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救助管理站负责人姚仕淼敬业奉献社会救助事业 八年帮42名流浪者回家

梅州日报 2020-04-28 09:16

虽然疫情防控期间不能与患者接触,但姚仕淼(右)仍坚持每周到当地益民医院复查已收治的患病流浪人员的康复情况。

人物简介

姚仕淼是平远县救助管理站负责人、中共党员。从村干部的岗位到参加社会救助工作,被群众亲切称呼为“老站长”的他已年近六旬,仍奉献在基层,身影时常出现在平远大街小巷,帮助流浪的异乡游子找到回家路。过去8年,他帮助42名街头无着流浪乞讨人员重返家庭或得到妥善安置,谱写了许许多多千里送亲、挺身而出的真情故事。

■口述 姚仕淼采写/摄影 傅思林

初心不渝守护弱者

流浪乞讨人员是弱势群体,也是问题群体,平远是闽粤赣交界县,情况更复杂。八年来,我接触到来自五湖四海形形色色的流浪者,他们中有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来到梅州打工,失业后就再没有回去,流落街头20余年;有人天天在街头酩酊大醉,路人避而远之;有的人我们辛苦将他送回千里之外的家乡,来年却又在平远的巷尾见到他……

他们神容邋遢、行为失常的背后,其实是缺失了社会的关怀和家的温暖。作为一名平凡的社会救助工作者,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是我的职责。2015年平远县救助管理站成立,至今我们站里5个人负责12个乡镇,每天上街巡查,东奔西走,为了更有效率地找到并帮助流浪者,我主动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向社会公布,保持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

我当过村干部,熟悉群众工作,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往往沟通都成问题,流浪人员不理解、不配合是常态。屡屡碰壁后,我向其他同行请教,学会了一套办法,每次找到他们,我先送去食物和被褥,满足他们的需求,再耐心地劝导他们前往救助站。我还买了一套理发工具,自学了理发技术,将他们接回救助站,就亲自为他们理发、洗澡。

一年春天,我们从东石镇接回一名腿脚残疾的流浪汉,我在救助站卫生间为他洗澡,刚往他身子上淋上水,房间里即刻污水四溅、恶臭扑鼻,引得旁人都跑到外面呕吐起来,我也是捏紧鼻子才坚持到最后。我事后跟同事开玩笑说:对自个父母都没有那么好!之后我们又将他送到医院救治,开始着手甄别他的身份信息,以期帮助他脱离居无定所的生活。

这两年,随着对流浪人员身份识别技术不断升级,以及我们的不懈努力,县城的社会状况越来越好,流浪人员也越来越少了。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也面临更大压力,首先是将着力点转移到省际乡镇,三番两头往基层跑,加强了巡查力度。同时对在医院救助的10余名患有疾病的流浪人员,我平日坚持每周一查,确保他们的康复情况,疫情期间更增加了探视频率。

帮异乡游子找归途

我从事社会救助工作,最激动的时刻,就是帮流浪人员重返家庭。这些年,通过全国各地民政、公安、卫健等多个部门的联动协作,我们帮助许多流浪者找回了家。

千里送亲时有发生。印象深刻的是在2018年,我们在人脸识别系统失效,且当事人有语言障碍的情况下,将一名流浪者的信息上传到网络寻人平台,竟很快得到回复。一位自称刘永君的年轻人打电话告诉我,他在网上浏览到我们发出的寻亲公告,看照片像是他哥哥。为了精准辨别,我添加了刘永君的微信,决定用视频通话让他俩直接面对面。

接通视频的一刹那,刘永君兴奋地叫了声“哥”,奇迹出现了!我身旁的流浪汉由起初的漠然,慢慢激动起来,身体微微颤抖,眼泪夺眶而出,嘴里还发出“呜呜”的哭声。我指着屏幕问他:“这人是你弟弟吗?”他使劲点头。此时,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我也激动万分。我们之后很快核实了他的身份信息,原来他叫刘开喜,是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人。

我马上与当地救助站取得联系,商讨护送返乡事宜,最终决定自行驱车700多公里为他“保驾”。我们抵达时,他的亲人们早已在现场焦急地等待。重逢之际,他们相拥痛哭,多年寻亲未果的刘开喜父亲紧紧握住我的手说:“感谢您们拯救了我的家庭,让我们再次团圆!”那一刻,我和同事们心里备感欣慰,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

但并非所有流浪者的回家路都如此顺利,我们在工作职责之外,也时常不遗余力地帮助接收返乡人员的家庭善后。2018年夏,我们从北京市救助站接回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流浪人员李某回到平远,通常情况下,当亲人将李某从我站平安接回,救助工作就算完成了。但我了解到李某父亲残疾,母亲去世,家境贫困,平时只能靠低保金和亲戚的救济勉强维生,而李某的回归,伴随着一笔不小的医疗费用,无疑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团圆却不圆满,面对残酷的事实,我决定主动帮助这个困难家庭,在把李某送到医院治疗的同时,由我帮助她办理农村合作医疗、低保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以解决她的部分医药费用,得到了其家属的同意。自那以后,我明白面对不同的救助对象,我们必须制订不同的救助方案,绝不能“甩手了之”,这才能让他们真正得到家的平安和温暖。

目前,我们累计帮助42名街头无着流浪乞讨人员重返家庭或得到妥善安置。

新闻推荐

仁居“梳妆打扮” 更宜居

▲古民居“穿衣戴帽”与田园风光自然融合。▲工人们夜以继日,对古民居外立面进行“梳妆打扮”。▲胭脂河,水长流,两岸特色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