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柿”业晒出来 平远县石正镇马山村万斤柿饼成“抢手货”
●本报记者傅思林
驱车走进平远县石正镇马山村,沿途最亮眼的,是家家户户晾晒着的一抹橘黄色。天台上、禾坪前,竹筛方、柿饼圆,将普通的农家小院点缀成了“黄金屋”。今年秋冬,马山村出产上万斤柿饼,村民们把甜蜜的“柿”业晒出来,心里也甜蜜蜜的。
中午2时,艳阳高照,今年63岁的村民凌征祥将自家最后一批柿子晾上竹筛。他是村里晒柿花的能手,做柿饼已30多年。凭借祖辈传下的手艺,他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今年他新做好满满几大箩筐的柿饼,早已被各地买家预订了。“制作柿饼要持续一个月,我现在做了400多斤,大概能卖到1.2万元。天时好,我最多可以做上千斤。”凌征祥说。
马山村党支部书记凌征新告诉记者,马山是远近闻名的柿花村,制柿饼有几百年历史。以前马山柿饼挑到梅县、江西去卖,总是会被一抢而空。如今,马山柿饼仍然是市面上的“抢手货”。“几天前,一个江门市罗坑镇阮姓老板,慕名前来买我们的柿饼。同时广东其他各地找上门的客户也不少,根本不愁销路。”凌征新笑着说。
马山柿饼供不应求,源于原生态、好品质。当地村民坚持用纯手工制作,须经采摘、削皮、架挂、捏心、下架、出水、合饼、潮霜等12道工序,保留下柿子的原汁原味。今年,马山村预计能制作柿饼上万斤,产值30多万元。全村有40多户人家制作柿饼,每户平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
“村里预备买个烘烤机,应对天时不好带来的影响”“包装档次也要提上去”“大家一起把规模发展起来”……品着鲜甜的柿饼,凌征新与乡亲们坐在田头,聊起未来,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甜。他说,接下来,马山村要结合“一村一品”工程,继续做好甜蜜的“柿”业,成立专业合作社,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建设,打响马山柿饼品牌,造富更多村民。
新闻推荐
着力解决群众糟心事烦心事忧心事 平远县真抓实干让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变化
●本报记者傅思林特约记者朱维佳林立康通讯员姚卫华姚映兰今年9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拉开帷幕,全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