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历练记

梅州日报 2020-01-20 08:50

东山木棉(钟小丰摄)

●凌凤森

我出生在平远县一个偏僻山村。父亲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在肚子还没能填饱的1981年,他就开始坚持订阅《参考消息》和《农民日报》,以便让我们开眼界,这在我们那个2000多人的山村里是唯一的。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母亲经常要我到田里帮忙干农活,父亲却让我要好好读书,他们还经常为此争吵。而我,往往是带着书本下田干活、上山砍柴。

1984年初中毕业后,我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东山中学。

在东中度过的峥嵘岁月,成了我人生当中最为深刻的记忆。

先讲几件不堪回首的往事:

那时我们高一、高二住的宿舍还是筒子楼,没电梯的七层楼,一间宿舍4张床,睡8个人。和我同睡一张床的舍友是家里相对富裕的同学,常常有鱼肝油和蜜糖带来,我到现在都还能想起那时风吹过来我偷偷深呼吸“闻”过的味道,甚是诱人。他是好人,从不会看不起我这个乡下仔,但他却是个“马大哈”,有几次向我借饭票,却又总是忘记还。那时的我哪会有多余的饭票?张数都是根据一餐一张票定好的。所以,把饭票借给他后便意味着自己饿肚子,又不敢向人家讨。有一次,我见一位同学,为了引起某同学的注意,居然把白花花的半截馒头从七楼扔下去,让我好生心疼,也甚为这样“豪气”果敢的同学感到羡慕和钦佩。毕业后,常听老同学讲起东中吃饭时“刮饭皮”的往事,我可没一点印象,因为我从没刮过饭皮,干硬的饭皮对我而言也是美食,甚至有谷壳的饭粒,我都会剥了谷壳吃。我曾好几次看到徐同学在宪梓教学楼的课室边,把带毛的猪皮和大半份饭倒在垃圾桶里,我眼巴巴地看着,当时我多么想把饭接过来吃了啊。但当时我身为班长,实在放不下这个面子。

在东中,还发生了一件糗事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当时我们住筒子楼七楼,有一次刮大风,竟把我的内裤给吹下楼去,被阿姨当垃圾扫了。因为没有内裤,而裤子又是地摊货,我甚至连体育课也不敢去上,怕在体育课上用力过猛而裤子开裂。后来觉得每次都请假总不是个办法,便狠下心来饿了几顿,省下饭钱买了内裤。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我饿着肚子去买内裤的情形,在回来的路上,街边飘着的美食香味对饿着肚子的我简直就是一种煎熬,我刚好看到别人掉在地上一个好大的金黄的煎堆,把我馋得呀!我终于忍受不了,待确定没人注意我后,我快速地把地上的煎堆捡起来,在手上擦了擦用嘴吹了吹就吃了。

还有一次在暑假,为了赚10元钱,减轻家里的负担,我与张同学约好一起去承包毕业生宿舍楼的清理打扫工作。在那里我捡到了一张席子和适合自己的衣服。看着比我自己穿的用的还要好,觉得当垃圾丢了可惜,我洗干净后就收为己用了,但是后来居然被梅城的一个同学给认出来了。这位同学人很真诚,很实在,他实话实说问我:“这是我熟人的东西,怎么会在你这里呢?”当时我非常尴尬,满脸通红,在一旁的曾同学,非常懂事地拉了一下他的手,还没等我“坦白交待”,就把他拉出去了。

在东中求学的日子虽然饥饿难忍,苦不堪言,但精神世界绝对是充实的!

当时的东中实施很宽松的“大学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们营造了一种自由学习的氛围。记得经常有同学(包括营养不良的我在内)下午第一节课还在犯困,经常在课堂上睡着了,老师就让他继续睡,说与其犯困一个下午都没精神,还不如好好睡上一觉再来听课,这样还能学点东西。在校学习的日子里,老师很少给我们压迫感,甚至作业可以不用做,不用交,一切由自己作主。同学们也不会对考试有特别紧张的情绪,学校甚至是直到高考前两个月才把体育课和音乐课给停掉。在东中这种求真务实、不死读书、不急功近利的氛围感染下,我经常心安理得去泡图书馆看课外书。

高二升高三的那个暑假,我见识了梅城特大水灾,我人生中第一次坐船就是在东中的校园里,我带着好奇心坐船坐了几十米远。

三年的东中求学生涯行将结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如约而至。高考前夕,父亲从乡下送货到梅县顺道来探望紧张备考中的我,并郑重其事地给了我几片传说中的备考神药——高丽参,神情凝重地叮嘱我:在考前的晚上服用,定可提神补脑,为高考助力!高考前一晚,从未见过人参的我谨遵父亲的嘱咐,在上床前细嚼慢咽地吃下了三小片人参,然后上床休息,静候这灵丹妙药打通任督二脉,陡增一甲子的功力!这仙丹的确是厉害,这一吃不得了,整整一宿我都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直到天亮鸡鸣我都没睡着。但到六七点时,疲惫不堪的我却入睡了,直到打扫卫生的阿姨把我叫醒。高考要迟到了!我惊恐得连脸都没洗,水也没喝,东西也没吃,狂奔向考场……之后很多年,每每碰到紧张的事情,我总难免会做此噩梦,“拼命地跑,就是跑不动……”

高考过后,我被远在东北的沈阳某大学录取了。

大学依然过得很艰苦,我带着村里给我开具的“贫困家庭”的证明去学校,争取“每月十五元”的国家贷款,因此被一位广东老乡责怪,说我 “丢了广东人的脸” 。生而为男人,不能没有血性和理想,我没有自暴自弃,我依然勤奋努力,不断充实自己的“脑袋”。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河源。在山沟里待了几个月后,凭借我哥我嫂借来的300多元的帮助,我独自闯荡广州。从省机关,到大国企,最后自己毅然决然下海创业……

多读无用之书,争做有用之人。回首过往,我发觉,关键时刻往往是“无用之书”支撑我度过了许多艰难困苦。何谓“无用之书”。答曰:“无用之书”便是漫漫人生中的好书。多读书,多读“无用之书”,才会有自己的思想和定力,这是现阶段的应试之书和快餐文化所难于达到的。读《三国演义》,让我领略做领导的风范和担当,明白“忠义”和“是非”;读《史记·李斯列传》,让我明白环境对一个人成长成才之重要;读路遥的《人生》,让我对婚姻伴侣的选择有了深层的思考……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苏东坡的跌宕人生,尤其是他的《定风波》,曾国藩的《挺经》,胡雪岩的人物传记等等,都是我的精神食粮。每当我迷茫困惑之时,这些读过的“无用之书”总是能激发和激励自己,对我坚韧不拔的意志形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试问苍天亏过谁?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只要自己够努力,够执着,够善良,人生就不会太差。

新闻推荐

平远县多举措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70名工人追回逾百万薪

本报讯(记者王丽莉通讯员郭婷婷)辛苦劳作却被欠薪,确实让人闹心,近期,平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收到消息,约70名工人到平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