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走天下 云外有家乡 肖向荣将军故里石扇新东行
□严立平
梅北石扇,一个园林式的乡镇。有石如扇、葱郁似海。在圩镇西郊的万绿丛中,有一座古朴的客家民居“双桂第”。1910年9月,开国将军肖向荣在这里出生。
已亥初夏一个下雨的日子,我与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一行人前来寻觅将军的遗踪。
石扇镇,是与我有着特殊缘分的地方。遥想40多年前,一群高中毕业班的学子在走向社会前夕,与学校老师一同开展农村调查,首站即是石扇镇新东村。在那里与贫下中农“三同”一周。因此,我们这一代很早就知道他的名字。
肖向荣原名肖木元,一个客家农民的儿子,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在他出生的次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宣告旧时代的终结。而军阀混战和外国列强的侵吞,导致中华民族危机重重,国将不国。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海战。1895年4月,清廷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客家后裔丘逢甲率义军抗敌失败后,返回祖地蕉岭。公元1912年初,年方48岁的丘逢甲抱憾而终。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走了,而他的“气壮志奋、情真意切”的诗篇震动客乡大地,风靡一时。
我们当年在新东村调研时听肖向荣的弟弟讲过兄长年少时的小故事:木元哥聪明好学、酷爱读书,有一次他借到蕉岭传过来的丘逢甲诗歌手抄本,整日沉迷书中。晚上擎起松明子在门前桂花树下继续攻读。忽然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惊动屋里的人,大家出来一看,原来是松明子把桂树都烧着了。本族叔公闻讯后毫不责怪,反而连声称赞:木元好学,其志不凡哇!
1925年,他完成了镇里小学的学业。因为家里穷,缴不起子女读书,木元的父亲只好漂泊海外去打工。木元在乡亲们的资助下,独自挑起行李,步行前往30里外的东山中学继续求学。
1925年,梅州大地成了大革命的风口浪尖。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讨伐惠潮梅地区的军阀陈炯明。经过连番拉锯终于取得胜利。这一年的春天,周恩来、叶剑英等人率军驻足梅州,在青年学生中宣传革命,开展工农运动、建立新政,催生了当地首个共产党组织,掀开梅县现代革命史的光辉一页。东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梅州人民对革命前途的信心。时年16岁的东中学子肖向荣,有幸投身于这场运动,他豪情满怀,赋诗祝捷:“一枝梅蕊未曾开,两次东征带雨来。此日朝阳春讯好,岭南花放满瑶台。”此诗一出,全城传诵。其新颖的创意和酣畅的气势令人倾倒。经过时间的淘洗,这首诗至今流传不衰。
梅州好,山水钟灵毓秀,肖向荣脱颖而出。他与曾任毛主席秘书的古柏烈士和“拿枪的诗人”蒲风等人一同在彼时的梅江河畔以文才著称。
所谓诗言志,歌缘情。肖向荣从此踏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27年梅城“五一二”暴动后,他上了梅南九龙嶂和丰顺八乡山,参与领导了游击战争。他在诗中写道:“铜鼓九龙转八乡,南山北岭共刀枪。卅年不见白云面,一曲聊传祝健康。”他与古大存、李坚真等人一起,成长为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标杆人物,成就了梅州作为中央苏区的荣光。
肖向荣担任过与大埔青溪仅一山之隔的永定县委书记,为中央领导进入苏区提供安全保障。他后来又转入红一军团和红军总政治部,成了党和军队有名的笔杆子。
1934年10月,肖向荣参加长征。他在延安、在平型关抗日战场、在东北解放战场开展政治和宣传工作。终于迎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1年和1958年,他两次因公检查工作便回到梅县家乡看一看。他回到母校东山中学和“梅北中学”(原石扇高级小学)看望师生,他勉励同学们要勤奋努力,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他特地留在石扇老家双桂第住上一晚,他说不会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他远离家乡,乡情依依。他在京城当官,而他的文人气质和诗人本色始终不改。他翘首南望,乡愁涌动:“珠江眼底接韩江,千里遥闻春麦香。望断梅州思何所,白云天外有家乡”。
1976年3月,肖向荣患严重心脏病逝世,终年66岁。
冒着淋漓夏雨,我们走进“双桂第”、走进梅北中学的“肖向荣生平事迹展室”。
陪同的镇领导说,去年11月和今年5月,将军的女儿两次回乡,她说每次回家乡我都感到特别亲切,而且很感动。家乡梅县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培养了众多名人将士,令人备感自豪。她说以后还要带孩子一起回来看看。
石扇镇,好一片山川形胜地,孕育春华秋实,滋润儒将风姿。
石扇镇是梅州现代生态农业的典范。眼前葱郁的千亩金柚园正在悄悄挂果,这是将军梦绕魂牵的地方。我依稀看见他在山头的云端眺望家乡,欣然赋诗:“山山竟秀人俱乐,水水奔流劲益豪。念动乡情思不断,移灯舒纸任挥毫。”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晓娟)昨日,市政协主席陈建青到丰顺县潭江镇实地走访委员企业,调研督导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情况和疫情防控、复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