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蛋糕”为梅州带来了什么? 2019梅马圆满落幕,梅州风景、客家元素、文旅产业等,在近两万人的奔跑中撞出新火花
路途中的选手,成为梅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充满欢乐的赛道上,一位母亲推着孩子奔跑。
一边跑一边直播,让更多人感受梅州马拉松的热情。
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男选手冲过全程马拉松终点线,获得该赛程冠军。
比赛进程中,赛道上空出现了彩虹高挂的美景。
迈开步伐向前奔跑,享受“五最”梅州马拉松赛事。
赛道沿途,一路“警”相随。
赛前,两位选手在互相加油鼓劲。
医护人员为完赛选手进行赛后放松。
扫码了解更多赛事精彩
11月3日,客商银行·2019世界客都长寿梅州马拉松赛(以下简称梅马)鸣枪开跑,来自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万余名选手齐聚世界客都,为赛而战、绕城奔跑、绽放风采。
这是马拉松跑者的盛会,也是城市与资本的狂欢。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马拉松赛像是一块“奔跑的蛋糕”,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不仅能对外宣传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影响力,还可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带动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是梅州举办的第二届马拉松赛,规模更大、范围更广、规格更高,人气也更加火爆。那么,这块“奔跑的蛋糕”能为梅州带来什么呢?
梅马升温
今年沿线观众峰值达13.7万
马拉松赛起源于2500多年前的希波战争。1896年举办的首届奥运会便已有马拉松项目,而中国有记录的最早的马拉松赛事举办于1910年的南京。自1959年马拉松成为中国首届全运会比赛项目以来,在短短的六十年里,马拉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而迅速发展。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2018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举办800人以上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共1581场,平均每天有3场比赛。
在这股热潮下,梅州也进入了“马拉松周期”。
2018年10月28日,首届梅州马拉松赛鸣枪开跑,吸引了1.3万多名选手前来参赛。凭借着安全、专业、热情、美丽和欢乐的办赛模式和参赛体验,首届梅马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中国田径铜牌赛事”“红色文化特区赛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美马”。
今年,梅马再度来袭,规模更大、范围更广、规格更高。赛事在7月16日下午2时启动报名,半程马拉松在开启报名后4小时内报满,全程马拉松在4天内报满。最终,参赛人数达1.9万多人。其中,全程马拉松5000人、半程马拉松5000人、迷你马拉松9000多人,比去年增加了近6000人。
“听团里的跑友说,去年梅州举办的马拉松很专业,而且这里空气和风景都很不错,所以今年便组团一起参加。”来自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长跑协会的林兴成说,第一次到梅州,感觉这里山好水好人热情,而且生活节奏特别慢,接下来他打算与跑团成员一起在周围走走看看,欣赏“世界客都·长寿梅州”的美景。
梅马不断升温,不仅体现在参赛人数,更体现在观众人数上。比赛当天,赛道两旁里三层外三层聚满了数万名观赛群众,大家或挥舞国旗,或摇动充气加油棒,掌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梅马究竟有多火?从一组数据中可以窥见——根据《2019梅州马拉松移动大数据分析》数据显示,比赛当天线路周边中心峰值用户数约13.7万户,长途漫游用户约3.2万户。其中,梅县区人民广场为起点和半马终点,聚集观众人数最多。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本地观众还是外地观众,观看赛事超过30分钟的均超过50%。
如今,马拉松的受众范围在梅州愈发广泛。根据《2019梅州马拉松移动大数据分析》数据显示,梅州爱好跑步的人越来越多,呈明显增长趋势,其中男跑者比女跑者多,比例分别是62%、38%;在年龄分布方面,占比最大的是20至30岁的跑者,其次为30至40岁,占比26.14%,而60岁以上的跑友也有0.98%;74.31%的跑者月跑频率为1至3次,20次以上的则占5.59%。
效应凸显
跑出精气神与发展新活力
“秋高气爽心情好,逐马亲梅队伍强。朝气蓬勃奔阵地,精神抖擞上赛场。万人空巷加油去,路无虚席鼓劲忙。旗帜飘飞扬大道,客都插翅任翱翔。”一首来自梅马选手的《梅马赞》清晰刻画出刚刚结束的2019世界客都长寿梅州马拉松赛。
二度举办马拉松赛事,梅州这座城市显得更加有活力、有魅力、有动力。
