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结同年”
我的老家是一个河源客家山村,村里有着历史悠久的“结同年”习俗。结同年,指的是两个同年龄的朋友,通过较长时间的交往,彼此深深了解对方的人品、性格和家庭状况,都觉得仅以朋友关系交往已不足以表达两人友谊之深厚,因此,双方商定以“同年”相称,关系可比亲兄弟姐妹。结同年必须是同性,且没有亲戚关系,男性同年称“同年兄弟”,女性同年称“同年姐妹”。
老家人结同年有简单的仪式,如双方有一个口头契约,或摆上一席结拜同年宴。结成同年后,双方就成了平等的“对手亲”,同年之间第一次到对方家,对方的父母会送给你一块布料作为见面礼,也是一种认可,同年之间两家人的关系得到升华,称对方的父亲为“同年伯”或“同年叔”,称对方的母亲为“同年娘”。做父母的称自己儿女的同年为“同年子”或“同年女”。同年之间称对方的兄弟姐妹为“同年哥”“同年弟”“同年姐”“同年妹”。每到生日那天,同年之间都要聚在一起互通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逢年过节,或者遇有红白喜事,都要像亲戚一样去“搭识”(即要捎礼前往),如同年遇到困难或不测,对方都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一样。
我老家的圩镇上有一个“结同年”最多的社区,这个社区居住的居民虽然不是“土著”, 有的来自梅州的兴宁、五华,有的来自惠州,还有的来自韶关,但他们均是客家人,因工作和经商居住生活在一起。全社区有三十多对不同年龄段的“同年”,“结同年”时间最长的有五十年了,双方都已经八十多岁了,几十年来一直不离不弃,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社区居委会利用“结同年”习俗的特殊作用,经常开展各种活动。有一个周末社区举办“同年”文艺晚会,这一对中年女“同年”跳一支舞,那一对年长的男“同年”来一段“对口秀”,另一对年轻的男“同年”表演一个相声,更有趣的是一对年过花甲的“同年”,他们走上台合唱一首客家山歌:“好茶喝口透心凉,好灯点着满屋光。改革开放洒甘露,日子越来越春光。”这对“同年”的歌声刚停,却引来了另一对“结同年”的客家大叔上台表演,他们俩你一句接着我一句演唱:“公式话你知同志哥,唔系公式爱唱山歌,只因家乡面貌新,生活幸福歌就多。”“结同年”文化活动给了邻里之间沟通的机会,家家户户团结友爱,这个社区一直以来被评为“文明社区” 。( 张煌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丽妙)近日,兴宁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在兴宁市供电局正式启用。该基地由兴宁市纪委监委和兴宁市供电局共同打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