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 激活青山绿水 擦亮寿乡品牌

梅州日报 2019-09-30 11:10

“红色主题村”三圳镇东岭村,现已成为县内外各级党组织开展活动的热门首选。(汪敬淼 摄)自卡拉比-丘理论发展40年国际会议后,卡拉比-丘成桐空间雕塑就成了蕉岭文化地标。(汪敬淼摄)

世界第七个“世界长寿乡”、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国第四个改革创新成果典型之一、“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成立广东首个美丽乡村培训学院、召开卡拉比—丘理论发展40年国际会议……新中国成立70年来,蕉岭县始终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解决温饱”到“富起来”的伟大跨越,各项事业取得全面发展。

进入新时代,蕉岭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抓大湾区建设、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省“一核一带一区”和市“五星争辉”区域发展新格局,创新“1161”工作思路,立足粤北山区的生态发展定位,全力打造梅州寿乡品牌之星。

从“红与绿” 看党员干部的担当和作为

红色,是蕉岭最本真的颜色,绿色是蕉岭发展的底色。近年来,蕉岭县深挖红色资源、梳理红色故事,因地制宜规划打造了一批接地气的红色载体,并紧紧依托寿乡生态资源优势,拓宽绿色富民产业增收渠道,有效展现出苏区干部的担当和作为。

日前,全市首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馆在蕉岭三圳镇九岭村揭幕开馆。该馆占地500多平方米,展陈内容以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贯穿始终,涵盖“中共党史”、“蕉岭革命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个篇章,现已成为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该馆是蕉岭县融入红色和客家元素实施“微改造”,将闲置于九岭村的三达学校资源盘活改建而成。作为九岭村党总支部书记,徐文坚也是三达学校的毕业学子,他感慨道,“三达学校是许多村民的母校,发生在它身上的红色故事村民们如数家珍。如今重新焕发出光辉的历史价值,让大家干事创业更有信心和力量!”

唤醒“红色”资源的同时,作为近年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美丽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卓有成效的“明星标杆”,摘掉贫困帽的九岭村正开启绿色发展“加速度”。“源源不断的人气正推动我村各项事业发展。”徐文坚告诉记者,下一步将串联重温入党宣誓平台、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千亩淮山基地、十里荷塘等节点,打造“红”+“绿”乡村精品旅游路线,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在“红色主题村”三圳镇东岭村,去年10月建成开放的蕉岭县(东岭)革命历史纪念馆让人深受革命教育和红色洗礼,现已成为县内外各级党组织开展活动的热门首选。 “以纪念馆为中心,蓝坊肚战斗纪念园、党群活动场所、"红色印象"研学基地等7个红色项目也于9月底全面完成。”三圳镇党委书记张艳辉表示,全镇正进一步整合红色资源,挖掘提升红色文化,将东岭村升级打造成具有乡村旅游、民俗展览、红色教育等功能的综合性“红色村”。

东岭村党支部书记吴仕兴告诉记者,以往村民多以种田为主,如今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不少村民开始“转行”农旅产业,农家乐逐渐兴起,蜂蜜、灵芝等农产品销售供不应求,为全村开辟了新的致富门路。

而在南磜镇,已建成的红四军入粤首胜纪念公园,步上村红色文化墙和红色长廊,皇佑村革命党史长廊,绿禾畲红色革命史料馆等红色节点,纷纷从革命旧址变成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成为打好红色乡村旅游牌、助力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名片。

从“拆与建” 看城乡发展的匠心和温度

一城一乡,亦城亦乡。梳理近年来蕉岭城乡融合发展历程,无论是以重提质、微改造、创特色为要求打造“三宜”城市典范,还是精细化实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都在一拆一建之中刻画着匠心和温度。

70年前的石窟河不过是一条普通的河,甚至见证过洪水肆虐家园,而今得益于寿乡画廊建设,已成为点亮“三宜”城市的“灵魂之作”。

78岁的徐伯家住蕉城福星长寿星城,每天傍晚都会和老伴沿着龙安滨水公园漫步,看在眼里的城市变化让心底的幸福感油然而生。“石窟河是我们蕉岭人的母亲河,通过生态景观提升真正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依托石窟河沿岸秀美的生态景观,对沿河沙墩、滩涂地和河堤沿线景观进行美化、绿化和提升改造,蕉岭建成了总长20多公里、串联3个镇6个村的石窟河寿乡画廊。从配套设施提质升级的国家4A级景区“岭南日月潭”开始,该画廊串起长潭上合农业休闲公园、卡拉比-丘成桐空间雕塑广场、美丽乡村慢行系统以及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省级丝苗米农业产业园等大小几十个重要节点,一条汇聚乡村、产业、改革、民生、人文发展的城乡融合发展成果带,吸引了大批返乡青年和外乡精英来蕉投资置业。“这就是心目中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发展变化让人感觉暖暖的!”几年前从珠三角地区返乡创业的丘女士说。

