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相公亭
相公亭,位于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群益村相公坪相公亭村,距梅州城区16公里,原名叠岭村,为纪念唐朝宰相张九龄建有亭,改名为相公亭。张九龄,广东韶关曲江人,曲江客家人以出宰相张九龄为荣。梅韶相距千里之遥,缘在梅州城北建有相公亭以祀?翻阅史志,查得相公坪来由。《康熙程乡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载:“相公坪,县西北三十里,唐相张九龄常过此,因名。”又卷之五官守志寓贤列传载:“唐张九龄,字子寿。曲江人。微时常游潮郡至梅州,爱其胜不忍去。后登进士,仕至集贤院学士。人因名其地为相公坪。”《乾隆嘉应州志·古迹》更载有相公亭来历:“相公坪,(城)西北五十里。相传曲江张公微时过憩于此,后人因名其地。今有祠祀张公,俗呼相公亭。”当地村民后得知张九龄科考及第,官至宰相,遂将其驻轩吟诗处取名“相公坪”,后又在其上建“相公亭”,并将村名“叠岭村”改为“相公亭村”,渐成周边南水坑、火烧陂、营里、垃塔泥、云彩、桃畲、横坑、相公亭等八个自然村民聚集议事之所。
相公亭历经千年风雨,早期修建记录已无从查考,亭内今存清雍正年间修缮亭庙石碑五块。1978年被视作迷信场所遭摧毁,片瓦不留,1982年村人再集资重建,2009年建成。
我等车停路口,沿道上行百米山坡,至相公亭。相公亭非亭,实为庙,建于山岗之上,为单层寺院结构,红墙红瓦,正门上方勒石“相公亭”,门联“胸存灼见,眼辨秋毫”。入得门去,见正堂为相公等雕像,正堂左右各有一厅两间,堂前两边古柏挺立。
正堂立三樽雕像,中为张九龄,左为唐朝诗人、文章巨匠韩愈,右为北宋谏官、古梅州七贤刘元城。此三人者,有一代名相,亦有诗界文宗,还有铁直谏官,为三人修亭奉祠,可见村人对文兴官正之愿望。然相公亭原为纪念张九龄曾游于此而建,焉又附祀韩刘?不得而知。雕像上方挂“风气开先”匾额,两侧壁题两联,联一“金鑑照千秋尊像俨然想见当年风度,海珠辉百粤志诚不氓长留历代典型”,联二“赤胆忠心直节不迷乎雷雨,风微人往孤衷仍托於山河”。
相公亭正堂左边外墙镶碑刻三块,自左至右为清嘉庆九年(1804)立“州宪示禁碑”、清康熙十七年(1678)立“折田约归并东厢碑记”,清嘉庆十九年(1814)立“奉吉州宪断详勒碑”。正堂右边外墙镶碑刻两块,为清乾隆十一年(1746)立“尊贤告民”碑及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立“奉州宪水禁碑记”,其中“尊贤告民”碑乃嘉应州官王者辅为拨五峰庵田租为相公亭香烛经费而立约定碑,此碑可见五峰庵当时之盛。
相公坪山清水秀,胜迹非常,古有诗赞。张九龄曾“爱其胜不忍去”,曾留诗句“层峦纵翠,涧水流音,山鸟催人,鲜花照眼”。《康熙程乡县志》卷之七艺文志载钟士楚《相公邮亭》诗:“樵歌牧唱几欢喧?尽道相公曾驻轩。剑阁雨铃悲蜀道,曲江风度忆开元。幽亭荒草人千士,白日重阳酒一樽。金镜当年谁具眼?至今遗照遍乡村。”知县刘广聪七贤祠《曲江张公》诗:“曲江风度自翩翩,不道梅州姓字传。为爱云山留胜迹,邮亭犹忆相公贤。”
我等游罢相公亭出来,右转依道续行。但见道虽小,然两侧房舍密集,店铺林立,然几成废墟。几座民房尚好,有人居住,问及村人,得知此道原为通往江西古驿道,亦是盐道。周边近十宗姓,均在此买地建铺,过往商客及担盐挑夫,途经此地,或购物,或留宿,一片繁荣。据《程乡县志》和《嘉应州志》载:盐从水路至梅江、琴江、宁江后,分送各地盐仓,因江西缺盐,故现挑盐上江西景象。梅县挑盐人肩挑百斤盐担,行走于岖崎山道,日行五六十公里,经相公坪(亭)、平远八尺、斗牛岗、邹坊、八角亭、吉潭、城岗均门岭等地,几多艰辛,挣得几升米,以此谋生。挑盐史历时五六百年,相传几十代,洒尽几多汗水,促进粤赣商贸,故盐道上相间建有挑夫客栈,兴盛一时。直至建国初期,公路开通,车载食盐,挑盐业方才结束,兴梅客家地区挑盐史,虽为谋生路,实为苦泪史。相公坪(亭)原为驿道之重要中继站,因在山岗之上,路道又窄,往江西G206老国道改从相公亭(庙)岗下经过,新国道更从北面几百米外绕过,时过境迁,人车不通,风光不再。该处原住村民有几十家近百人,近来村户陆续搬离,房屋多已闲置,时有倒塌,仅存断墙残瓦,野草爬墙,满目沧桑。真是车水马龙今何在,人去楼空见风雨!
当地除相公亭,亦在村中建有九龄桥,方便通行,亦是纪念。相公亭村虽处偏僻,然有张九龄千年典故,又是旧时通省盐道,新国道又经过其村,山秀水清,若与村北面千年古刹五峰庵连结开发,可重现昔日风光,成休闲旅游景致。
新闻推荐
鸿禧中心城,位于平远县城东北,未来的中心地段,3分钟通达平远核心商圈。项目占地10万平方米,总住户1666户,引进有生活便利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