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释放“镇能量” 产业集群专业镇 镇域经济新引擎
“产品销往世界各地,集群效应逐渐显现,工艺编织产业已经成为畲江一张靓丽的名片。”梅县区畲江镇党委委员何概生介绍道。放眼梅县区,像畲江镇这样产业特色日益鲜明、产业链条逐步延长、企业集聚步伐加快、经济规模迅速壮大的产业集群专业镇正在不断涌现。截至目前,该区有8个省级专业镇、2个市级专业镇,涉及旅游、机电、工艺编织、金柚、蔬菜等八个产业,通过发挥产业优势,有效推动特色产业巩固发展,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本报记者吴丽伶
特约记者刘洪桥
曾健锋
王雅
传承创新工艺 辐射带动脱贫
走进位于梅县区畲江镇的梅州市锦芳工艺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展厅内到处都摆满了圣诞麋鹿、雪人、各式礼物盒等充满浓浓节日气氛的编织工艺品,工人们正在工作室内手工编织各式工艺品。“我们公司创办至今已有30多年,主要从事西方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等节日的工艺品生产,包括藤、竹、木、铁、丝绸等五大类的工艺品,产品远销欧美等国。”该公司负责人兼梅县工艺品行业协会会长刘国南介绍道。
锦芳工艺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从事工艺编制的农户约2200人,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畲江镇的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会编织工艺,很多也以此谋生。我当年是跟会长学的编织手艺,平时在公司上班,丈夫从公司领材料回去做,也会到村里教村民编织,家里的生活来源都靠我们夫妻俩编工艺品的收入。”红星村村民张进香告诉记者。
锦芳工艺公司只是畲江镇许多工艺编织企业的其中一家。该镇目前有32家工艺企业,2000多户家庭作坊式加工经营户,有效解决畲江镇约八成的劳动力就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2005年畲江镇被评为广东省工艺编织专业镇,如今工艺编织产品从单一竹编逐渐发展成竹编、木编、藤编、铁编及丝编等集声、光、电于一体的5大类共计8万多个样式的工艺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18年,畲江镇工艺总产值达2.3亿元,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特色水产养殖 拓宽致富之路
位于水车镇水声村的九野鳖园内一片生机勃勃,一个占地面积150亩的水产养殖基地,在阳光的照耀下,池塘波光粼粼,“水中珍品”甲鱼在水里戏水逗游。“我养的甲鱼无药物残留、无抗生素,无重金属超标,养殖水源全采用山泉水,并用小鱼小虾饲养,完全符合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标准和国家水产动物出境标准,接近"野生"的水准。”该基地负责人钟宜佳说。
从1996年至今,钟宜佳养甲鱼已有20多年。目前,他的养殖基地已经有超过10万只甲鱼,规模在梅州首屈一指,甲鱼销售范围已扩大至福建、江西、湖南等地,成为广东省唯一出口港澳地区的甲鱼养殖基地。得到政府扶持先富起来的钟宜佳,不忘带动村民共同致富,2014年,他牵头成立了水车佳梅养甲鱼专业合作社,为合作社的农民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并回收他们的成品,带动农民养甲鱼致富。
除了特种水产仿野生甲鱼,水车镇更多以传统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养殖为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2010年被认定为省水产专业镇的水车镇,通过发展特色渔业,省、市、县三级共建梅县绿色健康渔业示范园区,推进水产养殖与旅游、文化、食品、康养、体验等融合发展。2018年水产总产值1.28亿元,人均水产年收入6002元,水产养殖业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
发挥集聚效应 延伸产业链条
随着1995年BPW (梅州)车轴有限公司的落户,城东镇机电产业迎来了发展新机。该公司成立24年来,先后进行了一至八期项目建设,使企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年产值从1997年的2000多万元发展到2018年的15.5亿元,并辐射带动了该镇机电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
成立于2000年的梅县庆达实业有限公司,是最早嗅到生产BPW (梅州)车轴公司配套产品商机的企业之一。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最初合作的轴头螺母套筒等简易产品,到现在自动调整臂等较高难度产品,与BPW (梅州)车轴公司的配套产品已有几十种,公司数千万的年产值也几乎来源于此。如今,该公司加大投资力度,进行二期增资扩产,项目已建成投产,投产后预计2020年产值达7000万元。
至目前,城东镇有机电企业28家,包括20家机电制造企业,4家机电销售企业,4家机电物流配送企业,产业链条得到不断延伸。2012年就被认定为省机电专业镇的城东镇坚持“以工业为主体,以服务业和农业为两翼实现绿色产业腾飞”的发展思路,发挥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的示范作用,不断集聚和发展机电装备产业,全面推进集约、智能、低碳的绿色工业镇建设。2018年,全镇机电产业总收入超过18亿元。
聚焦产业优势 实现富民强镇
每年柚子丰收时,在松口镇随处可见柚农们忙碌的身影——摘柚、套袋、打包、装车……整个镇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而这样的场景,对于松口镇大黄村的柚农廖建凯来说再熟悉不过。“我家种了1000多棵柚树,今年产量较去年预计稳中有升,品牌效应使得柚子越来越好卖。”廖建凯告诉记者,因为种植柚果,柚农们盖起了新房、买了汽车,“家种百棵柚,好比开金库”的口头禅在当地广为流传。
作为金柚专业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大黄村柚果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蜜柚和沙田柚年总产量约3500万斤。2018年,该村柚果种植、经销和仓储加工各项产值累计已超过1亿元,迈入“亿元村”行列。借着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契机,2015年梅县区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建成了占地300亩的梅县(大黄)金柚产业园,吸引了24家企业进驻,搭建起集信息化柚果交易、现代自动化柚果仓储于一体的规模化购销平台。
大黄村的发展是松口镇多措并举做强做大金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松口镇是省沙田柚专业镇,多年来以农技部门、松口沙田柚协会等为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各种植户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全镇水果面积有6.5万亩,总产量15.5万吨,2018年产值约7.8亿元,形成了37个沙田柚种植专业村。同时,大力发展沙田柚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兴农、产业富民、产业强镇。
整合特色资源 推动全域旅游
沿着省道223线进入雁洋镇,叶剑英纪念园、雁南飞、雁山湖、灵光寺、桥溪古韵、阴那山等国家级旅游景区让人应接不暇。作为广东省旅游名镇,目前雁洋已形成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桥溪古韵景区及粤东名山五指峰共六大景区,拥有“国际慢城”“中国十大美丽乡镇”“广东十大明星小镇”等荣誉称号。
这足以说明雁洋镇的旅游资源是丰富的。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厚重的客家人文资源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以发展红色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目标,以完善规划、优化环境、加强管理等为工作重点,不断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培育带动了一批休闲度假、体育运动等生态适宜型产业。2018年,全镇旅游总收入23.35亿元,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做好规划引领的同时,雁洋镇深挖文化内涵特色,不断丰富区域内的旅游业态,逐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现代农业、新型工业联动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2017年8月,雁洋文化旅游小镇被列为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示范点。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特色小镇是专业镇的升级版,将会把雁洋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城镇,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新闻推荐
荷田村美丽一角。南口镇政府供图?满园百香果长势喜人。?走进荷田村百香果种植基地,果香四溢,沁人心脾。?村干部正在给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