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音乐家黄日东 巧手拨七弦如天籁 匠心斫古琴存雅乐
黄日东2007年与古琴结缘,演奏技艺不断精进。受访者供图
金秋送爽,泛黄的树叶飘落于地,沙沙作响,梅城程江镇一幢居民楼里,飘荡出一曲悠远的箫声,时如春雨之绵延、时如秋风之苍劲,余音袅袅……
推门入内,只见吹箫者手持洞箫,端坐于三楼楼梯口,沉醉于箫声之中。他正是我们要寻访的“草根音乐家”——黄日东。黄日东是广东省古琴研究会的一名理事,已故岭南琴派老掌门谢导秀先生的入室弟子,玩音乐已有二三十年。
平日里,大家只知道黄日东是一名正气的警察,而在琴友的眼里,他是性格开朗、爱搞怪的音乐怪才“黄老邪”。
偶然邂逅名家拜师岭南琴派老掌门
梅县水车镇茶山村自古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氛围浓厚。1972年,黄日东就出生在这里,浓厚的乡土文化滋润着他成长。时至今日,家乡的一草一木,仍深深影响着他。
在黄日东家里,传统文化的烙印随处可见:守水井的貔貅、用木头雕刻的二十四节气、供奉正堂的“仁义礼智信”……他还在顶楼用竹子和原木打造了一间精致的小屋,名为“敦和草堂”,两旁张贴有长联:敦睦四邻兰德悠悠长教化,和生百态庭草茵茵亦为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黄日东内心深处的客家文化印记。
“敦和草堂”内室为承南琴舍,琴舍书架上摆满了琴谱等相关书籍,墙上挂着十多张古琴。这里,是黄日东“修炼”之所。
为何称之为“修炼”?还得从黄日东的职业说起。1995年,大学毕业的黄日东穿上警服,离开茶山村,成为梅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的一员,自此,踏上了从警之路。
“干刑侦,经常会接触到各类命案、要案,都是社会中最血腥、最阴暗的一面,其间所要承受的压力,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办案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心态问题,不然精神容易崩溃。”黄日东回忆称,从警最初的那几年,自己思考最多的是“生”与“死”的问题。
2007年,机缘巧合下,黄日东接触到古琴,“古琴的声音一下子震撼了我,给我的内心带来宁静与祥和。弹琴就是一种与自我交流、不断调整心态的"修炼"。”黄日东解释道。
自此,黄日东踏上漫漫学琴之路。
其实,古琴并不是黄日东第一个接触的乐器。初二时,他就和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当时我的同桌买了只口琴,没玩几天就扔一边了。我就向他借来玩,没想到三两天就学会了。”此后黄日东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学会笛子、箫、二胡等乐器。
对于民族乐器,黄日东涉猎广而杂,几乎每隔几年就学一件乐器。“自从遇上古琴,其他乐器基本就放下了,我现在主要把心思都放在琴跟箫上。”黄日东坐在草席上轻抚琴弦说道。
刚开始学琴时,黄日东以自学为主,未接受专业训练,连基本的音乐理论,诸如“doremifasolaxido”都不甚了解,算不上“正规军”。或许是天赋使然,黄日东玩所有乐器几乎是信手拈来,他弹琴更是随性而为,“专业的音乐理论在我这里行不通,我有我的路径。”因而,梅州的音乐圈都戏称他是“音乐怪才”。
2011年,黄日东偶然结识了岭南琴派老掌门谢导秀先生,后成为其入室弟子。在谢导秀先生的悉心指导下,黄日东在古琴演奏上的造诣越来越深,不但弹琴、作曲、教琴,更是将眼光投向了斫(制作)琴。
从弹琴到斫琴四处游学勤钻研技艺
2013年,学琴日深的黄日东不再满足于弹琴,“我总想知道美妙的琴音是如何发出来的”。慢慢地,黄日东开始摸索斫琴的技艺,四处游学,寻师学艺。
斫琴的老师并不多,而且门槛很高,费用动辄以万计,且斫技秘不示人。然而,黄日东是幸运的,在与各地斫琴师的相互探讨中,他学到不少斫琴技艺。其中,河南兰考的孔海广老师对他的影响最深,“我唯一拜师学艺的就是孔海广老师,他把自己的技艺毫不保留教给了我。”说这话时,黄日东毫不掩饰自己对孔海广老师的感激之情。
