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徐华清创办中国首家现代传染病院

羊城晚报 2019-11-09 13:03

徐清华

撰文/供图胡荣华

1906年5月,天津诞生了中国首家现代专业传染病医院——北洋防疫医院。该医院的创办人是有“中国军医之父”美誉的广东人徐华清。

徐华清,字静澜,1861年出生于广东省五华县。家境贫困,幼年随母乞讨,后随父在香港以打石头谋生,后因机缘巧合,得教会资助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和香港大学,后被选派赴德国学西医,188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

归国后的徐华清在天津安家行医,因医术高明,屡次帮助民众治愈疑难重症,博得口碑。后慈禧太后患乳腺病,经御医救治无方,徐华清受袁世凯和李鸿章推荐,应召入宫,治愈疾病,官封一品花翎顶戴,总理皇宫医政。

1902年11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创办旨在培养陆军军医为目的的北洋陆军军医学堂,学堂聘请徐华清为总办。这是中国最早的军医学校,徐为此博得“中国军医之父”头衔。与徐华清同时共事军医学堂的,还有时为总提督和洋务参谋的徐世昌(后来担任北洋军阀政府大总统)、时为军令司正使兼统领的段祺瑞(后来的北洋军阀政府国务总理),时为总教习的日本驻军医院院长正平贺次郎以及德国教官汉纳根。

在北洋陆军军医学堂总办任上,徐华清多次出国考察医政,招进一批德国和日本专家和军医来校任教。其中就包括日本官医局医士,后来成为袁世凯卫生顾问的日本人古城梅溪。

徐华清虽然官居一品朝官,却厚道仁爱、秉性善良。穷人出身的他,了解大众的艰辛,对底层劳动者的疾苦感同身受。清末民初,中国医疗手段原始、技术落后,既没有专业的传染病医院,又缺乏治疗传染病的专业医师,霍乱、天花、疟疾、狂犬病等传染病在社会肆意横行,百姓往往得不到有效治疗,深受其害。为此,徐华清萌发了创办一家防疫医院的想法。当时,袁世凯在天津编练新军,军队士兵中也偶有因天花和狂犬病而亡者,亦有创办一家防疫医院的心意。

最终,徐华清征得袁世凯同意,从1904年5月开始,投入了创办一所防疫医院的努力中。

1906年5月19日(农历四月二十六),北洋陆军军医学堂附设的北洋防疫医院,在天津东门外南斜街大丰巷正式开业。这是一所制造和注射牛痘疫苗和狂犬病疫苗,同时兼治各种时疫的医院。内部设有学堂,培养专业防疫人员,一期培养学员二十名,两年毕业。这是中国开办时间最早的运用现代诊疗技术治疗传染病的专业医院。

为办好医院,袁世凯任命徐华清兼任总办,任命富有医疗行政管理经验的古城梅溪担任院长。这所医院开办后,为全国培养输送了不少专业防疫人才。

在合作共事、开办防疫医院的过程中,徐华清和古城梅溪不仅结为至交好友,还成为医学研究上的好搭档。在防疫医院成立的次年即1907年,古城梅溪和徐华清共同完成了《医家宝典第3版》的写作。

这本以介绍临床诊疗操作技术为主的实用性医学专著,分内科摘要、医科摘要、医家备考三部分。讲述了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常见临床疾病的原因、症状、经过、预后、类症、治法、处方等,阐述了临床诊断与各种治疗处置方法的原理及应用,还对防治传染病的基本原则进行了介绍。在书的末尾,附有汉文和洋药名对照表。

1911年11月10日,徐华清因其在救济慈善方面的贡献,被公推为天津红十字会首任会长。徐华清还不忘用研究成果回报乡里,据徐的孙子徐文征口述,定居天津的徐华清,经常从天津向家乡运回大量奎宁丸治疗疟疾。

新闻推荐

威光体育馆 基本完工

本报讯(记者赖锋)历时两年多建设的威光体育馆目前已经基本完工,馆内的座椅、灯光、隔音、器材等也已全部调试完毕,预计本月1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