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改旧时波

汕头日报 2019-10-12 01:05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国庆节前夕,台湾的堂弟曾志平飞厦门转高铁到汕头,回老家兴宁完成父亲曾宪云“叶落归根”的心愿。

我从16岁开始知道伯父曾宪云的名字,依稀记得他当过国民党兵,后来一直在台湾生活。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放在伯父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改革开放后,大陆欢迎台胞回乡观光。1989年,伯父带着伯母回到兴宁福兴五里“曾福记”省亲。是时,距伯父1948年离开故乡已是41载,令人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伯父排行老大,我的祖父祖母还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当时的生活非常艰苦,为了活命,我祖母准备把曾宪聪卖掉,他哭着紧紧地抱住母亲的腿不放,买家看到这种情景便要离开,我的父亲曾宪良当时还不到10岁,却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买他去就好,后来被卖到地主家做童工,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干活太慢稍不听话就被打得死去活来。聆听父辈们畅谈童年的辛酸记忆,情到深处潸然泪下。全家人几十年后团聚,高兴得手舞足蹈,不禁唱起了熟悉的客家童谣。大伯亲情浓郁,专门购买了8个沉甸甸的金戒指分给侄女和甥女留念。他的一句“男丁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掷地有声,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每每鞭策着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又有20多年没有见到大伯大姆了,平时仅靠电话交流,思念之情愈浓。2015年10月,世界客属第28届恳亲大会在台湾新竹县隆重举行,我和家姐茨根参加盛会后专程前往台中市拜访大伯一家,亲人相见分外亲切。去年忽闻大伯驾鹤西去,享年九十三岁,临终遗言叮嘱儿子一定要常回家看看,老家在兴宁,要把根留住。如今,年近花甲的儿子终于完成父亲的遗愿,踏上回乡的路途。堂弟兴奋地说,当飞机到厦门的天空上往下看时,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厦门市内车水马龙,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坐上高铁感觉非常舒适,不用2个小时就从福建省厦门特区到达广东省汕头经济特区,深深感叹祖国大陆惊喜变化。我对堂弟说,不仅如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发展更是令人惊叹。当他品尝到汕头著名牛肉火锅的“五花、吊龙、脚趾、胸口朥、匙仁”美味时,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他说,台湾虽然也有打着“潮汕牛肉火锅”招牌的店,但是无法与故乡原产地的味道相比拟。

在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之际,我从汕头特区驾车载着堂弟,一路欢声笑语来到了“曾福记”,鞭炮声声响起……留守的堂弟穗强一个箭步迎了上来,紧紧拥抱堂兄志平,大家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当晚,表弟志威在兴宁市高级食府“圆中圆”设宴款待来自宝岛的亲人,并有众多亲友从深圳、汕头、揭阳等地赶来欢聚一堂、共叙情谊,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祈祷亲人幸福乐康。

正如《回乡偶书》续篇所言: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堂弟志平在接受兴宁电视台釆访时说:为了能回祖国大陆,我从两个月前便开始筹划,包括计算方便快捷的路线,要带什么礼物等等费尽心思,最后决定用“阿里山茶”做手信比较有特殊意义。9月30日零时三点起床,从家里出发到台中赶到台北桃园机场,乘坐8时45分的航班到达厦门。当我踏上父亲曾经生活过的家乡土地那一刻,就深深地感受到了浓情蜜意。看到宽阔的乡村大道,美丽的乡村风景,神光山的名胜风光,还有老家这幢4层高的楼房,外观设计美观,卧室宽敞舒适。还能品尝到客家正宗的“酿豆腐”等美食……真是让我流连忘返。

血浓于水,恩重如山。父辈们连结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之情,给后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下一代把根留住,不忘初心,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缔造“两岸一家亲”的美好愿景。

新闻推荐

广东兴宁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风雨耕耘60载 华丽蝶变再起航

▲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三农”信贷资金需求。▲前往大埔三河坝开展“传承革命精神牢记使命担当”主题党日活动。▲走进校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