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紧扣“真政策真功夫真水平真材料”理念推动全民康健 传承中医药国粹 打造大健康产业

梅州日报 2019-10-08 10:24

环境优美的梅县区中医医院。梅县区中医医院中药免煎智能颗粒系统。梅县区中医医院医生为患者做三伏天灸贴药治疗。广东雁归来养生产业有限公司的金线莲生产基地。扶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

近年来,梅县区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和发展,积极推进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致力打造健康梅县。目前,全区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27个,共有编制床位2961张。其中,有7个区直医疗卫生单位、18个镇级卫生院(5个中心卫生院)、民营医院4间、公建民营村卫生站305个,有二甲中医医院1间,建有标准化中医馆18个,其中“五星级”中医馆5个。

撰文:钟建新刘洪桥

摄影:曾健锋周华景

张丹湄钟玲芬

出台“真政策”支持中医药

梅县区先后出台《梅县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梅县区2016-2020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梅县区“十三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梅县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项目实施方案》等系列规范性文件,作为指引全区中医药发展的纲要。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全力开展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将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范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治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同时,不断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倾斜,集中财力资源,优化投入方向,改善医疗环境和设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结合“创文”“巩卫”工作,全区以举办健康“一带一路”暨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研讨会为契机,大力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系列宣传活动,以“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民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等为主题,通过广播、微信公众号、电视专题栏目宣传,举办养生保健和中医药常识等系列讲座、公众健康中医药咨询、邀请名中医进社区义诊等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的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宣传推广《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药知识、养生保健理念和方法,引导城乡居民自觉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营造“懂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下足“真功夫”优化人财物

2014年,在梅县区人民医院新城医院的基础上成立梅县区中医医院,先后投入2.37亿元改扩建中医楼、门诊楼,新建综合大楼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资投入1.47亿元,购置、更新及升级医疗设备设施,并于2018年11月成功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同时,完善镇级中医馆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全区镇级卫生院100%设置中医科、中药房。2015年以来,全区共计投入335.97万元建设18间镇卫生院中医馆,目前已全部建成,并配备10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五星级”中医馆有5间,“四星级”以上中医馆超过50%。支持村级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2016年以来,共投入3669万元用于公建民营村卫生站建设。村卫生站均配备有针灸、火罐等中医诊疗设备,能开展4种以上适宜技术。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强,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947人,其中中医药卫技人员362人,中医类别医师273人,中药师67人,基本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梯队,乡镇卫生院中医师占比24%,村卫生站均配备有不少于1名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积极招才引智,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各省、市中医药高校招录人才,还多次公开招聘优秀中医药人才。2016年至今,共招录432人,其中中医药人才30人。通过安排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授课和继续网络远程视频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的水平并鼓励其应用于临床诊治工作中;通过组织开展师承教育,加速中医人才成长;通过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培训、到上级医疗单位进修深造,建立和完善中医专家对口支援制度,邀请省级中医专家到区中医医院进行临床带教、培训指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切实提高专业人员的临床思维和综合素质。

展示“真水平”普惠城乡村

梅县区全面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重点加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中医规范化诊疗服务能力;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重点提高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及健康问题保健指导和干预能力。全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能按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镇卫生院能开展6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村卫生站可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大力开展中医医联体建设,梅县区中医医院加入了粤闽赣边医疗联合体、粤闽赣边专科联盟、岭南骨科联盟等,与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上级医院建立技术帮扶关系,通过借力发展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已与18家乡镇卫生院建立医联体关系。打造名医名科室,梅县区中医医院大力加强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建设,骨伤科是市重点建设专科,是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梅州协作专科,是岭南骨科联盟成员之一;内二科(脑病科)是市重点发展专科;儿童康复科是梅州市公立医院首家以开展脑性瘫痪、精神语言发育迟缓、孤独症的康复治疗为重点的特色专科,弥补了全区儿童康复治疗的空白;设立“陈海云名医工作室”,打造梅县区“名院”“名科”“名医”中医品牌。提高中医健康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水平,按照《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效率。在孕产妇、亚健康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超过50%。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探索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

培植“真材料”服务大健康

梅县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构建“5311”产业体系部署要求,深入挖掘南药种植、客家药膳、中医健康、养生旅游、柚苷提取等产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强产业规划,对接科学前沿,夯实了大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并于2019年5月11日至14日圆满举办了健康“一带一路”暨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研讨会。通过聘请一批院士“智囊团”,集聚“乡贤力量”、问策“最强外脑”、借力“院士资源”,在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融合发展、强化产学研对接、繁荣发展客家中医药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明晰了思路。签订一批合作协议,促进了智力资源与中医药资源对接、高端科研与产业项目对接、引进龙头企业与本地企业对接,加快梅县区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步伐。

梅县区不断扩大中药种植加工规模,目前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超3万亩,南药品种达1800种,产量已初具规模;推动药品深加工,引进参之源公司进行中药饮片制作,加工品种达到67种,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引进中大南药公司打造红豆杉紫杉醇提取项目;实施“中医药+”。积极推进中医药养生文化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引进杉维集团投资30亿元,打造占地1.45万亩的南寿峰健康产业园,项目分3期开发,首期已完成投资4亿元,建成了南药博览园、南药文化长廊、长寿谷水系等,正积极申报国家级中医药养生养老示范基地,谋划了水车健康养生基地,建成了雁归来金线莲产业园、中大南药万亩红豆杉基地等一批示范项目。

新闻推荐

梅县区开通96路旅游专线 可直达雁洋各景区

近日,梅县区旅游专线96路公交车开通试运行,市民、游客在城区乘坐该专线可直达雁洋镇各大景区,无需再转车。据了解,96路旅游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