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不了情

梅州日报 2020-03-11 08:52

●罗吉如

“天桥”,其实是一座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的一座铁路桥,这里的人们把它称为“天桥”,在当地也算是一座名桥了。“天桥”,坐落于兴宁市叶塘镇两山脉夹缝中的一条陆地坑,横跨两座山是为使当年的梅龙铁路连贯而跨山架桥,其桥长跨度近300米、桥高60多米,宽近20米。“天桥”,虽然建于20世纪中期国弱民瘠、物资穷匮、技术设施落后的年代,且历经风霜几十载,但是如今三拱十二孔的天桥却依然坚实如磐、气势如虹,已成为我们当地建设的奇迹,形成一道靓丽风景。

自记事起,这座纯手工灌注打造的庞然大物,就在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与天桥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1989年读小学时的一次秋游,我们步行到离学校两公里外的天桥下进行现场参观,那时桥上火车还在通行,附近十里八村每天都能听到火车“呜呜”清脆响亮的过桥鸣笛声,“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为了加深印象,班主任老师特意组织同学围抱天桥桥柱,据当时统计,我们27位六年级同学才勉强把最大一根桥柱抱住。从地面往桥底仰望,只觉得一种眩晕,自己渺小得像粒尘埃。在每天上学路上都能远望天桥,就像一张横放的长梯;参观后,童年的我第一次被这种大家伙所震撼,真正理解了什么是“高大雄伟”,难以忘怀。

再逢天桥,是无巧不成书,1999年,我从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被教育部门安排到天桥下的学校任教,而这所学校正是由当年修建天桥的临时工棚改造升级成的校舍。十年之后的再相逢,“天桥”早已光荣退休,下岗一段时间了,火车也已停运好几年,残存的铁轨早已不知踪影,桥面上杂草丛生、衰败破落,已成鸟儿们的天堂,靠山的桥洞、桥孔也成了学校学生的“青苹果乐园”。

我在天桥下的学校做了十一年的教书匠。与天桥为邻、与天桥朝夕相处十一个春华秋实。在风轻云淡的日子里,会爬上山头走到天桥,站在桥上俯瞰桥下的风景,远眺前方。春去秋来,朝辞暮归,天桥一直在我们的校门默默守护,静静相伴,像伟大的母亲为学生遮风挡雨。在这里,我度过最美好青春与岁月芳华,在天桥底下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细品人生的喜怒哀乐,迎接工作的风霜雪雨……天桥,像一个红尘知己左右相随、不离不弃。

生活就是一座舞池,人生就是一出戏,而我却像一个游子。2019年冬的一场雨,一场特别的细雨,却激起我想再一次近距离去看看深藏心底的天桥。

当在冬雨中站着仰望天桥的时候,突觉鼻子酸酸、热泪盈眶,天桥像父亲伟岸而倔强的身躯,依然那样坚定挺拔、依然雄伟壮观、依然神圣亲切。天桥在岁月的洗涤中更显坚挺,更具神韵,如今我怀着一颗人生初见的敬畏而膜拜的心,再一次仰望他,依然觉得自己的生命犹如沧海一粟,走过人生一段段历程,原来天桥的神采在潜移默化地支撑和激励我的魂灵,融入自己的血液里。人们已经给眼前天桥换上新装,修路、亮化、绿化,天桥因其独特的存在,新时代赋予了他新的功能——已成为当地享有盛名的游览胜地,也成为当地村民和游客休闲健身的后花园。

此时,我不知不觉离开他的怀抱又已十年了。蓦然回首,原来天桥早已厚植在我心田,而且不断生长,长在骨子里,因为他的魁梧与壮丽时常在脑海里闪现,闪现在我的梦里、在灵魂深处。在他的关注与见证下,我走进了自己的中年时光。

蓦然回首时发现:我关注了天桥,天桥也关注了我。或者,彼此成就了一段齐昌大地的独特美。

新闻推荐

战“疫”,坚持就是胜利

▲刘世泉(左)走遍全镇所有村庄,检查推进防疫工作的落实。▲刘映兰坚守在抗疫一线。▲涂文生(左一)与同事在酒店查看登记记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