2019年,梅州市致力打造最安全、最专业、最热情、最美丽、最欢乐的马拉松赛,把“好客梅州”的美誉传播得更广、更远、更响亮。从规划到落实,从筹备到正式举办,从单位到个人,都在为梅州马拉松的“五最”助力。
赛事当天凌晨4时,距离2019年梅马正式开始还有3.5个小时,为梅马护航的执勤民警已经上岗,开始对道路交通进行指挥疏导,志愿者们也正在有序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工作人员逐一检查各项赛事准备……
“今天早上我们四点就起来了,一点都不觉得累,反倒觉得很兴奋。我不是梅州本地人,但通过马拉松感受到了梅州这座城市的热情,我爱梅州!”来自嘉应学院的志愿者陈泳琪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续两年作为梅州马拉松志愿者,明年有机会也将继续参加志愿活动。
同样,赛道沿线的商店业主叶先生,听说梅州要再次举办马拉松赛事,不仅拉上朋友一起报名,更是把自己商店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以最好的面貌迎接马拉松选手,我们也以最好面貌参加家门口的马拉松赛事。”叶先生笑着说。
事实上,当一项活动参与的主体变得广泛、人们的热情变得高涨时,社会效益便会渐渐显现出来。赛事前后,梅州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记者走访后得到这样一个答案:梅州干群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提升。简短的回答中,是群众对梅州马拉松赛事的认同,也是积极参与马拉松赛事举办的体现。
办好一场马拉松赛事,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是干群的精气神。
奔跑的不仅是梅州马拉松赛的速度,还有梅州马拉松赛的温度。3100名志愿者,梅马爱心酒店联盟正式成立,由800多人组成的医疗救护团队,5600名警力打造“最安全”赛事,来自海南、江西、湖南、吉林和省内多地警察护跑员,与本市警察护跑员共同组成了200多人的梅州马拉松赛警察护跑团,沿途为选手加油鼓劲的市民群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梅州马拉松赛沿用了去年的经典路线,比赛途经世界客商中心、国际慢城雁洋镇、叶剑英元帅纪念园等梅州著名地标。本次赛事中不少选手都是梅州马拉松赛的“回头客”,70周岁的李大伯便是其中一位,“走路就健身,跑步就健体,亲梅逐马,希望世界客都·长寿梅州跑出全国,跑出世界。”
亲梅逐马
乘势而上打造梅州城市新IP
“Goodair,goodplace,goodmarathon。”全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TeshomeGetachewBesha在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用了三个“good”表达了他对梅州的喜爱,并用中文向梅州人民问好。
三个“good”是对梅州城市发展的肯定,也是对梅州城市的宣传。梅州马拉松赛事作为梅州城市的新品牌,年轻充满活力,也是梅州的名片符号。
与往届赛事不同的是,本届赛事创设了两项赛中赛,分别是商学院赛中赛和客属城市赛中赛。两项赛中赛吸引了北京大学光华学院、清华大学、长江商学院等知名高校商学院校友参与,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商业价值及社会影响力,同时也吸引梅州、龙岩、河源等国内十余座城市的客家跑友参赛,聚齐了最能跑、最爱跑的客家人,促进了客属城市的交流,增强了客属城市之间的凝聚力。
《2018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马拉松参赛人次仅150万人,2018年增长到了583万人次,仅3年时间,人数增长了近3倍。可以说,马拉松赛事既是体育赛事也是流量赛事。
近年来,梅州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做强文旅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举办了一系列有规模、有水平、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推动了梅州“体育+文化+旅游”模式的发展,形成“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发展格局,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
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全家旅游。根据外地参赛者抵达梅州和离开的情况来看,85%的外地参赛者会提前一天抵达梅州,11月2日达到入梅高峰期,自驾游为出行首选。截至比赛当天的22:00,外来的参赛者中,有54.6%已经离开梅州。24%外地观众和选手逗留时长超过3天,剑英纪念园、万达广场等地成赛后玩乐去处。
“梅州太多美食了,下次我要带家人专门过来体验。”来自广州的选手赵小姐说,梅州现在高铁出行很方便,可以实现广梅当天来回,适合珠三角地区游客前来度假、创业。
赛事补给方面,梅州在赛道设置“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宣传展板和美食体验区,为参赛选手提供独具特色的客家小吃补给品。平时喜欢喝茶的赵云鹏,跑完半马后端起刚冲泡好的梅州“嘉应茶”,仔细品味起来。“梅州嘉应茶口感很好、很香,刚才我也了解到梅州嘉应茶的种植环境,个人认为值得推荐!”
