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日报全媒体采风系列报道之梅县区松源镇 松源:红色宝藏生辉 乡村振兴可期

梅州日报 2019-12-26 10:31

同怀别墅:最先传达中共中央“九月来信”的地方,红四军前委机关和司令部驻地旧址。小图为同怀别墅正大门。蔡蒙吉雕像修葺一新、将成为革命历史展馆的中共七大代表王维同志故居蛟花堂。继雅学校从弃用小学变身为传统文化和农耕用具、红色史迹的文化博览馆。在横坊村生态田园科普观光采摘示范基地,小朋友开心地观看精品西瓜。纪念王氏先人功德的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挂大牌”,隆重热烈。松源镇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墙绘随处可见。

松源镇位于梅县区东北部,面积149.5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017年统计有12373户,在册人口43080人。

松源镇是典型的山区纯农镇,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境内有丰富的煤、铁、锰、碳石和瓷土等矿产资源。省道223线、通往福建永定洪山的松洪公路、县道022和025穿境而过,是广东、福建两省五县八镇集散之地。

松源镇山水秀丽,历史和人文底蕴深厚,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苏区,梅县区农业大镇、省级中心镇、省级教育强镇。

由于松源镇距县城有80多公里,地处偏远,人称“梅县的西伯利亚”。

松源镇党委政府正在凝聚各方力量,带领干部群众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红色松源,商贸小镇”。

千年古镇地灵人杰

据史书记载,唐以前松源是闽粤赣交界之插花地,唐武德年间始设怀仁乡,距今约1400年,是“千年古镇”。松源是客家人南迁进入粤东的主要总入口。金星村2013年列入广东省第四批古村落,横坊村委横江村2016年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

蔡蒙吉“忠孝廉节”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积淀了松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建筑。

蔡蒙吉是南宋爱国诗人、著名抗元英雄,广东古八贤之一。12岁中进士被誉为“神童进士”,其祖父和父亲均为进士,因此有 “一门三进士”佳话。宋朝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国公文天祥起兵梅州时,对蔡蒙吉为国死节十分嘉许,上奏赐谥“忠节”,并亲书“忠孝廉节”四字悬于蔡氏祠堂。

当地有“未有松源,先有蔡屋”的说法。蔡蒙吉故居位于金星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蔡福粤公由福建武平迁于梅县松源开基祖屋,为二堂二横一围的传统客家围龙屋,是粤东客家地区初期围龙屋的典型。

民俗活动精彩纷呈

松源有两项民俗活动很有特色,都已列入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挂大牌:王氏族人纪念松源王姓四世祖宗泰公和弘扬其功德的民俗活动,始于宋代。宗泰公和邻睦族、乐善好施,辞世后被明朝嘉靖皇帝谥“厚德传家”。王姓家族将赐号制成牌匾,每年农历正月廿八将牌匾从祠堂抬出到圩镇巡游,几万名来自四面八方的王氏后人参加,隆重热烈,以纪念祖宗、团结宗亲、传承家风。

扛公王:每年“八月半”(中秋节)时举行,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每到时节,各村根据安排轮流把“龙源宫”里面的“龙源公王”扛到村里来供村民膜拜,祈求五谷丰登、财丁兴旺。

商贸集散地 热闹松源圩

客家人不断南迁,随着人口的繁衍,到了明末清初在松源圩形成了一个集市,成为相邻的广东福建两省五县八乡镇的农工商贩和商品的交流集散地。松源的集市贸易达到高峰时,曾同时拥有老圩、新圩、宝坑街、桥下街四个圩场,商品交易活跃。

松源镇每逢农历三、六、九为圩日。每到圩日,当地和邻近地区的商贩和群众都纷纷前来赴圩,热闹非凡。除了品种繁多的生产和生活用具,麦芽糖、坨子豆腐、五香豆干、红菇、笋干、冬笋、春笋、苦笋、算盘子、饭干、艾粄、芋头粄、糍粑等等丰富独特的松源美食和特产成为“抢手货”。

“红色宝藏镇”: 中央“九月来信”最先在这里传达

沿着S233线,驱车约一个半小时便来到了红色苏区梅县区松源镇。进入松源境内,民房等建筑上不时可见写有“继承革命精神”等字眼的红色墙绘。

松源镇党委书记卢剑平说:“松源是一个"红色宝藏镇"。”据介绍,该镇是著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老苏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出击东江入粤第一站,建立了梅县第一批苏维埃政权,22个村有10个村被评为“老苏区村”、10个村被评为“游击区村”。据不完全统计,该镇20多个村总共有169处革命遗址。

在最近梅州市举行的“革命历史大讲堂——社科专家话梅州红色文化名片”活动专家评选会上,松源镇的同怀别墅获评12张梅州红色文化名片之一,排在开国元帅叶剑英之后列第二位。

同怀别墅位于金星村。走进同怀别墅,墙上显眼的 “建立苏维埃政府”等标语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峥嵘岁月。

1929年10月19日至21日,红四军军长朱德、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军部参谋朱云卿率红四军一二三纵队共6000余众,分三路出击东江进军闽粤赣边的松源,入粤首战大获全胜。红四军分驻松源各村,前委机关和司令部设在同怀别墅。10月22日,陈毅最先在同怀别墅召开的会议上传达中共中央“九月来信”,请毛泽东同志复职仍为红四军前委书记。

