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 春风化雨七十载 柳暗花明又一城
从荒芜的穷乡僻壤到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梅县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谱写了自己的赞歌。漫步梅县区城区,随处可见自然与人文、经济的交融:郁郁葱葱的树木成荫,交通网四通八达,城市综合体崛起,还有客家老围屋在默默诉说着过往。
70年风雨兼程,70年披荆斩棘。从华侨城、新县城到山水城、高铁城的谋划,梅县区着力打造“剑英大道品人居,宪梓大道看商业,府前大道望景观,人民南路尝美食,沿江金岸赏文化”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新城格局。城市的变迁见证着梅县区发展面貌的巨大变化,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梅县人努力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唱响宜居牌开发华侨城
从宪梓大道驱车而上,临街店铺、住宅鳞次栉比,往来人群熙熙攘攘,这是梅县最早规划的城区之一,如今已俨然成为梅州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我在华侨城住了近20年了,这里生活很方便,市场、学校、银行一应俱全,真让我换地方住,还不习惯了。”正在华侨城广场晨练的李阿姨笑呵呵地说道。
华侨城曾在许多梅县人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记。“我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的华侨城商场是家长和孩子们共同的乐园,人多到用“摩肩接踵”这个词来形容也一点不夸张。”市民陈先生回忆道,在物资不甚丰富的童年,华侨城商场几乎承包了孩子们对新事物的渴望,“许多在小卖部买不到的东西,在商场里都可以得到满足。我印象最深的是,华侨城商场里有梅县最早的手扶电梯,对我们来说,那真的就是最好的玩具,常常是大人们在商场里购物,小孩子们不厌其烦地把电梯坐了一遍又一遍还意犹未尽,往往要大人们催着回家。”说起华侨城,陈先生总有说不完的回忆,广场里总要去“探险”的假山,囊中羞涩却又极其渴望的游乐设施,还有那一元钱一串的小肉丸,都能让儿时的陈先生兴奋好几天。
如今的华侨城,经过多年的发展,市政设施更加完善了,公共配套服务让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追求也从“住得上”变为“住得好、住得舒心”,一座“宜居”的华侨城新卷正在缓缓铺开。
做强宜业牌兴建新县城
坐落于梅县新城的梅县文体中心是梅县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将相关的职能部门集中在一起,打造成一门式的行政服务中心,真正实现群众少跑腿,好办事的高效便民服务。沿着梅县文体中心拾级而上,曾宪梓体育场便出现在眼前,这里曾举办过央视中秋晚会、“一带一路”国际足球邀请赛、中甲联赛及演唱会等各种大型活动,良好的场地环境和细致周到的服务博得嘉宾和观众们的一致认可,如今,这里全年体育赛事无休,球员们在赛场上纵情挥洒汗水,热情的球迷们总会来为心仪的球队加油打气,“足球之乡”的氛围愈演愈浓。
背靠着曾宪梓体育场的梅花山是梅县人登高望远的好去处,隐匿在城市里的自然空间总是格外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几乎每天都来梅花山,这里空气、视野都很好,交通也很便利,从家里来不过十来分钟的距离,跟三五朋友来爬爬山,既锻炼了身体,心情也畅快得多。”市民张阿姨说道。梅花山脚,便是热闹的人民广场,每到夜晚,人们总是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看,这边是放风筝的孩子,那边是唱歌跳舞的老人,不同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他们的乐趣,成为梅县“不夜城”最好的注脚。
梅县新城日新月异,早已摆脱了当年困顿的模样,成为人们投资兴业的热土。这一番番新景象,凝聚着一届又一届政府班子的心血,正是有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遇到困难不退缩的毅力,大刀阔斧改革的雄心和魄力,才有了今日梅县新城处处景的画面。再过一个多月,万众瞩目的梅州马拉松赛又将在这里打响,梅县新城将以最好的姿态面貌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用她的盛情迎接选手们的到来,让人们再次留下美好的回忆。
构筑宜乐牌打造山水城
近年来,梅县区按照“科学规划、产城联动、滚动发展”的理念,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提升城区品质为重点,以激活城市活力为抓手,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范例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医疗保健、人才教育、汽车商贸、家居建材、电子商务、金融等产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功能配套,坚持适度扩容、重在提质,综合开发,主动融入梅州中心城区规划建设。
梅州地区新标准下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依托院本部的医疗资源和人才优势、远程视频会诊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和同质化诊疗,医院的医疗服务让群众的满意度信任度不断攀升;梅州市首间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公立现代化学校——梅县外国语学校,面对建校初期社会的观望态度,坚定走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从突出英语教学逐步发展到多语种教学,致力于培养博采中西文化之长、具有国际化视野综合素质的人才,已成为家长们认可的学校之一;锦绣国际家居博览中心、宝丽华集团经济总部等一批批城市公共配套项目纷纷落地,聚来更多的人气,城市由此活了起来。
客都大桥以及剑英大道延长线建成通车,极大缓解了梅江两岸群众出行堵塞的难题;梅畲快线犹如一条飞龙,大大缩减梅县城区和畲江产业园的路程,产业结合得更加紧密;一批国、省道的提升改造、旅游道路建设有序推进……各种软硬条件的改善,使得梅县西片区的区位优势变得日愈明显,这里不再是让人望而却步的“山旮旯”,而是变为梅县经济腾飞的新亮点,一座山水之城正在华丽崛起!
擦亮宜游牌擘画高铁城
日前,梅汕高铁动车组试运行,意味着梅州人民心心念念的高铁时代即将来临,届时,梅州山区将融入广深“三小时经济生活圈”,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距离将拉得更近,经济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发展篇章。
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梅县区紧抓高铁经济,围绕“高铁、机场、港口、货运铁路”交通条件,在梅州西站、畲江北站周边构建“高铁经济圈”,进一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促进城市适度扩容,引进更多龙头名企进驻。同时,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吸引资本注入,做精做细做优高铁沿途的工艺之乡畲江镇、运动小镇麓湖山、陌上故庐侨乡村、粤东井冈九龙嶂、足球小镇新葵岗,力求“点上出彩,沿途多彩,整体精彩”,处处呈现“世界客都·长寿梅州·美丽梅县”新景象,让更多“美丽经济”惠及广大民众,为发展提供新契机。
高铁一通,百业兴隆。搭上高铁快车,梅县区“三园合一”产业集聚地将贯通广梅园、综保区,创新创业平台将插上新的翅膀,更加吸引粤东、闽西、赣南等周边城市人群集聚梅县,推动人才孵化,衍生广阔市场,扩大就业机会,把梅县绿色产业载向崭新的春天。
●本版撰文
刘洪桥
王雅
曾健锋
●版式
廖瑞玉
新闻推荐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加强白区与城市的领导,中共潮汕特委决定从流动不定的游击区迁入汕头市,并派特委宣传部长吴健民来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