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杏坊 触摸旧时光 梅江区作协组织近40名文友红杏坊采风

梅州日报 2020-06-05 09:04

摄影/花生▲文友们对红杏坊的一切都很感兴趣。▲文友们参观红杏坊古民居。▲林勇军副区长与红杏坊105岁郑阿婆亲切交谈。(秋月摄)▲西郊街道党工委书记叶志明(右)向大家介绍红杏坊历史、规划

除署名外,图片均为赖俊权拍摄

●赖俊权

2020年5月30日上午,为深挖深厚的历史人文,撩开人文秀区“红杏坊”的神秘面纱,助力诗画梅江发展,梅江区作家协会组织近40名文友前往红杏坊采风。

参加活动的领导嘉宾有:梅江区副区长林勇军,梅江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友德,梅江区西郊街道党工委书记叶志明,梅江区文联主席李绮琼,梅州日报副刊部主任陈金和,以及西郊街道党工委成员等。

红杏坊核心范围在梅江区西郊街道的萝卜坪、十甲尾、长巷子、黄泥墩、禾好塘、月影塘、更楼下周边地区。康熙十二年(1673年),程乡知县王仕云在今梅江区西郊大觉寺前,立起一座壮观的坊表“望杏坊”,寓孕育位极人臣的读书人之意,后因大火倒塌湮灭。然而作为地名“望杏坊”却存下来,直至民国前期,还以一个更通俗的名字“红杏坊”存在,它见证了以科举时代为主的当地人文鼎盛荣耀。

活动当天,队员们在黄泥墩社区的珍珠公园集合,这个占地面积1.76万平方米的公园,人工湖、健身文娱广场、停车场、户外健身器等设施一应俱全,绿意悠悠,杨柳依依,风吹过,好一幅碧波荡漾的画面,红杏坊的许多古民居,就分布在它的四周。大家兴致勃勃,首先参观了梅州最后一批秀才、著名教育家梁伯聪和他的堂姐梁浣春(首创嘉善女校、梅县第一女子学校、梅县女子师范学校)的故居鹤和楼,接着到道光年间的翰林黄仲容,这位与林丹云、张敦道3人同年同榜考中进士,有“一里同榜三进士”美称的故居都察院、醉经居参观,“都察院”给他四个儿子居住,“醉经居”则给四个弟弟居住,两座屋间隔不足一米,远看似一座四杠楼。火神山医院总设计师黄锡璆祖居就在 “都察院”,我们见证“中国速度”背后就有“梅州力量”。

所到之处,成员们通过行走、记录、了解、交谈等方式进行记录,拍摄留影,细心体味,叨念着一座座古老建筑的名字。接着参观中国科学院生物部医学院士梁伯强的故居贻谷楼,太平天国康王指挥部旧址仁风楼;梅城最早寺庙、距今1498年的大觉寺,从乾隆四十四年起连续三科乡试接连考中举人的叶新鉴、叶新莲、叶新丰的故居联科第叶屋等,并在联科第举行了座谈交流会。文友们对红杏坊养在深闺人未识有浓厚的兴趣,并就如何挖掘该区域历史人文,打造特色旅游经济,助力诗画梅江发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纷纷表示将积极发挥文学创作者应有的力量,用文学的形式推介宣传红杏坊。

“家是唤起乡愁记忆的突出因素,没有家园就没有乡愁”,作为一个古老的人文社区,红杏坊寄托的人文精神和进取风骨依然在当地人的血脉里流传,坊内的建筑无不匠心独运、做工精巧、建筑精美、富丽堂皇。深挖历史人文,留住城市记忆与文化,挖掘弘扬这些民居古建蕴藏的一个个动人故事,必将为宣传“诗画梅江、文明客都”、擦亮梅江区的文化品牌作出积极贡献。

红杏坊链接

唐代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之句,天上和日边,象征着读书人“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和露种和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碧桃和红杏,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前程似锦。

康熙十二年(1673年),程乡知县王仕云在现今梅江区西郊,立起一座壮观的坊表,题名曰 “望杏坊”,这里的“杏”就是上述诗里的“红杏”,寓在希望当地的读书人奋发进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荣登天子堂。可惜的是16年后,一把大火,坊表被烧毁,“望杏坊”作为地名就继续存在了200多年,至民国前期,改名 “红杏坊”,成为一个地标延续至今。

红杏坊部分古建筑名称地点一览表

二、历史遗迹地址仁风楼太平天国康王旧址,黄泥墩居委大觉寺月影塘居委梅师附小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来庵炮楼西区村西来庵伯公巷南北炮楼程江居委伯公巷梅县商会址中华街六朝老屋长巷居委萝卜坪2号朝义第十甲尾钟屋更楼下城西大道朱屋至孙屋前谷诒堂马石下山川亭梁屋山川亭西箭角华侨戏院旧坦节孝坊中华街铸锅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曾井城西大道2号银鹰商场宿舍内

新闻推荐

萌娃归“队” 平安为先 梅江区首批幼儿园开学首日见闻

午饭时分,梅江区萍聚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单向就座用餐。(罗玮摄)“终于可以上幼儿园了,终于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