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 王远明 梅畲村:高山深处的革命堡垒 红色故事
梅畲村,属泗水镇,位于平远县泗水镇东南部,铁山嶂山脉的东侧,南通蕉岭,山高林密。梅畲村是一个红色村落,在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赤卫队员、游击队员、闽粤赣边纵一支队四团等在此开展过革命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赤卫队员血洒梅畲
1930年5月31日,红四军奉命撤离平远。6月6日,县城失陷,县赤卫队及三区、四区乡干部120多人由东石白岭入泗水向福建下坝撤退。当先头部队抵达土寨子、牛屎坳时,发现必经之路的大神坝圩有反动武装谢嘉猷民团四五百人在把守。中共平远县委书记李巴林、县赤卫队队长陈炳南率12名精悍赤卫队员为突围先锋,集中火力向敌哨射击,三区赤卫队员余秀兴等率领坝头赤卫队在圩背山岗掩护大部队突围。经过一番激烈交战,大部队冲破了敌军封锁线,实现了向下坝转移的目标。完成掩护任务的余秀兴、余协元、余冠祥等5名赤卫队员,为摆脱敌人包围,向山峰高处的梅畲转移,不幸被林双粼反动武装伏击,在梅畲村壮烈牺牲。
武工队坚持游击斗争
1948年,人民解放军在各大战场展开强大的攻势,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国民党“闽粤赣边区剿匪总指挥部”实施所谓的“十字扫荡”计划,把梅兴平蕉边区作为“重点进攻”目标。在这严峻形势下,中共梅兴平蕉边县工委及边区武装紧紧依靠根据地的群众,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梅畲村与锅叾村、杨梅坑村等成为铁山嶂革命游击区的组成部分,支持游击队在这一带开展革命斗争。
1948年、1949年期间,武工队多次驻扎在梅畲村塘背屋革命堡垒户刘财喜家中。塘背屋前有一条通往锅叾村的道路,屋后有茂密的树林,便于紧急时躲避或撤退。锅叾武工队分队、民兵负责人林宜曾,队员罗阿七、赖小汉等经常来往刘财喜家。为掩人耳目,林宜曾妻子认刘财喜的父亲为干爸。刘财喜等革命堡垒户为武工队煮饭、站岗放哨,帮助解决粮食等问题。
1948年9月,梅畲村的泗源小学校长吴德英密报,梅畲地主沈公宜从蕉岭收租已回到家中。驻梅畲的武工队获悉后马上行动,向地主沈公宜征收物资和武器。面对武工队员的气势,躲在堡楼里沈公宜吓得乖乖交出大米50石、生猪1头及其他物资(布匹等),左轮手枪1支、步枪1支、子弹100多发等。1949年2月,武工队深入到东石林公顿家中,向他开展统战工作、宣传革命形势,林公顿表示支持革命、以实际行动迎接平远和平解放,交出短枪6支、子弹3000多发等物资,并协助武工队策动东石乡公所、自卫队交出部分武器。
1949年2月,由梅畲村转移到锅叾村的武工队遭到梅平两县敌人的联防进剿。战斗中因敌众我寡,武工队员林敦良、丘静园、陈安祥壮烈牺牲,武工队长张志姚在战斗中受伤。张志姚受伤后,转移到梅畲村刘财喜家中疗伤。据刘财喜的儿子刘欣奎回忆,他亲眼看见武工队员拿布条,在张志姚被子弹打破的小腿伤口来回拖动消毒,张志姚忍痛一声不哼。
军民协力抗击胡琏兵
1949年7月,刚刚解放的平远遭遇国民党胡琏兵团的窜扰。地处铁山嶂东麓的梅畲村,再次迎来了战略转移的四团和县党政机关,他们在梅畲村群众的保护下继续开展游击战,最大限度地打击国民党胡琏部队,誓死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
7月11日,四团进入锅叾村,抓获留在上锅叾侦查情况的胡琏兵3人,押解往梅畲驻地,详细审讯后将他们处决。
四团与县党政机关转移到梅畲后,食品供应成了大问题,经常缺食少肉,干部和部队官兵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杨梅坑党支部获悉后,便动员群众出钱出力,全力支持。赖钦明、赖济川等人宰了一头肥猪,由民兵队长赖昌荣负责送到部队驻地梅畲村。为躲避国民党军的盘查,赖昌荣选择从山高林密的笔架山、猴子磜进入。历尽千辛万苦,一路寻找部队驻地,最后找到地下交通站——梅畲赤竹坳罗新元店,为四团和县委机关缓解了燃眉之急。
不久,来势汹汹的胡琏兵进犯梅畲,住在塘背屋的四团战士向蕉岭转移。由于走得仓促,绣有五角星图案的一顶帽子和一个背包遗落在塘背屋。眼看胡琏兵就要入屋搜查了,刘财喜机智地将这两件军用品匿藏在柴草堆里,才躲过一劫。接着,胡琏兵企图找到四团战士的行踪,找来懂广州话的村民刘治良问话:“远处山上行走的一群人,是不是扛枪的共军?”刘治良用很肯定的语气回答:“是扛着锄头上山干活的村民。”此时,四团战士已远走高飞,进入安全地带。
梅畲村见证了平远山区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革命堡垒户以及进步群众为党的武装力量有效地提供了后勤保障,协助武工队、部队筹粮筹款,站岗放哨,救助伤员,成为解放前夕武工队、解放军与敌周旋作战、壮大发展、打击敌人的游击区。
新闻推荐
梅州平远县公安局上举派出所副所长张学理:人民群众“贴心人” 化解矛盾“好帮手”
图为张学理(中间)在“学理叔调解中心”与村民交谈。何志林摄更多精彩梅州“平安之乡”建设内容请扫码开栏语:人们常说,哪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