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自然资源先手棋 绘就美丽梅州新画卷 梅州市自然资源局以“1+2+6”工作思路, 助力梅州换道超车绿色崛起

南方日报 2019-09-27 06:02

梅州市自然资源局从小切口入手,做好基层党建大文章,固本强基、开拓创新。受访者供图

土地出让喜现“小热潮”,营商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发展潜力的激发,成功引得“金凤凰”;拆旧复垦工作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全省第一拆”为乡村建设腾地出钱,青山开出了“生态花”“致富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梅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作为广东的生态发展区,这里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新时代的梅州践行生态发展理念铺展开了广阔前景。

为更好地落实生态发展区的定位要求,梅州市自然资源局提出以“1+2+6”(“1”是以“党的建设”为引领;“2”就是以“争取自然资源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和“建成模范机关”为目标;“6”是围绕自然资源领域“六个一”的要求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的工作思路,固本强基、开拓创新,努力为梅州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目标提供坚实有力的自然资源保障。

●撰文:黄思华颜洪波

践行初心使命种好党建“责任田”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今年6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土地日”,市自然资源局约200名干部职工和现场群众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在梅州客都汇1号门广场一起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

现场还围绕“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主题,设置了耕地保护、执法监督、规划建设、城市更新、不动产登记等11个咨询台。“我看到这里有不动产登记的咨询,特地和老伴过来问清楚,顺道还了解了其他方面的知识。”市民廖园祥告诉记者,经过工作人员的讲解,这下全搞明白了。

将主题党日活动与业务工作开展相结合,以党建促发展,不仅破解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也更好地促进了党建与业务工作双提升。

在市自然资源局,像这样在基层一线的主题党日活动还有很多。参观江西寻乌毛泽东调查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重走梅州平远县红色古驿道……7月5日,该局的主题党日活动还开到了红色苏区。

梅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梁维认为,通过组织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可以进一步锤炼思想、提振信心、鼓舞士气,并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提升干部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1+2+6”中的“1”,指的就是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凝成一股绳,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自然资源干部队伍。

“我们一方面要抓好党建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则要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到对腐败行为零容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梁维说。

从小切口入手,做好基层党建大文章。“我们还加强了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宣传报道,通过挖掘树立模范典型,进一步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除了在全局系统深入挖掘身边的典型事例,还会以印发简报的形式对其进行集中宣传报道。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营养土”

9月20日,梅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梅市公资土字[2019]第36号、梅市公资土字[2019]第37号公告,拟以网上拍卖方式公开出让5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这是梅州市下半年最大宗的土地挂拍,5个地块的起拍价总和达10.57亿元。之前,梅州已陆续以3.53亿元的成交价拍卖梅江区金山办芹洋半岛PM-B19019号地块,以10亿元的价格成交梅江区三角镇2块约150亩的土地,溢价率超50%……

今年,梅州出现了土地出让“小热潮”。这背后,有梅州市自然资源局大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的一份“推力”。

“政府服务意识的提升,营商环境的改善,是对企业发展的激励。”保利(梅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底,保利挂牌了全市首个设在房企里的不动产登记服务点,作为责任部门,自然资源局创新方法将服务延伸到企业,务实地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实现登记“零跑动”。

“我们一直在对营商环境进行改革。”梁维表示,从“提效率,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不动产登记+房企"”,到“简流程,不断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大大提升了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效率和满意率。

同时,梅州市自然资源局还坚持以做实“一套数”为基础、绘好“一张图”为前提、发好“一本证”为示范、管好“一本账”为重任、强化“一起管”为共识,落实“一体修”为原则,盘活土地资源、优化办事流程,确保了重点项目顺利落地。

“土地出让受追捧,区域价值被看好,不是单一的,而是投资者对区域发展评估的结果。”有业内人士指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传来好消息。

据介绍,为保证省、市年度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该局还加快了梅龙高铁、国省道升级改造、特色小镇、工业园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等重要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等用地预审、报批工作,助力梅州打造营商环境的“绿水青山”,也换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助力乡村振兴青山盛开“生态花”

“多亏了村干部,不然我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今年6月11日晚,兴宁市叶塘镇三变村村民罗建中的房屋因受山体滑坡的泥石挤压发生倒塌,所幸当地镇村干部的提醒和劝解,才未发生人员伤亡。

这是每年遭遇台风、强降雨天气时,梅州做好群测群防工作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地质灾害易发区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5%。到目前为止,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有2126处,约占全省的30%。

地质灾害多发的背后,多是削坡建房在“作怪”。农村地区盛行削坡建房,一旦到每年的4至10月份的汛期,“炸弹”便有爆炸的可能。

在平远县上举镇八社村虎踞村民小组,29户人家集体搬离了原来山体崩塌灾害易发区,在平坦的空地上建起了新房。“以前的老房子在下雨时塌过两次,现在搬离了危险区域,雷雨天气也可以睡个踏实觉了。”村民谢菊香说。

除了半坡上的危房外,农村的废弃老房子也不少。近年来,为盘活“沉睡资源”,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梅州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拆旧复垦工作。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拆旧复垦村庄,2018年4月,岳潭村民自愿将闲置、废弃的农村旧房屋等地上建筑物拆除并退出建设用地,向大罗村委会申请复垦成农用地。

按照相关规定,岳潭村拆旧复垦交易所得扣除5万元/亩的拆旧复垦费用和5万元/亩的市级统筹资金后,剩余的1723.24万元净收益将由县、镇、土地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权人按5%、5%、15%和75%的比例进行分配。

通过复垦种植,岳潭村几十亩林地果地将实现长效收益,村民发展蜜蜂养殖等生态产业,每年也将带来几十万元的经济收入。大罗村委会主任黄福财说:“接下来,我们还会在生态旅游、红色文化上做文章,彻底盘活这个"空心村"的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不仅把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等作为拆旧复垦的重点地块,也把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地、废弃矿山工矿区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块首先列入拆旧复垦范围,不仅美化了村庄,而且给村民带来了安全感,解决了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新闻推荐

青春志愿行 共创文明城

志愿者接受表彰。文明交通引导。关爱困难群众。宣传镇重点工作。义务清洁。志愿服务,是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是雷锋精神在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