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小公园街区

汕头日报 2020-04-18 02:31

□潘英豪

《小公园的前世今生》一书,广搜博采,用大量的历史图片、地图、档案、报纸等原始资料,钩沉考据,精心编纂,脉络清晰地呈现小公园街区今昔变迁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场景,让人读后对小公园街区心生敬意。

小公园街区之于汕头,是城市的“原点”,是开埠文化的“源头”,是近代地方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同时又是红色革命基因培育和传播的重要“基地”,有众多的名贤、名人、名商巨贾和英雄豪杰在这里或路经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遗珍。小公园街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人文记忆,牵动着无数海内外游子的“乡愁”。

由郑鹤龄主编、汕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汕头海外联谊会出版的《小公园的前世今生》一书,广搜博采,用大量的历史图片、地图、档案、报纸等原始资料,钩沉考据,精心编纂,脉络清晰地呈现小公园街区今昔变迁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场景,既可供普读,又可供进一步研究,更可供“活化小公园”参考。

越是了解小公园街区的前世今生,越是对小公园街区心生致敬之意。

致敬小公园街区厚重的历史积淀。以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标志,世界进入近代史。汕头城市的诞生成长,适时拥抱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和海洋(贸易)文明。从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始建沙汕头炮台,历经100多年,汕头就发展成为被恩格斯誉为“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语出:1858年,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正是由于具有商业意义,当中国的国门被“坚船利炮”西方侵略者打开时,汕头被列强选定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历史事件往往具有两面性,屈辱的被迫开放,让汕头开启了一段“百载商埠”的历史:中西方经济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融合,航运、工商、贸易业等经济活动空前活跃,城市因之快速地扩展。这一切,在小公园街区留下了时代的历史印记。而看建筑、看马路、看海那边、看商贸空间、看城市空间(《小公园的前世今生》概括的五看)无疑是最能感受小公园街区的历史厚重感——感受汕头城市空间和景观如何从今天的外马路与升平路交界处东北角的城市“原点”快速地形塑开去的。商埠骑楼、永平酒楼、汕头大厦、南生公司、捷兴洋行、同文学堂、胡文虎大楼……一幢一幢中西合璧、洋溢着“洋气”的建筑,无不在叙说着昔日汕头的工商贸易业和街市的繁华;海关、港口、码头、仓储、马路等旧址,无不张扬着当年汕头航运业的发达;外国领事馆、洋人居住区、洋行、教堂、新式学堂、地方会所等,无不展现着当年汕头开放包容的姿态。在近代汕头历史时空的坐标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汕头可以称得上是国际港口城市了。

致敬小公园街区深厚的人文底蕴。小公园街区既是城市的“原点”,又是城市的文脉。商埠文化是潮汕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化形态的呈现,成为潮汕文化的重要源流。一是商贸文化。潮商之所以能在国内外独树一帜,同商埠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是分不开的。近代潮商既懂国内市场,又懂国际市场,既接受契约精神,又以诚信为经营之道,加之勇于开拓,刻苦耐劳,精明能干,生意“内外”逢源。改革开放初期听一些老华侨说,旧时海外华侨,还把孩子送到汕头商埠来学做生意呢。二是华侨文化。汕头商埠吸引了首批在海外事业有成有为的华侨华人回家乡投资兴业和捐赠社会福利事业,开启了华侨华人爱国爱乡回报家乡回馈形式的先河。如从南洋归来的华侨陈炳秋,先后创办“美香”和“适口”两家罐头厂,当年汕头埠出名的南生、广发、振源、平平四大百货公司,其中由侨商侨资所办的就占有三家;说到“四永一升平”人们就会想起陈黉利家族;谈起当年的汕头医院和市立一中图书馆,人们就会想起胡文虎先生。而洪万丰侨批局在汕头埠的创立,更是华侨文化在潮汕的独特体现。三是包容的多元文化。汕头商埠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人士,从建筑风格的东西合璧,到外国领事馆、洋人居住区、教会学校医院、教堂的设立以及外埠人开设的会馆,等等,无不彰显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四是红色革命文化。商埠特殊的经济政治环境吸引了很多名人,产生名人效应。名人效应实际就是文化效应。小公园街区看似平凡无奇的建筑、旧址,都有与名人关联的故事。其中,红色革命文化是重要一部分。如在20世纪20年代初由林桂园建造的林桂馥堂,即现在的桂园,1925年时任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其公开叛变革命前)和许崇智、廖仲恺曾驻该园,抗日将领如美国驻华作战司令官麦克鲁少将也曾住于此;由台湾爱国志士邱逢甲创立的同文学堂,曾是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主持国共合作的地方政权办公的地方;大埔会馆,曾是周恩来、贺龙、叶挺率领的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的总指挥部;永平路2号的永平酒楼,曾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革命活动和群众集会的主要场所;海平路97号“华富电料行”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中站旧址,与其关联的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近两百位中共精英人物是如何经秘密交通线进入苏区的,留下了令人敬仰的精神偶像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致敬保护“活化”小公园街区的人们。木心先生说:“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此话颇为深刻。历史的守望和文化的传承需要知识、眼界和财力。小公园街区有过一段令人纠结的时光。作为危房的居住小区,每逢台风和暴雨来临之前,劝居民的撤离是花费巨大人力精力的烦心事,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来一场飓风彻底荡平就了事。好在,对这一“有历史”的街区,从来不缺守望者,有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图片者,有为保护街区奔走呼号者,有积极大胆建言献策者,形成保护“活化”的主流舆论,推动历届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使小公园街区有了今天保护(划定保护区域)“活化”(修旧如旧)的可喜面貌。诚然,保护“活化”是一篇大文章,现在只是开篇。如何让保护“活化”可持续,实践出真知,国内外也有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相信在书写保护“活化”续篇的实践中,有更多的模式创新,让保护“活化”可持续成为有水之源,让“活化”的街区为汕头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新闻推荐

瑞山景区推出多项优惠

日前,瑞山生态旅游度假村正式复工开园。瑞山景区位于广东、福建、江西三省边界中心的梅州市大埔县州瑞镇,邻近韩江三角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