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征文大赛和摄影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展示 共建美丽梅州 共享美好家园
一等奖作品《宜居梅江》,作者:曾晓晖。
一等奖作品《童心向党》,作者:谢淼清。
梅江区“美丽梅州·美好家园”指挥部办公室与区文联、区教育局联合举办了梅江区“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征文大赛和摄影大赛。
该活动自2019年10月底面向全社会公开征稿以来,广大文学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踊跃参与,短短两个月共征集文学和摄影作品近500件。举办此次大赛旨在进一步推动“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城乡环境大提升行动,充分展现梅江区城乡新面貌和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新变化,在全社会营造“两美行动共参与,两美行动同受益”的浓厚氛围。
日前,经专家评审和公证人员现场监督,此次大赛评选结果出炉。其中,征文大赛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10名;摄影大赛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15名。
摄影爱好者们用自己独到的视角,观察着梅江城乡的变化,记录梅江、拍摄梅江、宣传梅江。文学作品则涵盖了梅江城乡建设的方方面面,将梅江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生态文明、风土人情等尽情描绘,体现了“美丽梅州·美好家园”梅江人居环境建设成就。
自本期起本报将刊载获奖作品。本期刊载的是一等奖征文作品刘卓忠的《老城的魅力》、黄慧良的《我的家乡,我的城》;一等奖摄影作品谢淼清的《童心向党》和曾晓晖的《宜居梅江》。
●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
老城的魅力
文/刘卓忠
曾记得,年少时,我常嚷着在梅城上班的父亲带自己进城去逛梅城。那时父亲常常大手拉着我的小手,走在老城的骑楼下。走累了,父亲就会到街边的店里,买一根5分钱的“军分区”生产的冰棍给我吃。我边吃着冰棍,边睁大眼睛,瞪着狭窄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好奇地问道:“老爸,今天是不是圩日呀?”父亲笑着对我说:“孩子,梅城人多,天天都像乡下的圩日。”16岁时,从山里来到城里上学。周末和同学们最常去的就是凌风东路的新华书店。在狭窄的书店里,我们如饥似渴地翻阅着琳琅满目的书籍。虽然人头簇拥、摩肩接踵,但每次我们都要在那里呆上几个小时……狭窄拥挤的街道,灰黄斑驳的墙壁,长龙般的自行车队,如潮的人流,就是年少时老城留给我的记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也在不断扩容。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一个个繁华的商业街,不断涌现。江南新城、华侨城、新县城、芹洋半岛……新修的街道越来越宽阔,新修的居住小区规模越来越大,新建的商业中心建筑群越来越多,导致老城原住居民不断外迁,人流量越来越少。当您看到稀疏的人流和早早关闭的店铺,您或许会产生一些“门前冷落鞍马稀”之感。您会觉得老城已经老去,它的繁华、辉煌永不再。
但最近几年,梅江区政府秉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老城启动了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工程。以前灰黄斑驳的墙壁,现已修葺、粉刷一新,变成了粉白相间的外墙;那五花八门、破旧不堪的店门,换上了崭新的同一款色的电动卷帘门;店门上方参差不齐的店牌,也换成了底板整齐划一的店牌;悬挂在墙头,纵横交错犹如蜘蛛网的电线、电话线和网线,也捆绑齐整;路面下新铺了燃气、自来水等各类管道;街道两旁,装上了古色古香的街灯;沿街两边的墙壁上,都装上了各色各样的壁灯……经过修缮与整治,老街已由昔日的“脏乱差”,蝶变成了“净美佳”。
每当夜幕降临之时,黄色的和白色的光从街道两旁的街灯和墙壁上的壁灯中不断溢出,把它温暖的光辉照射在粉白相间的墙壁上,平铺在新铺的柏油路面上,洒落在我们身上。在这寒冷的冬季,置身于街头,被暖色的光簇拥着,让人感觉到特别的温馨。老街的夜色,格外迷人,也让人陶醉。你听,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原来是一位高大秀气的帅哥,正在为以老街为背景,摆着靓丽pose的两位美女拍照呢!
