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酸古”的故事
兴宁罗岗溪美村有个医生外号“彭酸古”,生性耿直,幽默风趣。据说,他读过两间大学,一间是美术学院,他的速写《鲜虾图》栩栩如生;另一间是中医学院。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区缺医少药,他的医术结合实际,灵活应用,既用药疗,也用“理”疗,医法常出人意料,但又有独到的疗效。
一天,罗岗社竹头有个10岁小孩,一夜高烧不退,到第二天早上昏迷不醒,家长急忙找来“彭酸古”治疗。“彭酸古”一见病情危急,马上对病人父母大叫:“快拿畚箕、脚锄(锄头)来,把病人抱到外面井边去。”家人一听,以为小孩无救了,号啕大哭。“彭酸古”骂道:“哭有什么用!快!”他把不省人事的小孩抱到门前的井边,将小孩的衣服脱光,叫人用畚箕、脚锄捞起井底的泥,把泥敷在小孩身上,又叫人折来黄竹叶盖上,然后给小孩输液。接着他便开方煎药,分三次灌服。围观的人望着“泥人”不解。“彭酸古”说:“这是散热降温,没办法的"土"办法;药嘛,解热,这叫内外结合。”果然小孩逐渐苏醒过来了。接着他又开了两剂药方吩咐家人给小孩服用,第二日病孩痊愈,家人十分感谢。
罗浮大信一对夫妇慕名翻山越岭来找“彭酸古”看病,做老婆的诉近年来无法安睡,身体日见衰弱等。“彭酸古”望闻问切后说:“你没有什么病,现在不到开药吃的时候,不要浪费钱财了。”来者急了,忙说:“我今天赶了30多里山路专程来……请你高抬贵手,开开药方吧。”“彭酸古”说:“我说的是实话。你的病情现在开药吃是不会见效的,回去后你每晚睡觉前,先用热水洗澡、洗头,然后做倒立动作十五分钟;睡觉时头部放低3寸,脚下垫高3寸,这样如果能安睡,就坚持做两个月,然后再来开药。”夫妇俩半信半疑,彭酸古说:“这叫先理后疗。”回家后那妇人按他说的做,结果见效奇快且舒服。两个月后,夫妇俩抱着大公鸡高高兴兴地来找“彭酸古”开药方,药服10剂后痊愈。
当年,罗岗卫生院有一梁姓女中医医术高明、医德好,深受群众的称赞,她遇到疑难病例时,也会找“彭酸古”商讨。高陂下有位老人病重,她看了几次一直不见好转,就邀请“彭酸古”会诊。“彭酸古”看了她的药方说:“药是这样开的,没错。”她说:“吃了三剂仍不见好转。”“彭酸古”说:“那就三剂合一剂服吧。”梁医生:“重症猛攻?” “彭酸古”说:“对对对!”这样竟把那位老人的病治好了,多活了十多年。
又一次,一位中年病者,拿着医生开的处方来问“彭酸古”这处方是否开得好。“彭酸古”接过药方一看说:“这药方开得好,但我建议再拿给医生修改一下。”说后,在处方背面写道:“病人诊费已付过,何谓白芍白芍又白芍。”病者不识字,不知“彭酸古”写的是什么,就把处方拿回给医生看。医生一看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忙中出错,在一纸处方中连续开了3个白芍。
虽时隔几十年,“彭酸古”的医德、医术和为人处世,至今为罗岗群众津津乐道。(陈作新)
新闻推荐
梅平高速穿行在郁郁葱葱的青山中(高讯摄)市民在公园里惬意骑行(高讯摄)剑英湖畔的落日余晖(高讯摄)“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