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空间“建好”更要“用好”

梅州日报 2019-10-14 10:17

■ 子 絮

近日,位于平远县迎宾馆的智慧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市民可全天免费阅读及自助借阅。该馆由平远县委和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联合打造,总面积80平方米,藏书3600余册。(见《梅州日报》10月11日4版)

文化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以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梅州继续加快文化名城建设、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为推动市民阅读,梅州市除了通过开展书香节、书香家庭评选、创建书香校园等活动,让大众阅读真正热起来,还充分挖掘城市公共空间的潜力,积极利用各种阅读场所,推动和提升阅读的深入普及,农家书屋、工业园区“读享空间”书屋、校园书店等形式的阅读空间不断涌现。如今,平远县迎宾馆智慧图书馆也正式对外开放,其“全天免费阅读”及“自助借阅”属性,无疑能为群众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与更好的阅读空间。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存在自助图书馆等阅读空间一开始建设红红火火,最后却因为无人问津、使用率低成为“鸡肋”的现象,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社会效益。正是如此,2016年,广州市天河区将13台自助图书馆全部撤掉,也曾引起市民的一片唏嘘之声。

城市阅读空间“建好”更要“用好”。无论是传统的图书馆,还是智慧图书馆、农家书屋等新型阅读空间,都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而是人们心灵的栖息地,是城市的文化“坐标”,需要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运用“大智慧”让这些阅读空间物尽其用。具体而言,其一,要加大对新型阅读空间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其功能和推进全民阅读、提升城市品质的作用,在心理上激起更多人的共鸣;其二,要以公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拓宽新型阅读空间外延,将其定位在打造“网红书店”的层面,吸引更多市民、特别是青年的青睐;其三,新型阅读空间的内核还是在书的种类和质量,相关部门必须具备问题意识和互联网思维,完善相关管理服务,丰富图书种类,让新型阅读空间真正成为广大市民想进、愿进、多进的“阅读馆”。

新闻推荐

《吕志先画传》出版

本报讯日前,《吕志先画传》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罗东进、吕文峰以及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纂,历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