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结对激活扶贫一盘棋 梅州日报社帮扶大埔县三河镇小坑村工作纪实

梅州日报 2020-05-15 09:12

村党支部书记林德平(左)到结对脱贫户王昔荣家中了解情况,帮助其解决问题。(首席记者连志城摄)

●本报记者刘润涛

特约记者刘招迎罗文燕

“你饲养多几头猪,我会找人带着你发展养殖,放心做!”“太好了,有技术人员指导,猪仔存活率会高很多。”日前,在大埔县三河镇小坑村,村党支部书记林德平正在帮助结对脱贫户王昔荣解决养殖问题,鼓励其扩大养殖规模。这般促膝长谈的场景,是该村党员结对扶贫的生动写照。

扶贫的准星瞄在哪里,党组织的帮扶就延伸到哪里。如今,在帮扶单位梅州日报社的主导下,小坑村正通过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让农村党支部强起来、硬起来,牵线搭桥,发挥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作用。

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子

除草修剪柚树,喂养猪圈里的猪仔……在小坑村,王昔荣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2016年,因妻子中风,两个儿子和老母亲无人照顾,王昔荣只得从东莞返乡打散工,一人挑起养活5口人的重担。“家里开支大,为了贴补家用,我曾经大中午出去搬电缆,一天下来就为了200块钱。”说起几年前的情况,这位汉子数次哽咽。王昔荣一家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如今,王昔荣依靠养殖场的11头猪,300多只家禽,再加上光伏发电、县自来水公司等分红保障,他们一家人每年有近15000元进账。

“分红是扶贫干部和村党支部引来的,养殖是帮扶党员对外筹集资金争取的,这两年我遇到的困难,小到做猪栏大到产业转型,林书记都会上门帮我解决,还在思想上鼓励我,我非常感激。”在王昔荣看来,是结对帮扶,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了质变。

在小坑村,驻村党员干部、村“两委”班子党员必须承诺,结对帮扶1至2名贫困户,贫困户不脱贫,结对帮扶不脱钩。在梅州日报社驻村帮扶工作队策划下,村党支部制定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方案》《党员干部对接贫困户》联系机制,将党和政府扶贫惠民政策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户。

梅州日报社驻小坑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陈永健告诉记者,针对贫困户渴望得到种植养殖方面的知识,驻村党员干部还积极联系大埔县农业局技术专家下到田地里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组织村民学习农林种植、管理等技术。

到了农副产品销售期,报社结对的党员干部还下乡开展消费扶贫,以消费进一步带动增加群众收入。今年元旦期间,梅州日报社的扶贫干部便通过组织下乡采购,小坑村贫困户20多种特色农产品不到一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销售额近万元。

得益于发展就业、支持种养、入股分红等多措并举。至2019年底,小坑全村30户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17061.36元,实现脱贫。

致力改善基础设施

连日来,小坑村村口一片忙碌,几台挖土机正开工挖掘土坡,拓宽一条投资近30万元、长4.6公里的水泥路,这条路将连接该村5个自然村。

蜜柚种植作为小坑村的主产业,每年都有200万斤柚子要运出去销售。4米宽的村道,大车不方便进出,且带来了高昂的运输成本。

拓路势在必行,修路的资金从何而来?帮扶单位梅州日报社首先出资15万元打路基,村里党员干部则主动牵头发动乡贤筹集资金。筹钱修路的消息一出,马上获得村民的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陈永健说,最让他感动的是沿路村民群众不计较个人财产得失,主动配合,大大节约了修路成本。沿路有的村民主动砍掉果树,有的主动放弃种植的农作物。“我也是本村一分子,为了大家方便,砍掉这几棵树。”贫困户傅信荣自愿砍掉5棵柚树支持修路。

百姓利益无小事。驻村干部积极与村民打成一片,村民的意见、建议,就是扶贫工作的着力点、突破点。该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也积极为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争取各方面支持,如今小坑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设施也越来越完善。

新闻推荐

大埔县张云栽实验小学 ?首批“梦想教师”正式开班

本报讯日前,大埔县张云栽实验小学在该校综合大楼举行了首批梦想教师开班仪式。仪式上,该校的老师介绍了学校梦想课堂项目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