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肠套叠 试试空气灌肠整复
3月龄患儿谢某因腹痛、便血来梅州市中医医院儿科及医学影像科就诊,经影像科当值医生认真询问病程经过、观察患儿面容、哭闹情况,并结合儿科急诊提供的相关病史信息诊断为肠套叠,应用数字胃肠机行空气灌肠整复术。
3个月婴幼儿由于年龄过小,发生肠套叠后,不管是复位操作还是并发的肠道坏死、复位失败并发肠道穿孔等外科处理都会相对困难。腹部透视过程中,发现肠管大量积气,经肛门于直肠置入导管后见“果酱样”大便排出,后通过导管注入空气,压强控制在8Kpa左右,直肠、结肠逐渐扩张显影,气体通过升结肠近端受阻,见软组织密度增高影,典型“杯口状”充盈缺损,属于“回肠-结肠”型肠套叠典型影像征象。逐渐注入空气,压强控制在9——10Kpa,见软组织密度影逐渐向回肠末端移动,经过多次反复充气、排气、腹部按摩,透视下可见软组织逐渐变小、消失,气体进入小肠内分布均匀,肠套叠复位成功。患儿当即停止哭闹,平静入睡,无明显腹痛压痛,随后返回儿科观察,第二天无明显不适后出院。
肥胖儿肠套叠春秋季多见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疾病,可导致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年龄在4个月—2岁最常见,分为婴儿肠套叠(1岁内)和儿童肠套叠,多见于健康肥胖儿。发病季节与胃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相一致,以春秋季多见。常伴发中耳炎、胃肠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分原发和继发两种,95%以上为原发性,多为小儿。病因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饮食的改变、小儿回盲部系膜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腺病毒感染有关。2%—5%为继发性,多为儿童,可继发于肠炎、肠壁血肿、肠重复畸形、肠息肉、急腹症术后、肠恶性淋巴瘤、美克尔憩室等。
根据套入部和接受部的部位不同,肠套叠可分为回结型、结肠型、小肠型、复杂型。当肠管套入后,由于被鞘部压迫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阻塞、进行性肠壁肿胀,同时使动脉受损害、粘膜因缺血导致粘液及血液渗出,最后引起血管完全阻塞,产生肠管缺血坏死,或引起肠穿孔致腹膜炎。
空气灌肠整复无创简单高效
医学影像科主任连永伟主任医师介绍,健康小儿突然发生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扪及包块等的症状时应考虑为肠套叠。由于小儿的肠套叠多为急性,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其复位是一个紧急过程,而空气灌肠整复既是检查方法又是一种治疗手段,可避免开腹手术和手术所致的相关并发症,检查准确率达95%——98%,复位率达90%以上,相对外科手术而言具有无创、简单、高效且成功率高的优点,在适应征范围内应该作为首选的技术方法。
今年以来,梅州市中医医院开展小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整复12例,复位成功率70%。医学影像科配备岛津数字胃肠机,是行内最先进的机器之一,摄影图像更为高质量,采集图像速度快、操作方便快捷,灌肠机调控简便、稳定及快速,极大方便医生解决患者需求。
(林杨皓 梅州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
新闻推荐
梅州互联网大会发布4项产业扶持政策 企业落户最高可获200万奖励
南方日报讯(记者/张柳青汪思婷黄培强何森垚实习生/林燕燕通讯员/黄佑鹏钟思婷刘海阳)10月14日至15日,2019梅州互联网大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