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诊疗联合切除结肠癌肝转移
近日,梅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一科联合肝胆外一科,成功为一例升结肠癌并肝尾状叶转移的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的腹腔镜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肝尾状叶转移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今年57岁的王阿姨,因腹痛、大便次数增多到梅州市人民医院就诊,门诊行肠镜检查发现升结肠肿物。随后王阿姨入住该院胃肠外一科继续治疗,经过详细的检查,诊断为升结肠中分化腺癌并肝尾状叶转移(cT4aN1M1,IV期)。
“由于肝尾状叶位于三个肝门结构之间,位置较深,整个肿瘤被下腔静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等重要血管包绕在狭小间隙内。位于肝尾状叶的肿瘤往往难以切除,通常采取先切除结肠原发肿瘤后再介入治疗或化疗的方式,而且手术风险性极高。”胃肠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恩说。因此,同时进行结肠癌和肝尾状叶转移瘤手术,曾一度被认为是手术中的一个“禁区”。
强强联合 多学科会诊显成效
怎样才能为王阿姨找到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只有动用集体的智慧!经胃肠外科组织,一场围绕王阿姨病情的多学科会诊开始了:肝胆外科、胃肠外科、麻醉科、病理科等专家共聚一堂,针对王阿姨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商讨,最后一致决定为王阿姨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肝尾状叶转移瘤切除术,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手术前后的治疗措施。
经过术前充分的准备,在麻醉科医生的默契配合下,胃肠外一科李恩主任团队与肝胆外一科徐继威主任团队为患者成功施行了结肠癌同期肝转移瘤微创切除术,这也是本市范围内首例结肠癌同期肝转移瘤切除术。
术后一周,王阿姨可自行下地行走,恢复十分顺利。原本需要分别接受肠道和肝脏两次手术,这次能一次完成两个手术,身体免受双重打击,王阿姨及家属十分感激。
据悉,胃肠外科是市人民医院最早成立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科室之一。这一联合手术的成功实施,同时也是医院多学科诊疗模式强强联合的优势体现。
同期切除 一次微创解决两个问题
据李恩介绍,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50%患者会出现肝脏转移,传统的观点认为合并肝转移的结直肠癌即为晚期,不适合手术。近年的研究表明,该类病人保守治疗效果较差,但手术切除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存活5年以上。
对于结直肠原发肿瘤与肝转移灶切除的时机,一般有同期切除和分期切除两种策略。面对王阿姨的情况,同时切除结肠癌和肝转移癌的手术具有很多优势,一方面患者可避免两次手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和减少痛苦;另一方面可为患者节约不少的治疗费用,减轻负担。同时可防止分期手术中可能出现的肝转移灶在原发灶切除后的继续进展。
多学科会诊诊疗模式应用后,肿瘤患者是否手术、如何手术,是否辅以放化疗等其他辅助治疗方法,由多学科会诊(MDT)来决定,突破单兵作战的局限性,发挥团队协作的高效能。医院通过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寻求并实施最佳治疗方案,能够免去他们在众多科室之间盲目奔走的麻烦。
(江波)
相关链接
梅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是梅州市医学重点专科,2018艾力彼中国地级城市普通外科30强中排名第15位。科室位于住院大楼十二楼,分为胃肠外一科和胃肠外二科,目前,胃肠外科有开放床位115张,年收治总病人数达4800人,年总手术台数近2500台。
科室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人。
本期健康护航使者:
李恩:医学硕士,岭南名医,梅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微创治疗,疝微创手术治疗,胃肠镜检查和治疗。擅长胃肠外科各种手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TEP)等及疑难危重病例的处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晓娟)昨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第八批国保单位共762处,另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