老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了人流,聚集了人气。于是越来越多的原住居民和店家,迁回到老城发展事业或重操旧业。你看,精明的老张,看到了这商机,于是在老街新开了一家“婚庆店”。平时妻子看店,他负责彩车和到新郎家布置婚礼场景,儿子负责录像和拍照。一家三口,忙得不亦乐乎。憨厚的老洪,前几年到江南开了两家“雪花”新店,然后把凌风西路经营了三十多年的老店,租给别人去经营。去年年末,老洪又重新回到老街,继续在原点打造他的“洪屋雪花”事业。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要让更多的客人在老城继续品尝到“洪屋雪花冰室”原有的味道……
或许有“老城情结”吧,每当茶余饭后或者苦恼、烦闷的时候,我总喜欢沿着老城骑楼店铺前的走廊,一个人静静地、漫无目的地走着。
老城,恬静而又祥和,可以给疲倦的身心,提供一个心灵休憩、慰藉的场所。走在老城的街上,你常常会看到,很多店门口都会摆一张小茶桌和两三张小竹椅。临近的几个店家,趁店里没有来客,常会聚在一块,一边喝茶,一边谈天说地;走在老街的骑楼下,常常会碰上熟知的朋友,大家都会笑着打个招呼,或者站在骑楼下拉起了家常;途经认识的店家,他们常常会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店坐一坐,聊一聊;走进冬暖夏凉的店内后厅,主人泡一壶清茶,在袅袅升起的茶香中,我们感受到了老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老城给予我们的淡然和逍遥……静静地漫步于老街,静静地流连于老城,能让人放下一切世事杂陈,抛却一切烦恼、忧愁,拂去心灵的尘埃,从而产生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
老城,拥有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漫步元城路,我仿佛感受到了九百多年前刘元城被奸人陷害,流放梅州,草创书院,逆境中不忘文人使命的“铁汉”情怀;登上金山顶,我仿佛看到了七百多年前蔡蒙吉带领六千多梅州子弟兵抵御蒙古入侵,浴血奋战,最终兵败被俘宁死不屈的悲壮;漫步凌风路,我仿佛看到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率兵光复梅州的英勇;走进梅州学宫,我仿佛看到了四百年前李世淳从松口逆梅江而上,在此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踏入南门八角亭,我仿佛听到两百多年前王者辅登凌风楼,“见梅江蜿蜒南下、程水悠悠西来,两水环抱如献金牌”,于是在楼旁侧建亭的“画龟点睛”、造福一方的动人故事;望着文保路,中山路,周增路,辅廷路,仲元路等这些以人名命名的路牌,我想起了叶文保、孙中山、饶辅廷、周增、邓仲元等客家先辈感人肺腑的故事……在老城狭窄的巷子里,在老城的每个角落,都隐藏着许许多多我们要探索的厚重的历史故事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老城,拥有梅州最齐全的客家美食。漫步老城街头,客家美食店铺,随处可见:凌风东路海石花的炒田螺,锅里热油爆炒,加上调料和金不换,肉韧味香;仲元东路的“煲仔饭”干香可口,吃后唇齿留香;油罗街的“炸品”,外表光鲜,口感爽脆;中山路的肠粉,嫩滑爽口……还有香甜滑润的汤圆,清凉爽口的仙人粄,外酥里嫩的豆腐花,鲜美可口的牛奶煮蛋……
前几天,有位朋友曾对我说,从外面返回家乡度假的游子,如果没有去老城走一趟,离别时总会怅然若失;来梅州游玩的客人,如果没有去逛老城,等于没有到过梅州。朋友的这句话,足以道出梅州“老城的魅力”。
如今修葺一新、重现昔日“风情”的老城,“颜值”和“内涵”俱在,它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在此品尝客家美食,在此感受浑厚的人文历史,在此流连忘返。
我的家乡,我的城
文/黄慧良
我的小城
