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深入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厕所革命”稳推进 人居环境大提升
南口镇竹香村利用村内闲置土地建造便民公厕。何苑妮摄
金秋10月,走进梅县区镇村,一场“厕所革命”正悄然进行。
“臭味没了,苍蝇少了”“农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舒适了”……村民一句句心里话,折射出“厕所革命”的民生热度。
今年以来,梅县区将农村厕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厕改规范化、长效化,持续完善管护长效机制,全力补齐民生短板,确保到2019年底前,完成农村公用厕所新建和改造任务236座;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786户,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截至9月30日,已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402户,新建农村卫生公厕91座。
如今,在梅县区广大乡村,一个个干净卫生的新厕所不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也让越来越多的乡村颜值和内涵有了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何苑妮刘洪桥
计划新建或改造农村公厕236座让乡村更宜居
通过蜿蜒的村道,来到梅县区南口镇竹香村内的休闲小广场,只见不少村民正在长廊里坐着闲聊,穿过狭长的走廊,一座崭新的公厕出现在眼前。
“以前村里的"公厕"就是两块木板搭起来的简易厕所,站在上面常常担心它突然断了!”村民温银盛告诉笔者,从去年起到现在,村里新建了4座公厕,干净又方便,在外急于上厕所时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窘迫了。
2018年,竹香村将村民的闲置土地集约起来,新建了一个配备公共卫生间的休闲活动场所,公厕设有男女各两个厕位以及一个干净的洗手池。
“这些都是村民闲置的土地,杂草丛生,以前还有一个臭烘烘的旱厕。后来村民们让出土地新建了这个带厕所的小广场,现在很多村民晚上都会来这里散步、跳广场舞。”竹香村干部林瑞梅说,大家生活条件好了,都很讲卫生,要建广场、厕所,村民们都很支持。
与此同时,竹香村还专门聘请了本村的贫困户为保洁员,每周定期对公厕进行清洁、维护,加强对公厕的管理。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在过去,提到农村厕所,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建造简易——“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使用堪忧——“夏天苍蝇多,冬天脚下滑”,不但如厕体验差,更存在着诸多卫生疾病隐患。但如今,像这样干净卫生的公厕在南口镇并不少见。
据南口镇农办负责人沈彩云介绍,目前该镇已建成农村公厕35座,今年计划新建22座,全力加快推进无害化厕所改造工作。
“推进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无数群众生活品质和民生获得感,从简陋脏乱的旱厕到干净方便的无害化厕所,"厕所革命"在全区如火如荼开展,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梅县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达良表示,截至9月30日,梅县区今年已新建农村卫生公厕91座,至年底将全力完成新建或改造农村卫生公厕236座的任务。
年底实现无害化户厕100%普及让村民更幸福
在大坪镇大坪村,66岁的村民卢伯对以往的厕所印象深刻。“以前,厕所是用砖块和木板搭成的露天旱厕,不仅离家百米之外,天一热,臭气熏天、蚊虫乱飞,遇到下雨天还要担心漏水。”卢伯说。
今年,在镇、村的帮助下,卢伯家建起了一座标准无害化卫生厕所,抽水马桶、蹲便器、洗手台、抽风机等基本设施一应俱全,干净卫生。“现在刮风下雨时再也不用到外面去上厕所了!在家上厕所又方便又卫生。”卢伯说。
村民颜小玉同样是此次“厕所革命”的受惠者。过去,她家的厕所是户外简易厕所,既不卫生,也不安全。今年,在镇、村帮助下,她将家里的杂物间改建成了标准无害化卫生厕所。
今年以来,大坪镇根据实际情况,在户厕改造工作方面先行先试,摸索出台奖补激励政策,对完成农村旱厕改造的村民实施奖补,鼓励村民支持参与“厕所革命”,收到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大坪镇已动工改造户厕62座,其中完成42座,计划动工28座。
“由常住在村内且唯一用厕达不到卫生厕所标准的农户提出申请,经镇、村审核和改造验收合格后,给予每户三千至五千元的补助。”梅县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股副股长李梅添表示。
去年以来,梅县区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工作,扎实推进“厕所革命”。
为全面推进农村厕所建设改造工作,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梅县区制定出台了《梅州市梅县区农村“厕所革命”行动方案》和《梅县区农村“厕所革命”资金奖补办法》,明确工作任务和行动目标。至目前,全区累计改造卫生户厕126745户,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6%。
“接下来,梅县区将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工作,确保到2019年底前,完成786户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工作,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100%。到2020年底,全区自然村按实际需求完成农村公用厕所建设任务。”李梅添说。
近三年拟新建14座旅游公厕让旅客更舒适
走进南口镇侨乡村,可以看到许多大大小小的“城堡”,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脚,它们犹如散落的“珍珠”镶嵌在阡陌田野之上,尽管层层包裹,依然散发出璀璨的光,静静地向过往的人们展示着悠久的客家历史。
近年来,侨乡村积极探索古民居良性保护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充分挖掘整合古村丰富的人文、自然和生态资源,以“陌上故庐,客归侨乡”为主题,打造侨乡村“观围屋、享田园、尝豆干”特色旅游品牌。通过将传统建筑打造成咖啡馆、民宿等模式,增加古民居活力,并以点带面,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游客。
对拥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侨乡村来说,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来到侨乡村景区内,一座灰瓦白墙、具有客家特色的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该景区的旅游厕所。笔者看到,整个厕所区域被划分为男厕、女厕、第三卫生间、残疾人无障碍厕所,走进厕所内部,洁净的镜面,水龙头、按压式洗手液等一应俱全。
以女厕所为例,内部设有5个厕位,地面干净卫生,窗户上有换气扇,空气中能闻到空气清新剂的气味。
从广州过来的游客李莹说,自己平时比较注意清洁卫生,侨乡村景区内的旅游厕所的整体环境很不错。
“公厕选址很好,离各个景点都比较近,参观时步行过来非常方便。”游客胡阿姨说。
数据显示,国庆假期,侨乡村的日均人流量较平日增加了数倍,旅游公厕厕位是否充足,环境是否舒适,都会给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据该景区负责人介绍,由于侨乡村内旅游景点大多为古民居,内部几乎没有厕所,所以在景区人流量集中的地方设立公厕很有必要,目前公厕卫生由专人专岗专职负责,以便给游客更好的如厕体验。此外,公厕旁还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可提供游客休息区域,充分考虑到了游客的各种需求。
从景区到全域,从城市到乡村,如今一座座“内外兼修”的旅游厕所成为梅县区青山绿水间的一道道风景,让外来游客变“尴尬”为“舒心”,大大提升了旅游体验。
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梅县区拟新建14座旅游公厕,其中,2019年,梅县区共7个乡镇上报旅游厕所建设计划,涉及8个行政村,建成后将惠及31882人。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服务该区旅游产业发展。
新闻推荐
梅县公安开展统一清查行动 为梅马创造更加平安稳定社会治安环境
日前,为深入推进“客商银行·2019世界客都长寿梅州马拉松赛”安保维稳工作,全力为赛事的举行创造更加平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