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水车镇鹅峰村:打造立体农业 探索致富新路
“丰”“福”二字寓意着产业丰收、农民幸福,图为水车镇产业帮扶示范园效果图。
水车镇产业帮扶示范园雏形已现。
示范园一期工程正有序推进中,预计明年3月可以完成建设。
鹅峰村美丽一角。
种植基地内,村民们正在摆放木耳菌包。
扶贫干部在查看金银花长势。
灵芝长势喜人。
不久前,扶贫一线传来喜讯!梅县区32个省定相对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拟退出相对贫困村,水车镇鹅峰村便是其中一个。
今年以来,该村在帮扶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协助和水车镇党委政府的主导下,因地制宜,发展木耳、灵芝、金银花等现代立体农业,打造产业帮扶示范园助农增收,实现了2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的目标,逐步探索出一条“一地多用、一地多产”致富新路。
眼下,正是投放培育新一批木耳菌包的季节。在鹅峰村,贫困户曹伟强刚从扶贫干部手中领到了新的一批木耳菌包,准备运回家中悉心培育。“种植木耳强度不大,收入不少,非常适合我们这样的家庭。”曹伟强说,几年前他在一场意外中摔断了锁骨,至今体内仍镶嵌着钢板,不能进行高强度的劳作,家里失去了唯一的劳动力,因而致贫。
去年10月,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曹伟强开始种起了木耳。两个多月后,1万袋木耳菌包陆续迎来丰收。至今年4月,除去菌包成本,曹伟强家共获得了5000元的纯利润。
这是鹅峰村做强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一个缩影。驻鹅峰村第一书记李冬艳分析,发展木耳种植产业,具有四大优势:一是投入小回报快,二是技术门槛低,三是管理成本低,四是对劳动强度要求不高。“每个菌包至少可以采摘3次以上,同时企业还承诺保价回收木耳,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李冬艳告诉笔者,至目前为止,鹅峰村8户贫困户共种植木耳5.6万袋,确保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产业带动。
今年,鹅峰村又引进企业联手发展灵芝种植产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新建10个大棚,种植食用紫灵芝和鹿角灵芝,今年共收获成品晒干紫灵芝1100斤,增加村经济收入约8万元。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该村今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21户贫困户达到“八有”标准,全部脱贫,脱贫率100%。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带动农村在家劳动力实现增收,水车镇立足实际,联手企业投资120万元在鹅峰村打造了占地110亩的水车镇产业帮扶示范园,发展木耳、灵芝、金银花、铁皮石斛、百香果种植和鱼苗、甲鱼养殖等立体农业,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产”,为村民创造更多增收点。
“种植基地共分为三层,最上层主要种植金银花和百香果,中间则是铁皮石斛,最下层种植灵芝或木耳,并开沟发展水域养殖,实现效益最大化。”水车镇扶贫办干部何兴发介绍,目前,基地一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明年3月可以完成建设,届时俯瞰基地全景,可见用大棚勾画出的“丰”“福”二字,寓意着产业丰收、农民幸福。
何兴发介绍,接下来该镇将继续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新农民培训学校、客家农耕体验田、百菇园、名优新特水果采摘园等项目,打造集休闲旅游、生态立体循环农业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特色种养殖和农家乐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文/黄韬炜图/何森垚
新闻推荐
110个小区完成老旧管网改造 4500多户居民受惠,未来三年再投6000万提升梅城供水质量
侨新路老旧水管改造现场。●本报记者张爱飞水管老旧渗漏,不仅影响供水,同时也影响水质,给居民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不便,老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