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溪沿岸书声琅
●赖俊权
从源头到水口 孕育不凡
偏安一隅的周溪为梅江一级支流,它起源于梅县区石扇镇,从北蜿蜒而来,经过银营、洋门至城东黄竹洋,与来自象村的另一条小溪汇合,经金盘桥,汇合成真正意义上的周溪。
周溪从源头到水口,全长36公里,娉婷袅娜,蜿蜒曲折,据陈献章《程乡县社学记》记载:“县东五、六里,有地曰周溪。山势自北而来,迤逦南峰,四绕如城,远望不知溪发处。但见山东北隅流入,溶溶洋洋,横如陂陀之麓,上有曲池,状如片月。”周溪的起名说法有二,一云:“形如腰带,旋绕周回,故曰周溪。”另有一种说法是溪边曾建有纪念周敦颐的濂溪书院,而命名周溪。
石扇有丫髻嶂,山清水秀,物华天宝;象村曾名象古塘,有谚云:狮象把水口,青蛇挂树走,谁人葬得着,黄金万万斗。说的就是周溪源头象村的风景。旧时经过黄竹洋走小路入象村,要经过一处险隘,后人在开筑竹象公路时用炸药把右边的“狮头”炸掉,而今路道开阔,大道通衢,象村之地是否与大象有关联现在也难一一说清,据某些学者认为古时粤东一带有象群生存,故这一带有“象湖” “象岭”“象村”“象湖坪”之名不足为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客家人一向注重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儒家思想。周溪源头不凡,水尾山环水绕,如在与梅江交汇之处的东山书院,为“三进二横”的建筑结构,临江挺立,前吸周溪水,后袭东山岌。乾隆年间,梅城境内有九间书院,其中七贤书院、锦江书院、先贤书院、东山书院就位于状元桥的两端,这里也是梅州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周溪的文脉圣地。周溪边上的另一建筑——状元桥在宋代已经存在,相传南宋状元文天祥为抗击蒙元侵略者,曾来到梅州招募军士,经过此桥,故取名状元桥,这里也衍生了“百花洲尾齐州前,此地出状元”的谶语,终年书声琅琅,十里梅花飘香,弦歌流韵。
从书院到学院
名校林立
梅州自古崇文重教,送子上学蔚然成风,其中梅县(含梅江区)是清代全国114个科举发达县之一,广东5个科举发达县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至清末废科举前,梅州有书院24所、义学14所、社学20所、官学4所,私塾遍及城乡。周溪水口的东山书院是清代梅州最高学府,是我国客家地区规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
无独有偶,周溪流经之地,也是近年来梅江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诗画梅江 文明客都”的一城两坊中——攀桂坊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溪临梅江之势,藏风聚水,吸天地灵气,气象天成,瓜瓞绵延,朝看水流东,暮看日西坠,有山、有水、有书声,也就是古时读书人追求的风水格局。
人类文明,兴于水岸,中国人向往居住于山水心绪,亘古不灭。周溪历来书院林立,目前沿岸名校众多,从中国客家博物馆一侧算起,有百年名校东山中学、东山学校、黄遵宪纪念中学、高级中学、梅州农业学校、嘉应学院等等。这些名校,都赫赫有名。嘉应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有106年的办学历史,1924年,由当时美国教会学校广益中学负责人汲平如和教育家黄墨村与梅县的乡绅、政要、教育界人士卢耕甫、廖道传、刘志陆等人协商,利用广益中学的天字岃用地,创办嘉应大学,成立粤东最早的高等学府,为梅州、赣南、闽西、潮汕等地的学子提供就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梅县东山中学是一所享誉海内外的重点学校,创建于1913年,是叶剑英元帅的母校,1951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学校,197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学校和广东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3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梅县区高级中学创办于1954年,是广东省重点高级中学,1959年,郭沫若为该校题写校名“广东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梅州农业学校创办时间为1933年,是一所公办理、工、农、财、文、商兼有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创办以来,为社会培育大量人才。
周溪河畔天字岃的弦歌读书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梅州人,也为现在的东山教育基地、院士广场,甚至是梅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留下千年薪火相传的引子。从书院到学院,这是一条文脉之河,孕育文风武韵,让人景仰。
从古桥到名居
名人辈出
周溪的韵味,只有来过的人才会知道。周溪历史悠久,横跨之上的桥梁有10来座,有金盘桥、饶公桥、周溪桥、盘龙桥、状元桥等,每一座也承载着众多的人文典故。周溪上的古老桥梁,栉风沐雨依然发挥着渡人通行的功用,它那古朴、苍虬的身姿见证梅城东郊人文鼎盛的历史,也见证着客家人勤奋向上的精神。
在客都梅州,有不少桥,架设于江河之上,或小家碧玉,或气势恢宏,它们历经沧桑却百年不倒,许多也凝聚着近代先贤的家国情怀,成为这座城市美丽的弧线,诠释着一方水土的人文内涵。古时周溪水湍急,难以跨过,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据资料载,明朝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当地一位姓饶名嵩四的隐士便出资在周溪两岸砌石筑坎,溪中用石砌成三个桥墩形成四孔,在桥墩上用木板架成桥,为方便人们挡风遮雨,还在桥面上盖顶成屋,由此成为梅州第一座桥屋。人们为纪念饶嵩四,故将其命名为饶公桥。饶公桥“如登阁,似泛舟”,城里人常结伴游览,旧时是嘉应州十大名胜古迹之一,目前仍然在使用。周溪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叫“濂溪桥”(俗称周溪桥)。“濂溪”是宋朝理学家周敦颐的字号。据不完全记载,周敦颐可能曾经来过梅州,后人可能为纪念这位思想家,把梅城附近的一条小溪命名为周溪。
漫步周溪,感受一段隐逸的旧时光,看时光深处溪流潺潺,仿佛细数一段悠远古老的故事。据历史资料,历史上梅县(含今梅江区)翰林18人,周溪河畔攀桂坊就占了3位,其中李仲昭殿试中取嘉庆七年壬戌科二甲进士第一名,名曰传胪,仅次于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授职翰林的还有嘉庆十年乙丑科进士李黼平和道光二十年庚子科进士李载熙。攀桂坊的进士还有萧系尹、杨仲兴、张云翮、梁杰、黄基、黄万全等,举人贡生超百人。
周溪河畔有黄遵宪家族,黄遵宪高祖父一门出了一位进士、八位举人。周溪东侧的盘龙桥李屋在清代就出了一位翰林、两位解元、八位文武举人,十位秀才。隔着盘龙桥西端是进士杨仲兴的故居,再远处的张家围、旺巷口、教场背,遍布的是张琚、李黼平、刘庆缃、杨绍穆等名文故居。无论从黄遵宪故居到张资平故居留馀堂,还是李国豪故居到黄药眠故居,这一座座名居,一位位名人,群星闪烁,文风昌盛,人杰地灵,是灿烂文化的遗存,就像一名名隐世老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精髓。
古代文人大多喜欢寄情山水,依山而居,与水相伴,周溪作为客都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岁月洗礼,凝聚着客都深厚的人文底蕴,也注定了不凡,将散发更加灿烂的光芒,为世人瞩目。
新闻推荐
■徐剑锋本报报道,市政府近日召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题会议,要求梅江区江南街道办、梅县区新城街道办作为城区重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