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 以实际行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区两会提出,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建设“诗画梅江、文明客都”

南方日报 2020-06-01 06:46

梅江区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何森垚摄

梅江区10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脱贫,进度为全市第一。图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到田间地头了解贫困户种植情况。邱艳红摄

5月27日至29日,政协第七届梅州市梅江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和梅州市梅江区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胜利召开。

去年以来,梅江区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多个民生项目落地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整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以昂首之姿,度过关键之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梅江区将以昂首之姿,扛起梅江苏区振兴发展沉甸甸的责任,同心同德、开拓进取,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建设“诗画梅江、文明客都”,全力打造“三宜”城市示范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南方日报记者梁时禹张柳青

关键词1经济发展

稳投资抓项目

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4月2日,广东梅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江控股集团”)在梅城华南大道揭牌成立。

梅江控股集团是经梅江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1.18亿元。集团以服务梅江区经济发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优化梅江区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主营业务包括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经营和管理、资本运作、市政工程等。

该集团是梅州市首家综合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在梅江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运营服务平台。

它的成立,是梅江区科学有序推动国有资本优化重组,以龙头企业带动和服务产业转型的重要之举,对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实现梅江区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

回首过去的一年,梅江区经济发展情况持续向好。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72亿元,比增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7亿元,比增0.9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15元,比增8.0%;城镇新增就业24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9%。

盛尊建筑顺利落户、铜锣湾广场项目完成签约、博敏电子增资扩产项目签署合作框架意向书……一家家企业在梅江区成功“安家”,一个个优质项目在梅江区落地“掷地有声”。

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梅江区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战略,以最强的措施守住城区防疫线。同时,出台《援企稳岗十二条》,给予区内复工复产企业发展的信心,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

与此同时,梅江区还深入开展“暖企”行动,推行政企“双月”沟通座谈机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困难;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免税额超7亿元。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接下来,梅江区将以昂首之姿,稳投资抓项目,巩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守住复工复产的成果。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发挥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作用,统筹推进交通、水利等八大行业领域100多项总投资额达700多亿元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点谋划一批基础性、生产性、造血型、税源型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和省、市项目库,真正做到“项目等政策”。

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超百亿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重点推进博敏电子、志浩科技、泰华电路板等企业实施技改和增资扩产。积极开展“保规上”“育上规”,争取全年新增上规企业10家以上。

在平台建设方面,接下来梅江区将深入实施五年平台大建设战略,谋划“园区+”发展模式,推进东升园区扩区和提质增效,积极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打造“百家规上企业、百亿元产值”产业共建示范区。

2020年,梅江区将继续强化“六稳”举措,坚持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进度赶上来,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关键词2民生事业

惠民生促和谐

建设平安幸福之城

市人民医院“生命通道”新峰路、泮坑枫林路等难啃的“硬骨头”被一一拿下,其中新峰路项目提前40天完成征收任务,枫林路项目3个月解决群众15年出行难题。

客都大桥东端连接线、学富路等城区道路顺利打通,金丰至潮塘、田心至石马等一批乡村旅游公路竣工通车,堵塞客都小学学生上学近10年的富都路顺利通车……回首过去一年,梅江区不断加大交通补短板的力度,在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答卷上,给出了漂亮的答案。

2019年,梅江区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4.18亿元,项目总里程达617.4公里。

“四好农村路”通了,城北镇玉水村的村民笑了。“三华李的交通运输成本降低了,农产品的利润高了,生活质量上去了。”村民丘向阳说。这座千年古村落的美景也因道路畅通,更好的展现在市民面前。

“上学路”通了,客都小学的师生们笑了。校长黄玉翠说,过去常常被人以为是后门的学校正门,现在能完完整整地展现在家长面前;老师和家长不用再担心上学路堵塞,学生上下学的安全也得以保障。

货场路通了,东升工业园内的企业笑了。宽敞的道路为货物的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也为东升工业园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梅汕高铁通车、梅龙高铁动工,以及市区出口通道的拓宽提升、梅州机场航班航线的优化加密,梅江区的交通区位将发生根本性改善。

此外,去年以来,梅江区顺利实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十件“微民生”实事。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标准位列全市第一,“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实现全覆盖。芹洋梅州中学小学部如期开学,元城小学和幼儿园动工建设,金山小学迁建、会文小学扩建等项目有序推进……作为梅州市中心城区的梅江区坚持以人为本,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展望新的一年,梅江区将继续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惠民生促和谐,建设平安幸福之城。

具体而言,就是要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力度援企稳岗,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保障残疾人再就业。严格落实城区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三同步”,接收吉祥、站前、上坪等3个安置区的配建幼儿园,年内新增1所以上公办幼儿园。

同时,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抓好实践创新项目试点建设,发挥村民理事会、村规民约等作用,健全“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

梅江区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让人民共享为目的,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不断提升民生福祉,为“诗画梅江、文明客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3脱贫攻坚

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全力以赴奔小康

西阳镇桃坪村为贫困户实行“一户一策”,大力推行消费扶贫,贫困户成功摘掉“贫困帽”;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筀竹村基础建设得到提升,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巾帼不让须眉,直坑村的扶贫金花们发展食用菌种植,让村子的贫困户喜笑颜开……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梅江区正以稳健的步伐朝前迈。