两人的结缘始于2015年,当时经师兄牵线,黄日东拨通了孔海广的电话,“孔师父,我想向您学斫琴。”“好,你来吧。”喜出望外的黄日东立马买了去河南的机票。“孔老师也很惊喜,他没想到我真的来了。”凭着对斫琴的一腔热血,黄日东在孔海广家中住了下来,专心学习斫琴。此后连续好几年,黄日东总会利用年假到孔海广家中学习。
据黄日东介绍,斫琴的主要工艺流程有选材、造型、槽腹、合琴、做配件、裹布、刮灰、上漆、打磨、定徽、擦漆、上弦、试音等十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又分为许多道小工序。而选材是斫琴最重要的一环,为了寻访古木,黄日东走遍全国各地,到深山老林,或遍访古宅、老庙,四处寻找可用之材。
采访之日,黄日东恰好收到一件快递。“走,去看看我的宝贝。”黄日东盛情邀请笔者前去观看。定睛一看,原来他口中的宝贝是一些老木料。“这都是做琴的顶级材料。”黄日东一边说着一边将木料一块块搬进他的仓库。这个仓库原是一个小房间,里面堆放的上百块老木料大多有一二百年历史,是斫琴人眼中的良材。
选好材后就进入正式的斫琴阶段,一张依古法斫制的琴,正常工期都在一年半以上甚至更长。“这四块都是半成品,还要一年左右来打磨。”说话间,黄日东摩挲着承南琴舍内摆放的琴胚,这些作品就像是他的“孩子”,每一个都用时光精雕细琢而成。
做好琴、弹好曲是黄日东的梦想。为了追梦,黄日东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倾注到琴上。十多年来,亦弹亦斫。每斫一琴,他都会在自己的“斫琴记”笔记本中如实记录每一张琴木料的出处、年份、用材、工艺以及背后的故事。他笑称,这本“斫琴记”是每一张琴的“出生纸”。
如今,这本“出生纸”已经记录了30多张琴的诞生史。
守护千年遗音醉心文化传承播琴种
追梦过程中,黄日东也时常在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一个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要为社会做点事。琴道,需要传承。”征得谢老先生同意后,黄日东开始在梅城公益教琴。
“东哥,今晚我来上琴课。”一到黄日东的休息日,承南琴舍就成了集合点,学生们欢聚一堂。由于工作原因,黄日东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每次只要我轮休了,不用说,学生们掐点掐得比我还准,总会提前约课。”黄日东笑着说。
来这里学习弹琴的,与其说是黄日东的学生,倒不如说是琴友。他们相约而至,三三两两在琴舍席地而坐。黄日东往往会点一根香,闭目抚琴,弦动音起。随着音律变化起伏,琴友们或和歌,或念诗诵词。完毕,黄日东再一一指导他们进行实操。
公益教琴,是黄日东近几年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在做的事。学生来学琴,是黄日东非常乐见的,“能学到一点东西,对每个人都是好事。人需要成长,人格需要升华,古琴,正好能净化人的灵魂。”
上门拜访、求学的人群中,经常有人会这样问道:“我的年龄大,没有一点音乐基础,能不能学琴?”在黄日东看来,只要具备足够的热情,真心喜欢古琴,零基础也能学会,他本人就是最好的例子。“每天一个钟的训练量”是黄日东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的唯一条件。
据统计,黄日东的学生90%是零基础,纯粹是爱琴而学琴,陈展林就是其中一位。“2015年秋,东哥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我才知道他会抚琴。”此后,陈展林跟着黄日东开始学琴,并成为黄日东传授斫琴技艺的唯一弟子。“学琴不仅让我真正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让我的身心得到了洗礼。”陈展林说。
如今,从承南琴舍走出来的琴人,已有三四十个,有的甚至已经开馆授琴。对于公益教琴,黄日东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是:“多一个人弹琴,天底下就多了一份清音。播下一颗琴种,收获的,或许是一片森林。”
新闻推荐
“要爱每一个孩子,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几乎每个老师在教育路上都以此为追求。但现实中,却是难以做到“人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