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莒村村设立梅州首家“功德银行”,引导村民共同支持家乡公益事业 好人好事存“银行” 催生乡村文明新风尚

南方日报 2019-12-18 07:32

依托同济桥上的雕花长廊,大埔县湖寮镇莒村村设立全市首家“功德银行”。罗文燕摄

“莒溪水缓缓地流淌,静谧的山村洒满皎洁的银霜,一座横跨两岸的小木桥,桥上排坐着一群年少儿郎,一双小脚伸进清澈的溪水里,享受着大自然无私送来的清凉。”在大埔县湖寮镇莒村村创办的百年老报《骥风》上,离乡游子对莒村村的思念跃然纸上。

如今,村里的小木桥变成了修缮一新的雕花长廊,村民记忆中的莒村村焕然一新,干净的村道、明亮的路灯、宽敞的凉亭等让村民有了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村里人气不断兴旺起来。

一切得益于莒村村探索走出的乡村善治之路。

今年10月,莒村村设立梅州首家“功德银行”,创新乡风文明建设,引导乡贤、村民共同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发展,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在村里蔚然成风,村民道德素养有了显著提高,民风持续向善向好,莒村村这个美丽乡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探索乡村善治之路

设立“功德银行”

凝聚合力建设美丽家乡

“聚沙成塔情暖青山绿水,集腋成裘造福后世子孙。”沐浴着冬日的暖阳,走进大埔县湖寮镇莒村村,蜿蜒的莒溪穿村而过,横跨莒溪的是一座长30米、宽6米的雕花长廊,长廊上雕刻的对联引起笔者的注意。

这是今年10月29日,莒村村设立的梅州全市首家“功德银行”,该村把它命名为长寿功德银行。

“这幅对联是全村村民、乡贤齐心协力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写照。”莒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增金说,莒村长寿功德银行作为激励村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方式,在鼓励村民做好事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原先的雕花长廊是一座破旧的老桥同济桥,在乡贤、村民大力捐资支持下,今年9月修缮一新。后来为什么命名为长寿功德银行?陈增金向笔者娓娓道来。

今年10月份,莒村村干部到浙江学习当地新农村建设经验,当地一个小山村通过功德银行建设,逐渐探索出一条山村善治之路,给了莒村村干部启示。良好的治理能促进村庄的发展,如何学习吸收别人的基层智慧和变革经验,莒村村找到了答案。

回来后,莒村村依托雕花长廊设立1个“功德银行”总行,命名长寿功德银行,同时设立8个分行,分行包括莒村村委会(包括各村民小组)、上村老龄会、下村老龄会、旅外乡亲联谊会、养正学校、上村理事会、下村理事会、南山理事会。

“除了设立"功德银行"外,我们还设立了"功德簿"。”莒村村干部何良善说,借鉴现代银行管理体制,凡单笔捐资1万元以上者可报总行在长廊刻碑留名,捐资1元以上者可记录在“功德簿”上,捐资款项根据不同用途存入不同分行,用于莒村村公共设施建设、养老助残、扶贫助困、奖教奖学等,存款人也不限于本村村民,有捐款意愿的热心人士均可参与其中。

“"功德银行"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村民良好的道德作风,发扬优良风气,并让子孙后代一直传承下去。”何良善说,有了“功德银行”,只要做了善举村民都看得到,大家也都以做善举的人为榜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齐心协力共创美丽乡村。

互助和谐蔚然成风

积分制、红黑榜引导村民多做好事

“5000元、10000元、20000元、30000元……”在长寿功德银行的“功德簿”上,密密麻麻记载着村民、乡贤捐献的善款数据,用于莒村村路灯、休闲长廊、凉亭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自"功德银行"设立以来,在大家的慷慨解囊之下,互助和谐的良好风尚在莒村村已蔚然成风。”陈增金说。

“之所以能有今天,我要感恩在成长路上帮助我的父老乡亲。如今,生活富裕了,当然也要回馈家乡,为家乡建设出一份绵薄之力。”听闻家乡设立长寿功德银行,在外创业的村民李维海立马捐出了10万元善款存入长寿功德银行,以实际行动支持莒村村新农村建设。

村民何海钦在莒村村里开办了养猪场,原先村里没有路灯,晚上漆黑一片,村民出行极为不便,对此他深有体会。借着“长寿功德银行”设立的机会,他捐资10万元帮助村里安装路灯。“既是自己需要,也为家乡村民提供方便,村里这个做法挺好,身为家乡的一份子,我也要以身作则出一份力。”

义举仍在延续,长寿功德银行设立两个月来,很多热心乡贤、村民纷纷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已经筹集善款逾62万元。有了这笔资金,如今,莒村村改头换面,明亮的路灯、干净整洁的村道、宽阔舒适的休闲长廊、凉亭等为广大村民装扮出了美丽的生产生活环境,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为了让长寿功德银行示范效应放大,内涵不断延伸,推动整个村庄治理优化,陈增金告诉笔者,接下来莒村村还将探索采用累计积分制、设置红黑榜,让村民有展示自我的新窗口。

“如每家每户一年有积分12分,根据打扫公共卫生、捡拾垃圾、保持房前屋后整洁有序、长期坚持做好事、见义勇为等积分事项,进行积分奖励,并张榜表彰,同时,对村内赌博、打架等不文明行为也进行记录,扣除相应积分。”陈增金说,外村人到村里相亲、做生意,会建议到村里长寿功德银行查看他们家的积分情况,以此形式保障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长寿功德银行可以通过积分引导村民互相竞争、想办法为村子多做好事。”何良善说,此举能促进邻里和睦,村里逐渐形成邻里间互帮互助、同舟共济的良好氛围,全村人也将更加团结,村集体经济也能顺势发展起来。

■相关

莒村村的百年老报:让乡风文明滋润民心

“乡贤再行善举,为莒村村换LED灯,深受村民点赞,今年莒村籍何氏学子高考成绩可喜可贺,又是一年丰收季,不少蜜柚种植户喜获丰收……”在莒村村创办的百年老报《骥风》上,刊载着一条条关于全村家乡变化、邻里喜事等新闻,让广大村民、在外游子如沐春风。

这是该村创办于上个世纪的乡村小报,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目前发行量有千份,每季度出一期,承载着家乡发展的喜讯,面向本村村民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等5个国家的海外莒村人发行。

“百年间,100多位村民,几辈人的呕心沥血,起初源于向海外乡亲介绍乡情的汇总家书逐渐演变成了报纸。”今年76岁的村民陈耀修是《骥风》的主编,据他介绍,《骥风》明确了为村民义务服务的宗旨,弘扬孝道,驱恶扬善,彰显社会公义。家乡的一切好人好事通过报纸来颂扬,公益事业通过报纸来倡导和促成。

如今,《骥风》成为了宣扬莒村村乡风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村民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无形中便能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浸润品德新风,从而促进全村乡风文明建设。”陈增金说,很多村民还会自发投稿,把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记录下来。

翻开最新一期《骥风》,在头版显眼位置,记者看到了莒村村的村规民约,内容涵盖了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和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骥风》无形地影响着莒村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的个人素质。”陈增金说,现在村民之间少了争吵、多了帮助,少了矛盾、多了和谐,村民们也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发展生产、谋求增收致富上,也为村内开展工作、建设新农村提供了精神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马吉池通讯员刘招迎罗文燕

新闻推荐

大埔公安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 一幼儿园存隐患要整改

本报讯近日,大埔县公安局组织治安大队、相关派出所民警到部分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查处一起学校违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