。
很多相熟的人都见过相似的一幕,他们在垃圾箱翻找或路上捡一个健力宝罐,或一个透明的塑料瓶,或一个啤酒瓶,或一点废旧报纸……
曾不止一次有不同年龄段的人见到他们拾捡,忍不住大声说出类似的话:“堂堂一个老板(娘),竟然在这里捡垃圾!是我就懒得捡了,捡一个才一角几分钱,捡一斤报纸才几毫子。现在一角钱的纸币还能买到什么?”或者说:“捡这些树枝烂木箱干什么呢?花一百元买两百多个煤球,能烧几个月了。”
他们要么嘿嘿一笑不说,要么就一句:“反正在这里闲着也是闲着,也不占多大地方,也不费什么时间,看见有,顺便也就捡了。”有时遇到那些连买一包烟也买不起,只能一支两支地散买的人也这样说,他们也只是说:“我冇你这么风流(潇洒)!我捡垃圾又不偷又不抢,堂堂正正,又不犯法,你管我干什么?”
2017年,看到孙子孙女长大了,住房变得不够了,南叔夫妇就拿出了10多万元,协助儿子将房屋加建了一层半。这么一来,居住的问题就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女儿和女婿要买地建房,南叔和南婶也借过几万块钱给他们。
对于某些动不动就说“赚一个亿”的人来说,也许南叔和南婶的财产算不上什么,但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双手勤勤恳恳实实在在地挣下的家业,无疑是养老的保证和儿孙的福地。
拾荒村长:
骑车到处拾荒,不觉得丢人
凡哥是恩平市横陂镇横盘村委会横江村的村长,今年已做过了六十大寿。他也是一个拾荒人。
村长虽然只是一个芝麻绿豆那么大的官,但毕竟也是一个“官”。这个“官”却常年拾荒,一点也不怕失面子。
凡嫂是云南人。从云南山区嫁到广东恩平,结婚最初那几年,家里真是穷,穷到两人还曾为买一条背女儿的新背带怄气。但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夫妻始终同心协力,种田、养猪、拾荒。一有空,凡婶就上山割草,凡哥则骑自行车外出拾荒,能卖钱的一切东西都捡拾。同时兼职收购鸭毛鹅毛。就是过年过节,他也基本坚持每天出门拾荒、收购。后来经济条件好了,凡哥外出拾荒的工具就先后换成了摩托车和三轮车。
凡哥的表妹和表弟都是镇里的干部。不止一次有人笑他不求老表介绍一份安稳工作而去拾荒是“有福唔享,去捱凄凉!”他只是笑笑。
他不但在本镇拾荒,还到相邻的外镇甚至相邻的阳江市阳东县、台山市那扶镇(现已并入深井镇)等地去。有时候,深夜才能回到家中。
他这一坚持,至今已是二三十年。
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他在村里建起了两层的框架结构的楼房,又在镇里买了屋地建成了三层的框架结构的房子并装修好;儿子要去外镇开工,他送儿子一辆十多万元的小轿车代步;女儿出嫁,嫁妆里就有一台新买的小轿车。
凡哥的岳父有几个女婿,就数凡哥最瘦小,但他也最喜欢这个广东女婿,他觉得这个女婿比起他认识的许多不拾荒的人更像样、更有出息。
5月28日傍晚,刚刚拾荒回来的凡哥边从三轮车上往下搬各种废品,边对我说:因为疫情的缘故,今年养的两批鹅卖不到好价钱,批发每斤才7块多,鹅头又不齐(死掉一些),所以上批亏了2000多块钱。但年底就要上市的新年鹅还是要养。
瓶瓶罐罐、铁皮废纸……那些废品被堆放在一排简陋的养鹅的屋前,或用绳子捆扎得结结实实,或装在蛇皮袋里,它们在等待着收购人的到来。黑黑瘦瘦的凡哥叙说着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而那些废品就是他营生的筹码。
拾荒老板:
拾荒的同时收购各种废品
军哥是凡哥的前任村长。他也一边种田一边拾荒。
有人说,军哥年轻时收听收音机广播的消息后,异想天开,到县城里办过兴隆信息部,结果亏本了。
后来,军哥跟风种过橙子,结果和别的种植户一样,收获的橙子实在太多了,销路不畅,每斤只能卖两角钱,又亏本了,只好砍掉了橙子当柴烧,重新种水稻。
后来,军哥又先后养老鼠、养羊,也以失望收场。
幸好,他后来还拾荒。拾荒的同时又收购各种废品。
人们说,是拾荒最终成就了他的事业。他从事过的行业中,耕田之外,只有拾荒才是使他赚钱的。
横江村的一位老村长评论这几个他熟悉的拾荒人时说:“对他们来说,捡垃圾收垃圾,才是稳妥的,才赚钱。你看南叔他们两公婆,看看阿凡阿军,都是这样赚到了钱。”
他指的是对于生活在农村、没有高学历、没什么门路的农民而言,业余拾荒不失为一条无本生利的正路。只要勤劳肯干,就算是拾荒也能拾出一条光明的路来。
新闻推荐
斗茶赛现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基地部主任、研究员黄国滋正在对参赛茶样进行对比,并给出评分。(张怡摄)本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