“这就是梅州柚,果然名不虚传,之前在央视就看到梅州柚的广告了。”2019年梅马期间,恰逢是梅州柚产销对接大会暨梅县区第十届金柚飘香文化旅游节,不少马拉松选手也成为梅州柚的代言人,推广梅州柚。“跑完赛事就可以领到一个梅州柚,这是梅州人民给我们的礼物,我要带回去和我的朋友一起分享。”来自潮汕地区的刘先生说,随着梅汕高铁的开通,梅州与潮汕地区的“时空距离”越来越近了。
一场马拉松,带来的是一座城市的奔跑。专业人士分析,梅州连续两年举办马拉松赛事,已经成为梅州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成为扩大开放、增进友谊、促进交流的“金色名片”,提升城市形象、城市品牌和城市竞争力。
■相关
梅州:在打造“五最”马拉松品牌中凸显城市价值
亲梅逐马,畅跑客都。2019梅马已圆满落下帷幕,世界客都梅州以更优美的环境、更细致的服务和更充分的保障,赢得了选手的肯定,也进一步凸显了最安全、最专业、最热情、最美丽、最欢乐的梅马品牌。
安全
为给梅马赛事创造安全有序的比赛环境,梅州市公安局专门成立了由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宁惠军任总指挥的安保总指挥部,实行统一指挥、分工配合。
赛前,梅州警方出动5000多名警力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统一清查行动;赛中,5600多名安保人员各司其职、恪尽职守,保障赛事安全、顺利进行。
“对于选手来说,整个全马跑下来确实挺不容易的。但跑场内外的安保人员更辛苦,他们起早贪黑,为我们提供最安全贴心的服务。他们的守护让我觉得很暖心、很放心。”深圳选手蒋军说。
专业
“客观地说,梅州的赛事组织得很专业,特别是志愿者和医护人员,服务很周到。”2006年开始跑马的余宇坚,已参加过40多场马拉松赛,也是梅马的“回头客”。“相比于第一次,这次参赛体验更佳,尤其是赛后的补给品,很有特色。”
梅马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梅马在志愿、医疗、安保等后勤保障和竞赛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专业化提升,将全力冲击中国田协银牌赛事。此次赛事中,志愿者人数达3100名,比去年增加1000多名;医疗保障工作方面,则由800多名医护人员构筑起“226+22+23+36+24+58+550”7道安全防线。
热情
“梅州人民太热情了,沿途的市民都在为我们呐喊加油,连警察叔叔都给我击掌加油!”来自深圳的选手古文辉激动地对记者说。
除了市民热情的呐喊助威,本届赛事还在沿途设置了30多处氛围点,众多民间团体自发组织精彩节目,用客家舞蹈、山歌等民俗表演为选手鼓劲打气。同时,还在马拉松博览会、全程终点、半程终点设置客家菜美食品尝展位,让广大跑友大快朵颐补充体力,更深度感受客家美食魅力。
美丽
跑完一次“马”,恋上一座城。
奔跑在“文化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梅州,选手在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同时,还有青山绿水一路相伴,更能邂逅“彩虹赛道”,领略世界客都之美。
值得注意的是,比赛当天,沿线PM2.5数据平均值为25左右,在当日全国各马拉松赛事中空气质量指数排名第一,领先同日举办的北京马拉松赛和杭州马拉松赛等国际知名赛事。
欢乐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比赛途中,选手、市民被一段悦耳的歌声吸引,只见迷你马拉松选手孙伟强一边跑步、一边弹吉他唱歌。大家都为他加油,“好听好听,还不喘气,真棒!”
七旬大爷激情开跑、爸妈推着婴儿车一家三口齐上阵、“将军”佩剑一路奔袭、卡通形象“细柚”卖萌……在这场属于跑者的狂欢中,欢乐无处不在。
“去年就想来参加梅马,但是妻子怀孕了。今年当然不能再错过,带着十个月的儿子一起感受奔跑的魅力!”选手黄先生说,今年他们全家上阵,还穿上了分别印有“镐镐爸”“镐镐妈”“镐镐古”字样的赛服。
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黄培强通讯员刘洪桥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
(本文部分数据来源于梅州移动)
新闻推荐
黄文沐督导梅州城区铁皮瓦整治工作时强调 强化督查督办如期完成整治
本报讯(记者杨敏)日前,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黄文沐督导梅州城区铁皮瓦整治工作,强调要强化督查督办,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