“我的家乡,我的城”当键盘敲出这几个字,有一股说不出的温情在心里涌动。是的,我今天要写的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城——客都梅州;被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梅江区老城。梅江区老城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城,自宋朝筑城以来,就形成了具有传统地域特征的老城风貌区,分布着较多的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群。你可以沿着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梅花诗里走来;你也可以循着“元城书院”里的琅琅书声来;你还可以踩着文天祥、张九龄、黄遵宪、周恩来等先贤古圣留下的足迹来。来这里感受文化梅州、侨乡梅州、红色梅州;感受郭沫若笔下“文物由来第一流”的世界客都的迷人风采。
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前,我家属于城乡接合部,走几百米就来到了“街上”。那时的老城以今仲元路和凌风路为两条东西向的横路,并以南北走向的泰康路、和平路、义化路、元城路、民主路和中山街等五条道路共同构成“两横五纵”的空间格局。中华路、铺亭路仿佛是老城手中扬起的飘带。犹记得小时候朗朗上口的童谣:“嗒嗒叮,叮叮嗒,十字街两张桌……”十字街以中山路、油罗街、凌风西路形成十字交叉。十字街是以前老城区人生活的中心点,在童年的记忆里,只有去到十字街,才是真正意义上是上了街。
每一次穿行在老街,仿佛与历史对话,总是有往日的记忆浮现在脑海。你会觉得老街是有生命的,每一条石柱,每一块砖瓦似乎都在向你述说着老街上的陈年旧事。每一间门店都有故事,看着它不断更换着经营性质,看着它从集体经济,到个体经济,看着它里面来了又去的面孔。老街又像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在时光中端坐,用她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去去的人们。
落日把骑楼的影子拉得好长,老街上有我拭也拭不去的足音,记忆中哒、哒、哒的木屐声,依然那么清晰。那一双中国红描花木屐鞋,那个穿着木屐鞋在街道里故意制造噪音的小女孩,仿佛还在夕阳里摇摇晃晃地奔跑着……老街穿越了我的童年和少年,丈量着我的青春年华,刻下了我生命的年轮。几十年过去了,老街迎来了她生命中的第二春。2018年梅江区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老旧街道进行升级改造,让具有百年历史的骑楼延续独特魅力。城还是那座城,街还是那老街,趁着“美丽梅州美好家园”的春风,我把记忆种在那里,看着它开枝散叶,看着它日新月异,看着它与我的城一步一步走向历史的辉煌!
我的梅江
梅江,清之前称“梅溪”;民国初期,改名梅江。史料记载因古时其地多梅,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路过梅州,写下传颂千年的名诗:“一路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岁月悠悠,水流浩浩,仿佛还能闻到那扑鼻的梅香……
有人说,河流是原乡的标记,是一个人生命的根系。穿城而过的梅江河段,身姿曼妙就像是母亲饱满的乳房,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客都人。上市有红杏坊,下市有攀桂坊,那一个个闪耀在历史天空的名字:李黼平、黄遵宪、林风眠、朱云卿、杨广存……他们都是梅江的好儿女。
清晨,沿着河堤漫步,走过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到今天太平盛世的梅江桥,透过河水,看清水中倒影。在波光粼粼中,思绪泅回往日的记忆,犹记得梅江南堤的沙滩与河岸的翠竹,那里曾经是我年少时撒欢的好去处;而江北河边的近水楼台,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好地方:临水而居的日子用心聆听河水奔腾的热情。而现在经过政府精心打造的一江两岸,是五彩斑斓的,是有声有色的。清晨的梅江就像一位温柔恬静的客家女子,沐浴在晨曦里,阳光剪影出她迷人的轮廓;风轻拂岸边的树木,仿佛是她飞扬的秀发。夜色中的梅江,河岸两边的树木,河堤的景观灯全都亮起来,碧绿的、粉红的、浅蓝的、亮晶晶的,柔和的光将路人的笑脸也映得格外美丽。河风裹挟着此起彼伏嘹亮的客家山歌从两岸游人的脸上拂过。她又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用她的柔波揉搓出温情的呢喃,仿佛与行走在岸边的人们絮叨一天的家常。
幸福客天下
