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海关持续深化改革措施,推动梅州外向型经济发展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助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梅州海关关员在柚园对出口蜜柚进行现场监管。
梅州海关关员对出入境旅客开展国家安全宣传。
梅州海关关员对供港禽肉制品实施现场监管。
梅州海关关员核查出口蜜柚产品情况。
梅州海关关员做好入境飞机检疫工作。
建关初期的梅州海关办公大楼。
梅州海关优化服务保障企业产品出口。
梅州海关启用智能审图助旅客快速通关。
梅州海关关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供港蔬菜监管。
梅州海关关员现场对进口设备进行检验监管。
梅州海关关员在出口企业冻库中查看供港肉丸质量安全情况。
行走在梅州,不难感受到这座城市日渐浓厚的包容与开放气质。
这份气质,在梅州综合保税区繁忙的建设现场:高耸入云的起重机一字排开,巨大的吊臂起起落落,已落户园区的企业正陆续投入生产。这份气质,在人潮涌动的梅州机场出入境大厅:深夜十一时30分,在机场口岸旅检现场,梅州海关工作人员正用新科技智能审图系统快速检查旅客的行李物品。
数据记录着改变。1990—2018年,梅州市进出口外贸总额从3487万美元增至20.5亿美元;进出口企业数量从231家增至800多家;从每周一趟出境航班,到全年出入境航班820架次……
打开山门,走出围龙,世界客都已成为连接世界的重要脉络。建关28年来,梅州海关以实际行动支持着当地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也和这座城市共同成长。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上,梅州海关将鼓足干劲、锐意创新,在推动梅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支持外贸企业发展过程中努力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开创梅州对外开放新局面。
●撰文:何苑妮胡瑞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新动力
党建引领强监管促改革
从资源匮乏的山区城市到“融湾”发展的世界客都,从交通闭塞到国内外航线、高铁、高速全面开花,从“山水阻隔”到“内外畅达”……自1991年建关以来,梅州海关用28年见证了梅州的飞速发展。
“数十年前,梅州仍是一片"穷乡僻壤"。”回忆起刚工作时的情景,梅州海关关员黎建明感慨万千。“经济尚未起步,踏出国门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1989年,梅县至香港航班正式开通,上座率几乎达到100%,甚至一票难求。为了满足梅州机场剧增的旅检需求,梅州海关筹备处随之成立。
再后来,随着梅州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海关监管的业务越来越多,肩负着使命,梅州海关正式建关,肩负起进出境监管、征税、缉私等重要职责。
梅州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每年从梅州机场口岸往返探亲旅客众多,为保障国门安全,每一道程序都不可马虎。但由于过去科技不发达,行李都采用人工查验,程序相当繁琐。查验一趟入境航班就要花上一两个小时。
“现在有了高科技,加上通关流程简化,过关几分钟就能搞定,不仅旅客体验更好,国门安全也更有保障。”梅州机场监管科科长李强说。
斗转星移,日新月异。守好国门,初心不改。
从1990年监管出入境人员1万多人次,到2018年监管7.32万人次;从“人人过筛,逐一查验”到智能审图系统0.7秒识别89类违禁品样本,检测准确率超过95%,梅州海关通过不断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关员业务能力,强化对出入境人员、运输工具和旅客行李物品的实际监管,用心打造着梅州这座城市的名片,守护着山城的腾飞梦想。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践行"五关建设"新要求,坚持新海关这支准军事化纪律队伍的高站位、高标准、严要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抓责任落实,加强班子建设,激发队伍活力,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工作,将党建引领作用贯穿到日常的监管、改革、服务中去。”梅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作为
紧抓职能变“监管者”为“服务者”
上午9时,数辆大货车搭载着从国外进口的车轴零部件,沿着G205国道驶入梅州市梅县区城东镇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这些零部件从车上卸载后,直接被送进了厂房。在那里,工人们早已就位,各类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一批批订单得以顺利赶制。
“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特别是一些进出口零部件,如通关不畅,就会影响产品按时交付。”该公司副总经理黄阮茂说,现在货物到口岸后即验即放,通关效率的提升让企业的生产有了更好的保障。
“以前我们的货物出口报一次关需要提交10多页纸质资料,现在只需线上轻轻一点,报关就完成了。”在梅州国威电子有限公司,报关员温运英在电脑前熟练地操作着申报系统,不一会儿,打印机里便“吐”出了一张经海关部门审核通过、带有签名盖章的原产地证书。
温运英告诉笔者,公司每年大约需要用到150份原产地证书。以往每办理一次,至少要去两趟海关,从申请到批准,往往要花上2到3天的时间。自从实行原产地证书自主打印后,在办公室就可以即时申请、即时审核、即时打印,足不出户就能把需要的单证领到手。
物畅其流,货如轮转。不同的企业,有着相同的流畅通关体验。
今年以来,梅州海关紧抓自身职能,变监管为服务,为企业宣传贯彻“三减”措施,推行AEO高级认证、无纸化通关等,有效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成本,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
从“人人过筛”、货物细查细验,到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企业先行报关,直接将货物运到口岸;从货物报关要见单、见货、见人,到无纸化通关推行,只见电子单,不见货、不见人,这是28年来,梅州海关持续深化“放管服”的满满成效。
改革路上,逢山开路不停步。在梅州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浪潮中,海关业务持续拓展,虽担子更重,使命更沉,但海关人始终坚定脚步,积极参与着。
新担当
当好“探路尖兵”护航融湾发展
高耸入云的起重机一字排开,巨大的吊臂起起落落,货车忙碌地来回穿梭。如此秩序井然而又充满现代工业气息的场景,正在梅州综保区上演着。
已落户企业中,BPW(梅州)车轴、广东嘉元科技等企业已顺利投产。园区全面建成后,可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为梅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而在城市另一头的供港澳蔬菜基地里,时令蔬果长势喜人,果实累累,梅州海关关员正对蔬果展开查验、审核。
虽是两个不同的场景,却都释放了梅州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强烈信号。
眼下,梅州正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中心,大山里的农产品接二连三“走出去”。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物流合作,引进珠三角怡亚通等大型物流企业,加快松棚铁路货场(广铁物流园)建设;不远的将来,梅州还将借助深圳、广州等港口,探索共建“无水港”,积极推进与深圳盐田港国际大型港口合作,建设梅州国际陆港,打通铁海联运通道……
航向已经锚定,发展催生巨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梅州海关将鼓足干劲、改革创新,体现其作为梅州对外开放重要角色应有的担当和作为,在优化口岸环境上持续发力,当好“探路尖兵”,在促进梅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梅州综保区建设、支持当地外贸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展现新形象,在海关建设的征程上奋力开创新局面!
新闻推荐
山海互补 文旅融合拥抱“诗与远方” 借力梅汕高铁,打造文旅产业新优势,实现梅州潮汕地区山海共济、携手同行
每当夜幕降临,街上游人如织,潮州广济桥的灯光秀吸引游客打卡。汕头作为海滨邹鲁,与梅州的青山形成资源互补。梅州5A级旅游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