卢剑平介绍,已对全镇革命旧址进行了摸底调查,启动了保护和维修工作,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同怀别墅正在修缮,即将完工,完善后将成为红色景点和人们接受革命教育的场所。

新南村田心的蛟花堂是中共七大代表王维同志的故居,也是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第六次党代表扩大会议的旧址。在这里不仅选举出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王维,还是闽粤赣边中共革命地下党和边区纵队秘密接头、隐藏、传递情报的重要活动基点。笔者看到,蛟花堂已经完成修缮,正在布展,将成为革命历史展馆,供人们学习和接受教育。

王维同志于1939年11月在梅县松源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扩大会议上,被选为党的七大代表,1940年12月到延安在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参加七大。后任中共梅县中心县委宣传部长等职,解放后首仼中共兴梅地委书记,后任粤东区委宣传部长、副书记,广东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政府乡贤村民共推乡村振兴

笔者前往松源镇案背村陈屋片看到,在一段30多米村道起点处,几个人正在热火朝天施工对河坎进行除险加固。

原来,最近案背村陈屋成立修路理事会发布修建村道倡议书,发动外出乡贤和村民筹资,拟将约一公里长、1.3米宽的村道扩宽至3.5米,改变道路狭窄弯曲给村民带来生活生产诸多不便的现状。倡议书发出后,得到了众多乡贤、村民和热心人士的积极响应和支持,10天时间便收到了20多万元捐款。这条通往三处革命旧址的村道修好后,将为当地群众生活生产提供便利的通行条件。

这是松源镇党委政府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乡贤和村民主动积极出钱出力支持的一个缩影。

除了案背村外,黄坑村也通过众多外出乡贤捐款等方式筹得300多万元,对县道112线进行改造,改善了村民们的交通条件,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成为历史。该道路改造在去年底完工通行,原来3.5米宽的“黄泥路”变成了6米宽的平整水泥路,为美丽乡村建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原来这条路遇到下雨天根本不敢通过,怕滑倒在泥浆里面。现在重新修建后,裁弯取直,宽畅、平整的混凝土道路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该村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开心地说。

多年来,松源镇积极凝聚乡贤和村民力量,动员广大群众主动投身家乡各项事业建设,从基础设施到文化教育等等,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横坊村是松源镇的新农村示范村。在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该村积极探索基层民主治理改革,规范组建村民理事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横坊村的继雅学校原来是一所将弃用的小学,始建于1906年,已有100多年历史。在乡村学校撤并时,为不让这座百年老校荒废,在外出乡贤的倡议下,横坊村村民理事会商议把校区改造为文化博览馆。外出乡贤纷纷献计献策并慷慨解囊,当地群众也积极响应出钱出力,有些还把家中珍藏的以前使用的生活生产用具等捐了出来。

2016年,文化博览馆建成并对外开放,焕然一新的继雅学校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看到,里面设有村史馆、校史馆、红色历史馆、农耕文化馆、二十四节气馆、中华传统文化馆六个馆区,展示和陈设的史料、文献、历史文物实物、传统农具和生活用具等令人流连忘返。博览馆的建成,推动了当地历史和良好乡风传承、农村文化教育发展,成为美丽乡村靓丽古韵新风风景线。博览馆相关负责人王女士说:“每天都会有学生过来练书法、阅读书籍、参观农耕用具等,了解我们的文化和历史。节假日更是有很多人慕名前来参观,非常热闹。”

打好“绿色牌”农民致富门路宽

笔者来到位于松源镇横坊村的生态田园科普观光采摘示范基地,只见基地内建设了许多大棚,一位农户正在大棚内修剪葡萄枝叶。他一边修剪一边介绍:“这里面积有50亩左右,种植有精品西瓜、鲜食葡萄、食用蛋黄木薯等。”该基地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改革,坚持绿色生态理念,旨在打造粤东北地区现代休闲农业展示窗口和生态田园新标杆。

作为农业大镇之一,近年来松源镇致力于打好“绿色牌”、“生态牌”,深入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发展绿色、生态、现代、创新农业,想方设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该镇共有耕地面积2.2万亩,农作物以水稻、柚果、烟叶为主。今年共种植烟叶6373亩,年产量178.4万斤,年产值2500万元左右。种植粮食29000亩,其中优质水稻26713亩。种植柚果2.3万亩,种植农户约4800户。其中蜜柚1.2万亩,年产量12000万斤,年产值18000多万元;金柚1.1万亩,年产量13750万斤,年产值约24750万元。

近年来,松源镇在重点发展好烟叶、金柚和“富硒食品”等主导产业的同时,总结和推广横坊村、白玉村的“科技+”、“公司+”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经验,探索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支持发展集循环农业、农耕体验、创意农业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进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此外,该镇还培育了一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互联网+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截至目前,松源镇共有农业龙头企业6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2家、区级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家,培育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推广山地轨道运输、新型农产品种植技术,成功推广种植横坊精品西瓜、葡萄,案背黄金百香果等新品种。

新闻推荐

陌上故庐客韵情 自在侨乡古味存 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是著名的华侨之乡,被誉为“中国最典型的围屋古村落”

侨乡村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图为侨乡村牌坊。林燕燕摄侨乡村南华又庐的建筑结构独特,有“十厅九井”之称。南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