“迎客来啰迎客来啰,客家的山水能生财,一缕缕乡情都是爱啰,谁来了都不想再离开……”在《客家迎客来》优美的旋律中,我仿佛看见初升的太阳从客天下的山头缓缓爬上来。客天下是集“吃、住、行、游、购、娱”和教育、科研、文化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是梅州市“解放思想、绿色崛起”的先锋,是世界客都的一张“新名片”。走进客家小镇,仿佛走进了客都的历史画卷里,感受那浓浓的客家风情,把人带进远古的沉思。这里汇集了古香古色的各种客家民居建筑、客家百米迁徙图、客家小吃、印象客家歌舞表演等。站在客家风情泥塑墙前,生动活泼的风情泥塑展,在这里,我偶遇了童年的自己;在客家小吃美食街,我邂逅了记忆中的味道。
在圣山湖、在圣人谷、在玻璃栈道、在同心锁前、在国际婚庆殿堂,在客天下每走一步,都会眼前一亮,每一次转身都令你驻足。展现在眼前的景致,让你无法与曾经的荒山、采石场相联,你会发自肺腑地赞叹建造客天下景区运作团队的匠心独运。
华灯初上的客天下,那闪烁的霓虹,那一盏盏温暖的灯光,那一扇扇满溢温馨的窗户里,时不时飘出幸福欢快的笑声。幸福是什么?什么是幸福?每个人的答案都不相同。作为一个客家人当你走进客天下,也许你就会幡然醒悟,幸福原来就这么简单。
醉在湖光山色中
离梅城4公里的泮坑水库风景区,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山幽水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水色青润如玉,可饱览山色湖光。岸边筑有全长3000米,由30段长廊和30个各具特色的凉亭组成的“客家文化长廊”,可欣赏浏览代表客家文化精髓的诗文图画和客家谜语、谚语等。漫步在“客家文化长廊”里,感受客家文化的熏陶,你会为自己作为客家人而感到骄傲,客家人的血液里流淌着那股集智慧、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慢慢细品有香甜的滋味。看湖光水色如画,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与自然来个最亲密的约会。拿出手机或相机,咔嚓一声,你会惊叹,每一张照片都各有特色,韵味不凡。如果你有兴致,亦可沿着用鹅卵石砌成的“登高路”,登山健身和观赏森林景致。登上山顶,可远眺梅城胜景,及一山之隔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客天下旅游产业园。
景区相峙两山,层峦高耸,鸟儿的歌声在山间回荡,唤醒郁郁苍苍的树,山谷之中溪流清澈,怪石乱离,藤蔓缠络,景致清幽。在山腰有“岭南第一才子”宋湘所书的雄浑磊落、飘逸洒脱的摩崖石刻“镇山河”;有相传为白莲仙女沐浴时遗下的裙带所化的瀑布。瀑布倾泻而下,如丝带、如长发、如轻烟……在炎热的夏季,站在瀑布下,感受那飞溅的水雾飘落脸颊时的惬意;把脚伸进清凉的水里,整个夏天的燥热即刻烟消云散。指尖轻触幸福的涟漪,素心,微笑,给生命一场花开。
蝶变
打开记忆的阀门,往事的回忆就奔涌而来。见证了江南片区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江北片区的蜕变,更是切身体会到了梅城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犹记得当年唯一连接江南、江北的只有梅江桥,改革开放后陆续建成东山大桥、嘉应大桥、剑英纪念大桥等。而现在横跨梅江的桥已经有十多座。犹记得当东门塘上矗立起第一座高楼大厦时,大家都投于注目礼。而现在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犹记得新百花洲影剧院、夜来香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到现在规模宏大如火如荼的江南新区的建设;从曾经擦肩而过肩挑背扛的身影,到现在遍布城区大大小小市民休闲场所轻歌曼舞的身姿;从曾经昏暗的街灯,到现在点亮夜空的霓虹。从单车到小轿车,从地上跑的到天上飞的,从绿皮火车到现在的高速铁路。我看着我的小城像只美丽的蝴蝶,在春风里轻展羽翼,向世人展现她迷人的风采。
心底的温柔
记忆的痕迹层叠了多少时光,将深深的情摁进每一个文字里,为自己作为梅州人、梅城人而感到骄傲。当夜幕降临看着明明灭灭的万家灯火,总有一些记忆,直抵人心,抵着心底的温柔……
新闻推荐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座城市、每个乡村都像按上了暂停键,告别了喧嚣,人们都窝在家里抗击疫情。2月17日,梅江区全体师生启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