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汀剪刀 声名远播
潮汕有民谣:“鸥汀剪刀,有钱买无,无钱勿捏,捏了臭初(腥)。”古老的潮汕歌谣声犹在耳,而鸥汀磨剪刀的声音已渐行渐远,鸥汀剪刀也淡出人们的记忆
鸥汀剪刀曾风靡潮汕地区,盛名时饮誉海内外。潮汕有民谣:“鸥汀剪刀,有钱买无,无钱勿捏,捏了臭初(腥)。”浅显的话语道出了鸥汀剪刀的贵重。
昔时,鸥汀的打铁业十分兴盛,大大小小十余间作坊,作坊主多数来自客家兴宁县,大都以打造小农具为主。每年秋冬收割季节到来之前,街头巷尾不时就响起这些客家人“铲方刀、钻夜镰啊”的吆喝声。磨剪刀的更是常年不绝,为平静单调的农村增添了不少色彩。
鸥汀剪刀作坊最出名的是鸥下村妈宫头的“裕利号”,其次是灰路头的“元利号”,其祖籍都是兴宁县。裕利号的师傅人称“龙师”,除善打剪刀外,又练得一手好拳,周围拜他为师的人不少。据说出自他手的剪刀甚至可以剪铜币,其坚韧锋利程度不言而喻。其生意十分兴隆,产品供不应求,除供销潮汕地区外,还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东南亚华侨每有回乡,都要买上几把甚至几十把剪刀回乡,以作礼品。由此,鸥汀的其他剪刀铺也托裕利号的福而驰名内海外。
裕利号的剪刀有几个特点:第一,选料好;第二,打工精;第三,轻巧耐用。裕利号的剪刀还有一层神奇的色彩:据说作坊里有一口与众不同的水井,井水含有非常适宜铁器冷却的矿物质。传说是否属实,只有裕利号师傅才知。但真正关键的,应当是工匠精巧的手艺和千锤百炼的功夫,是匠人心血的结晶。
鸥汀剪刀的成名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从前裕利号的先辈从兴宁到鸥汀以打铁为生,后来眼看乡亲上门要他修理铁器的人越来越少,生意萧条,日食难度,欲谋新业,又不知做什么好。他听说澄海莲花山仙公宫的仙公很灵,遂跟人来莲花山仙公宫圆梦。梦中仙公对他说:“你想发财,敢体!”(双关语,潮音“体”即掰开,“敢体”也有不自量力、妄想的意思)。他醒来后难解其意,心想,莫非仙公责备自己想发财是不自量力。但冷静一想,又觉得能“体”者剪刀也,莫非仙公指点他做剪刀。于是他回到鸥汀后,试着做了一批剪刀上市售卖,但卖了一部分后就滞销。他不知何故,只好再次到莲花山圆梦。这回他梦见仙公说:“你想发财,要磨到死。”下山时他一路想着仙公的话,领会仙公所言,自觉生意难做,实在是拖磨到死,恐难发财。路过一道山坑,见上山割草砍柴的村民正在那里磨镰刀,借问此处叫何名字。村民回答“磨刀坑”。一听“磨刀”,他心里一动,莫非这“磨到死”是说应将剪刀磨得很锋利才能卖出去?于是他拾取一块坑石带回来磨剪刀,发现效果甚好,遂将剪刀一把一把都用坑石仔细磨过。隔日,锋利无比的剪刀一上市,顾客竞相争购,很快脱销。自此生意兴隆。后又到莲花山采购磨刀坑坑石,制成磨刀石出售,也很畅销。
20世纪初,抽纱业在潮州地区兴盛,带动了鸥汀剪刀产业,鸥汀剪刀是多数潮州绣女的首选。1958年,澄海县下蓬乡划入汕头市郊区管辖。为继承传统,推动地方手工业的发展,汕头市郊区二轻局于鸥上治生门外建立下蓬剪刀社(见图)。该社在工艺方面精益求精,不断推陈出新,并研制出“发蓝”的新工艺,在美观之外,更突出了产品防锈的特点,产品也更加经久耐用,一度门庭若市。1981年,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公社企业全面清理整顿,加上潮汕抽纱相继歇业,以及外地生产的剪刀大规模占领市场,鸥汀剪刀的传统工艺逐渐消逝在岁月的烟尘之中。
如今,古老的民谣声犹在耳,而鸥汀磨剪刀的声音已渐行渐远,鸥汀剪刀也淡出人们的记忆。
新闻推荐
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来梅调研时要求 用好政策坚持不懈打好“苏区牌”
本报讯(记者刘巧陈思杰)22日至27日,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率常务副会长林华景、副会长兼秘书长姚泽源、副会长胡朝杰等来梅,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