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日报读者团湘黔行欢乐归来
11月1日,由本报读者团独家策划的“魅力湘西多彩贵州五星双高5天游”圆满结束,来自梅州各地的读者们聚在一起,度过了惬意、多彩的旅程。
游西南壮美河山
读者们首先登上了位于矮寨大桥景区的天问台。作为苗族圣地,天问台历来是苗族祈福、祭祀的场所,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旁边悬崖上的苗寨吉斗寨共同串联组成湘西一幅绝美画卷。
云雾缭绕着武陵山脉中最精彩、最险峻、最梦幻的地段,氤氲的雾霭映衬着深林幽谷,被誉为“亚洲第一的斜拉式铁索桥”矮寨大桥与周边的山水构成人文与自然共生的奇妙景观。踏上悬索桥,透过玻璃桥面观世界著名的矮寨盘山公路奇观。悬索桥的主跨为1176米,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第一次看到这么壮丽的景观!感觉没白来!”“站在这里(玻璃桥上)感觉站在了云端,非常刺激,心里很激动,是祖国的发展才能让我们有机会站在这么特别的视角去感受这里的大好河山!” 读者团的团友们纷纷“陶醉”在千峡万壑的美景之中。
秋风拂过,梵净山这座“天空之城”进入了最有禅意的时节。梅州日报读者团裹着贵州微凉的晨风,先乘景区游览车到缆车站,再坐缆车,渐渐拨云见日,窥见了梵净山秋日的真容。“梵净”乃“佛教净界”,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被称为“古佛道场”,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弯曲的登山路上时常转角遇见溪流、瀑布,听见潺潺的“乐章”。缆车上看梵净山,仿佛是一幅幅层次分明的画渐次展开:天高云淡,蜡染一般点缀青山的红树林、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山谷“揉捏”出清晰的脉络;崖边如天然雕塑艺术品般的蘑菇石;飘浮在2336米云海之上的两座寺庙,让一路辛苦登顶的读者们深感“值得”。来自梅城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我本来不想登顶,但是一路上和团友们有说有笑,不自觉路程就走了一半。过程很难得,上来看到这样的风景也觉得不累了。”
赏湘黔魅力人文
看完壮丽山河,再一起感受魅力人文:对了歌、喝了酒、击完鼓,团友们才得以走进湘西最大、民俗风情最浓郁的苗寨——古丈县墨戎苗寨,寨口站着两个穿着苗族服饰的姑娘隆重迎客。弯弯曲曲石板路、石阶、石墙、柴禾垛,整个苗族寨子展现在面前。银饰、苗绣、蜡染这些苗族特色工艺品让读者们爱不释手;观看苗族文艺表演,参观苗族历史文化展览、体验苗族婚俗,零距离与苗家人接触,更是让团友们发出阵阵笑声。
清晨走在远古镇的青石板上,舞阳河畔流水潺潺,四周青山环抱,动静相宜。许多明清时代的古民居、建筑、码头都在诉说着沉淀在这里的悠久历史。
走进古老的丹砂矿洞,团友们既震惊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感叹先辈们的智慧。解放初,万山汞矿为国家偿还苏联外债15亿元,被周恩来总理称为“爱国汞”。朱砂古镇独特的建筑风格、随处可见的“努力生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具有年代感的标语也勾起了团友们关于那个年代的记忆。
夜幕降临,凤凰古城披上五彩斑斓的灯妆,水光交融,水中倒影婆娑,两岸歌声离离,犹如一幅斑斓的水墨画;住进仰阿莎的故乡——剑河温泉城,泡上了五星剑河温泉,团友们一天舟车劳顿的疲惫被温暖的泉水洗去。
此次和魅力湘西、多彩贵州的“亲密接触”让读者们纷纷点赞:“这次旅行选的景点都非常好,认识到了很多朋友,我还推荐给了我的家人、朋友。”“你们组织得很好,以后有短途游、赴圩游我们也一定会参加!”回程路上,相处了5天的读者们显得依依不舍,在车上齐声高唱着歌曲、热烈地交流,并开始畅想下一次的旅程。
(叶晓洋)
新闻推荐
开国元勋李井泉子女申再望、李力清寻访父亲在梅印记。他们说,李井泉生前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梅州的农民兄弟是我的救命恩人
▲1960年1月,李井泉一家和赖永坪父子在广州见面时的合影。1排左起:李井泉子女李力清、申再望、李大蓉;2排左起:李井泉之子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