2018年12月22日-23日,一场史无前例的卡拉比-丘理论发展40年国际会议在蕉岭召开,在全球著名数学家的注目下,采用3D技术打印而成的金黄色卡拉比-丘成桐空间雕塑在石窟河畔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为“山水绿城”添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关于乡村的“拆与建”,蕉岭则大力推行“微改造”,从点线、连片建设到全域推进,有效开启村居颜值与内涵双提升。走进串联蓝坊镇、南磜镇的长寿乡中乡精品游线,记者发现,利用生态元素进行设施提升的青檀古树园、花小钱将废弃猪舍改成的实用公厕……许多节点没有大拆大建,而是结合群众意愿,在充分挖掘保护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打造,一点一滴地呈现沿线村庄的大变化。

近年来,蕉岭通过全面加强村庄规划,大力推进拆旧复垦,全面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统筹推进“多杆合一”“四网融合”等长效机制,一个个美了环境、聚了人气、活了发展的乡村不断涌现,成为见证群众获得感最多的注脚。

从“小与大” 看健康产业的创新与活力

小产品,大品牌,活发展。今年6月,蕉岭县成功举办2019中国(梅州·蕉岭)特色丝苗米高峰论坛,发布首个丝苗米专利品种“客都寿乡1号”,太平洋建设集团、客天下集团、点筹网等国内知名企业举行采购签约仪式,力促特色丝苗米产业加快发展。此后不久,广东省农业品牌发展报告(2018年)出炉,客都米中蕉岭富硒稻米表现抢眼,品牌价值15.2亿元。“品牌化打造激发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这大大增强了我们企业和广大种粮户的发展信心。” 蕉岭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实施主体纷纷表示。

以“一粒米”为核心做大做优“蕉”字号品牌,见证了该县长寿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蕉岭已培育41家农业龙头企业、6个农业类广东省名牌产品、7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还开发了富硒大米、富硒红茶、富硒矿泉水等70多种富硒长寿食品。

同时,国家水泥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挂牌运行,建筑PC构件、新型墙体材料等技术领先项目不断推进,为加速该县建材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夯实了基础。当前,正以蕉岭县、蕉华区融合发展为新契机,发挥吴清平院士团队及省科学院、省微生物研究所等科技平台作用,全力建设大健康产业品牌发展示范区,推动全域旅游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从“忙与闲” 看民生福祉的多元与和谐

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一幕幕忙碌而安逸的节奏里,蕴含着蕉岭县对于教育、交通、医疗、就业等民生实事的“深度关切”。

金色九月是忙碌的“开学季”。“确实是把最好的资源给学校,无论是师资配备还是硬件设施,学校都是全县有史以来最好的。” 在投入3亿多元建成的桂岭学校,校长古芹巧对蕉岭县在教育方面的重视和投入表示感慨。

广东山区首个“教育强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建成全市首个教育展馆……一连串的成绩单尽显该县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为把教育成果普惠至蕉华区,该县协同蕉华区投入1200万元,参照省规范化幼儿园标准,建设了蕉华中心幼儿园,并于9月2日正式开学。“办公室、教学室、保育室、医护室等一应俱全,老师和家长们切实感受到了融合发展带来的获得感。”该中心幼儿园老师说。

而在蕉岭县公交车枢纽站,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正准备从这里出发通往各镇村,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最远的站点离总站约50公里,目前已开通23条城乡公交路线,包含延伸路线,这得益于农村公路的改善。”蕉岭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公交科负责人宋贵全说,从早上6点到下午5点40分,公交班车都会不间断往返各大乡镇,成为群众出行的便捷选择。“公交车已实现全县60周岁以上人群免费乘坐,这一政策已延伸至蕉华区群众。”该县交通运输局表示。

近年来,蕉岭县整合资源共投入资金10.3亿元,全力构建共建、共管、共享的“四好农村路”发展格局,实现97个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75%以上行政村通5米路面,并于今年8月成功创建2019年度“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早上从山里坐车到城里,逛完公园、跳了广场舞又赶回山里。” 家住蓝坊的汤伯说,交通的便利让寿乡老人生活更充实自在。

县级三间医院项目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战捷报频传,就业创业工作扎实推进……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等举措,蕉岭群众的美好生活品质持续提高。

数说亮点

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93846万元,同比增长7.5%,居全市第1位。增速与全省(7.5%)持平,分别高于全国(6.9%)、全市(6.8%)0.6、0.7个百分点,

201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29457万元,首次突破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7%,增速居全市第1位,增速比全市(2.4%)高2.3个百分点。

2019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47亿元,比增7.0%,增速在全市排名第1;固定资产投资比增25.9%,增速在全市排名第1。

●本版撰文

祝银清林剑湧

汪敬淼廖静宜

●版式

余志刚

新闻推荐

在寿乡蕉岭 读懂诗与远方

云开雾散,天净云蓝,蕉岭处处美如画。梁伟龙摄云开雾散,天净云蓝。蕉岭,总能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画家说,这份舒适感觉是寿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