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着力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 把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梅州日报 2020-05-22 08:35

●本报记者叶惠玲

通 讯 员李颖

梅江区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即使城市变迁的步履匆匆,街道面貌日新月异地变化,但在历史长河中,梅江文化却如陈年佳酿,历久弥新,韵味正浓。而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梅江区文化历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梅江区办好教育的底气,更是责任。近年来,梅江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每年教育总投入占民生资金的六成,围绕“推动文化名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以更宽的视野审视教育,以更广的角度谋划教育,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教育,进一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办好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全面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努力把梅江教育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增改扩并举

加快推进学校建设

建设芹洋学校、元城小学、元城幼儿园,迁建金山小学,扩建会文小学……走马梅江区,各大规划建设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梅江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批商住小区建成使用,梅江区学位供需矛盾在不断增大。特别是江南片区人口密集,学位需求不均衡问题更加突出。据梅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梅州城区教育质量提升,吸引周边地区来梅江区就读的学生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非梅江区户籍学生占比约55%,且逐年增加1000多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资源扩容势在必行。“学位问题是实现均衡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推进新建、改扩建学校,将会初步缓解学位紧张的问题。”梅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自2016年起,梅江区学校建设按下了“快捷键”。特殊教育学校、龙丰幼儿园、风眠小学和芹洋梅州中学小学部等陆续投入使用,人民小学增设遵宪校区,伯聪学校改制举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学位近5000个。

此外,梅江区在充分考虑城市提质扩容、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实际的前提下,全面分析了辖区学校布局、学校办学规模现状,科学制定学校建设规划,在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学校,新增学位近5000个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统筹规划,计划2018年至2022年五年内规划新建小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扩建小学3所、中学3所,迁建小学1所,预计可全面增加学位逾2万个。梅江区还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吸引更多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适当扩大民办学校招生计划,合力提升全区教育教学质量。

注入新血液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日前,梅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梅江区教育局联合印发《2020年5月梅州市梅江区公开招聘教师公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36名。此次公开招聘还将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

记者对比近三年的公开招聘发现,梅江区招聘教师的人数逐年在增加:2018年,新招录教师92人;2019年,公开招聘教师100人。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有效缓解了梅江区教育系统师资力量紧张。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梅江区大力投入资金加强教师队伍业务培训,推进教研课改工作。“每年我们都会开展在职教师培训。”梅江区教师发展中心邹国良告诉记者,除了开展培训,还拨出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并加强与市内外名校交流,在教学方式、理念上取长补短。

“以前,很多人认为教师就是个"铁饭碗",一辈子教一门科目不会变,就没有积极性。”在梅江区龙坪小学任教的老师说。去年,梅江区教育局顺利完成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017年11月,梅江区进一步探索社会助学机制,顺势成立振兴教育发展基金,通过奖优奖教等措施,激发教育振兴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梅江区放大振兴教育发展基金的激励作用,重奖中考、高考和小学质量检测优秀班级的教师,提高教师工作激情。教育基金从原来的“奖教奖学并重”向“奖教为主、奖学为辅”转变,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互联网+教育

整合课堂资源共享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这是梅州中学高二语文老师黄玲雅正在“云上课”。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梅江区利用梅江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线下资源迅速转移到线上,有序开展“云课堂”。梅江区5.8万名中小学生通过电视、网络平台将课堂搬到了家中,迈进了数字化课堂学习的新时代。

2018年12月,梅江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营,在全市中率先进入“云时代”。在此次疫情期间,该平台可谓是帮了大忙。据介绍,学生可通过该平台上点击互动课堂“上课”,还能回看课程视频。截至4月份,通过该平台,梅江区直播授课已达3732节课。此外,梅江区有6个慕课被选入学习强国平台进行了展示和播出,黄玲雅的《祭十二郎文》便是其中之一。

在梅江教育云支撑中心不断积极探索下,梅江区还尝试将AR技术融入教师日常教学中。目前,梅江区共录制了20余节AR课程,能让学生直观学习抽象知识点。嘉应中学老师便在初中生物云课堂中应用了AR(增强现实)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基于AR的交互性技术手段,探究3D可视化线上教学,展示了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平台把分散的优质资源整合在一起,分享到不同区域的学校,使不同区域的学生通过网络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把师生学习空间从线下向线上拓展,从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延伸,打破时空的界限,使网络学习空间成为广大师生开展教与学活动的重要阵地。”梅江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说,原来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多固定在校园的范围内,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使用,打破了校园之间的这种界限,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今年1月,在全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中,梅江区被评为优秀区域先进单位,作新小学和梅州中学被评为优秀学校。

接下来,梅江区将继续引领和带动区域内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以“一校带多校”“以点带面”,走“教育与科技同行”的发展之路。借力“互联网+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智慧校园。

新闻推荐

“脱贫路上, 用真心换村民真情”

邱艳红与贫困户交流头雁日记讲述人梅州市环卫局驻梅江区西阳镇直坑村党建指导员邱艳红记录时间2020年5月8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