2019年,梅江区实施帮扶贫困户项目7414个,其中产业扶贫项目1441个。10个省定贫困村经过审核,现全部出列,贫困人口脱贫率100%,进度排名全市第一。

在实施帮扶的过程之中,梅江区将“因户施策”放在首位,综合考量每户贫困户的情况,为其实施精准帮扶。以桃坪村为例,该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共有8户,同时具备发展农产品种养的条件。因此,该村扶贫工作队与当地农业公司签订合同,以“保价收购”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利用“631”扶贫专项资金,为贫困户购买生产资料。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在这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梅江区将盯紧剩余未退出的贫困户,抓实精准到户到人的帮扶措施,确保真脱贫。

深入实施“百企帮百村”“千干扶千户”计划,开展“互联网+消费扶贫”,做强光伏扶贫、特色种养、文化旅游等产业帮扶项目,全力攻克贫困最后堡垒。

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与帮扶,防止因病因灾等返贫。完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社会化扶贫、社保兜底等长效机制。

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现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做好水产、花卉产业园项目申报工作。抢抓农业发展机遇,当好大湾区的“米袋子”“果篮子”“茶罐子”,抓好品种、品质、品牌提升,做大做强茶叶、蔬菜等优势传统产业,做精做优花卉、水果等特色产业,实现联农助农带农。

与此同时,人居环境优化持续开展。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到100%。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由全覆盖向刚性化、集约化转变。实施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等年度目标任务。

关键词4城市品位

强建管拓内涵

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在梅州客天下往东升工业园路口,紫红色、粉色、白色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昔日荒坡华丽变身成了道路景观。在金山街道黄坑村,村道两侧出现了不少含苞待放的花蕾,一路延伸至黄坑田园综合体景区门口。

“村容村貌通过整治得到了提升,居住环境变得像个花园,大家也会更加注重环境卫生的保护。”黄坑村村民黄叔说,这几年来,梅江区的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愈加舒适。

自开展“两美”行动以来,梅江区以装扮一新的城乡新貌,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梅江区将继续深入推进“两美”八大行动、创文“五大提升工程”和“周末卫生日”活动,持续抓好市容环境、市场秩序、交通秩序整治。继续推行城市管理“网格化+街长制”,探索实行城区市场守点管理机制,强化城市执法,下足绣花功夫管好城市。

同时,梅江区将做大做美中心城区。统筹推进江南新城、芹洋半岛建设和江北老城改造。承接江南新城城市功能配套,启动江南新城二期(铁路以南)征地拆迁;实施新中苑二期、凤尾园、勤力苑等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规划建设百岁山、清凉山两大郊野公园,完善提升归读公园、文化公园等中心城区“六大公园”,打造全年常绿、四季有花的“公园里的城市”。

在“扮靓”城市的同时,梅江区还将不断丰富拓展城市文化内涵。开展精神文明全域创建行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力争博物馆等“三馆一站两中心”设置率达100%。高质量办好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抓好林风眠故居修复提升和林风眠纪念馆、林风眠艺术公园规划建设等工作。

升级改造嘉应古城和攀桂坊、红杏坊“一城两坊”。活化利用名人故居,充分挖掘100处红色革命遗址以及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资源。以“红+绿”融合发展的模式,全面盘活文化资源,丰富城市内涵。

2019年发展成绩单

●2019年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72亿元,比增3.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7亿元,比增0.97%;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15元,比增8.0%;

城镇新增就业2464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2.39%。

●全区25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9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6.7%和29.4%。

●新开工技改企业16家,实施技改项目1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67家。

●加大交通补短板力度,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4.18亿元,项目总里程达617.4公里。

●实施帮扶贫困户项目7414个,其中产业扶贫项目1441个。1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脱贫率100%,进度排名全市第一。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河流国考和省考断面年平均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达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9.2%,居全省第一。

●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93亿元、比增3.2%。蔬菜、茶叶、水产等富民兴村产业加快发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增至3家。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9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家。

●加大民生投入,财政民生支出占比84.5%,顺利实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十件“微民生”实事。

●坚持向区委、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6件、政协提案39件,办复率100%。

2020年发展目标

●统筹推进交通、水利等八大行业领域100多项总投资额达700多亿元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一批基础性、生产性、造血型、税源型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项目库。

●启动村级污水处理设施二期建设,开展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巩固消除黑臭水体成果,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100%达标,市考断面水质优良率提高到100%。

●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一般性项目支出按不低于5%比例压减,“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开展“保规上”“育上规”,争取全年新增上规企业10家以上。

●开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推进“五美”专项行动,1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建成新农村示范村,81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4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增收行动,力争3年时间内无收益村、低收益村的集体经济收益提高到5万元以上。

●开发利用100处红色革命遗址资源,打造“不忘初心红色之旅”精品线路。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确保社会投资项目审批60个工作日内完成。

●完成2750亩造林和生态修复任务,全面完成石场复绿年度任务。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确保年内国家卫生镇普及率达100%。

●力争3年新增学位4300个以上,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56人以上大班额。

新闻推荐

看到机会 看到信心

5月20日晚,梅江区委书记朱国城、区长钟秀堂以及7个镇(街道)书记、镇长(主任)和村书记(主任)纷纷化身“代言人”,助力梅江区特色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