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比我重要,随时准备牺牲” 记荣立一等功退役军人杨爱国
●本报记者林玉莹/图文
“爱国是父亲为我起的名字。”如同名字寓意一般,1975年1月,20岁的杨爱国带着父亲的期许入伍从军,保家卫国。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他严守战场纪律,昼夜坚守值班,协助友邻部队某排安全脱离危险区,成功救回35条人命。光荣退伍后,脱下戎装的他勤恳工作,30年如一日坚守平凡岗位,不忘初心,勤劳朴素,为身边人树立一面旗帜。
坚守电台
成功救回35名战友
1974年7月,杨爱国高中毕业赴民兵师汤坑连东留围堤工程工作,因出色的工作能力如愿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服役。1979年,杨爱国参加了自卫反击作战,作为营部电台班长,在27天的战斗中,持续昼夜坚守值班。 “一部单机有20斤重,常常连续工作24小时,随身背着目标大,容易暴露引来敌人,电台比我生命重要,随时做好炸电台牺牲的准备。”杨爱国说。
杨爱国严守一部单机,做到随叫随应,从未耽误上级指示精神的传达,保证通讯联络畅通无阻。一次战斗中,他听到友邻部队某排在呼叫寻找主力,立即报告上级,经反复联络证实是人民解放军后,按规定联络信号。
“某连某排,你在哪里?请回答!”……杨爱国通过电台用密语不断地重复呼叫。“当时对方怀疑是敌军捣鬼,某连的指导员警惕地用步话机反问我的部队番号,反复确认后对方终于相信是我军。"我是某连指导员燕乾元,我们在809高地主峰。"当时对方已经激动到哽咽了。”杨爱国告诉记者,某排在攻占809高地后,留下坚守主峰,掩护师机关和全团转移。那座山海拔800多米,从山腰到主峰树木稀少,杂草丛生,战士们站在草丛里只露出个脑袋,利于隐蔽,敌人难以发现。在饥饿疲惫的艰苦条件下,某排的35名战士就在这座高山的主峰上坚持了六天六夜。
在杨爱国所在部队的援助下,友邻部队某排被接回并一直被护送到大部队,35名战士安全脱离危险区。杨爱国也因此荣立个人一等功。
转业返乡
行动诠释军人本色
“战争是残酷的,我每天在内心默念着"消灭敌人,保留自己"。”杨爱国拿着书籍史料向记者讲述起他在部队的往事。“这是我并肩作战的战友,前一天因作战出色立功,刚打报告上报,第二天就牺牲在战场了。”杨爱国指着战友照片一度哽咽。
“当时作战紧张,我没来得及给家里回信报平安,大部队撤离,而我是最后离开越南境的。我的家人每天都要往邮局跑,等我的信件,我父亲一直等不到我的消息,以为我为国捐躯了,难过到走路都常常摔倒。”杨爱国说。1984年,杨爱国任连队指导员,该连接受施工任务,由教育训练转为施工,他积极做好全连战士的思想工作,带领该连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1986年12月,军队精简整编,百万干部转业,杨爱国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家乡梅州丰顺。退伍不褪色,走出军营还是兵。杨爱国在丰顺县公安局森林分局勤恳工作30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本色。他常常下乡赴一线,用辛勤的汗水保护森林资源,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杨爱国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称赞,还多次受到市公安局森林分局表彰嘉奖。
“"我有福享,我的战友们却在战场牺牲了,没机会目睹国家繁荣昌盛。"每次获得嘉奖或是受到党和组织的关怀,他都要念起战场上的战友。”杨爱国的妻子黄华香感慨道。在杨爱国和妻子居住的不到100平方米单位分配的宿舍里,只有普通的日常用品,没有过多的装饰,许多家具更是从上世纪80年代使用至今。“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都很满足,我丈夫平常家庭教育就是勤俭朴素,就算是过年过节我们家也像平常一样过。”
新闻推荐
巴澳胜和母亲一起沿着怒江上的悬索桥向前走。本栏图片均由南方日报记者石磊万稳龙摄巴澳胜和母亲一起粘对联,贴福字。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