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爱国心 殷殷故乡情 梅州市社会各界沉痛追思曾宪梓博士

梅州日报 2019-09-23 10:32

曾宪梓博士。(资料图片)2019年8月17日,曾宪梓博士参加市曾宪梓中学99届校友二十周年聚会。(市曾宪梓中学供图)

编者按

金利来集团创办人,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届、九届、十届委员,伟大的爱国者、“改革先锋”曾宪梓博士是客家的骄子,梅州的荣耀,是当代客商的杰出代表,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为世人所敬仰。曾宪梓博士逝世后,我国社会各界纷纷回顾他的生平故事、家国情怀、对国家教育、航天、体育、医疗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倾力投入等多方面的成就及高风亮节,对他的离去表示深切哀悼。今日,本报特别推出专版,刊登部分客家各界知名人士缅怀曾宪梓博士的文章,追忆这位客家骄子的光辉一生,表达家乡人民的悼念、缅怀之情。

曾宪梓博士一生爱国爱港爱乡,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家乡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连日来,本报记者采访了梅州市社会各界人士,追忆曾宪梓博士爱国爱乡的事迹。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他最爱唱的歌

“是祖国抚育我成长的,我跟自己的祖国是血肉相连,无法分开的。” 采访中,很多受访者都说曾宪梓博士最爱唱的歌曲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很多场合,他都会唱起这首歌,这也是他很多时候出席活动的“必备项目”。

国庆将至,对曾宪梓博士而言,每年国庆节都有一个惯例——邀请乡亲好友们到家中为祖国“庆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感恩之情。东山中学教职工们也曾受邀参加,他们回忆,席间,曾宪梓博士总会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歌曲,歌颂祖国、祝福祖国。“他用行动,时时刻刻诠释了爱国情,爱国情已经融入了他的血脉。”曾参加相关活动的嘉应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港澳台事务办主任张仰奋说。

他对故乡梅州有着无限的深情,时刻不忘养育他的这片热土。在媒体报道中,不少曾记录下他的家乡情怀,他多次表示“梅州是我的家乡,我的根在梅州、心在梅州”。2015年,第四届世界客商大会前夕,梅州日报社记者罗娟娟一行独家采访曾宪梓博士。“工作人员说,虽然先生行动不便,还是专门费了时间换上正装接受采访。一见面,先生就说,很多领导都没时间安排见面,但是家乡的媒体是一定要见的。”回忆起当年情况,记者一行还历历在目。

生活勤俭捐资公益却非常慷慨大方

“2003年,曾宪梓博士回梅调养,在梅州迎宾馆住了一段时间。当时我作为工作人员,与曾博士有较多的接触和交流。”梅州市侨联主席汤志平回忆,尽管曾宪梓博士是一名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但他生活上很节俭,吃食很简单,几块豆腐、一盘青菜也可以吃一顿饭。

蕉岭藉的广东伟强律师事务所律师何祥增记忆深处一件事也显示了曾宪梓博士的勤俭,“记得是2006年12月份的一天中午,我和堂弟开车由深圳返梅州途经河源市热水服务区时吃午饭,眼尖的堂弟对我说好像看见了宪梓伯,但我才想身为富翁的他不太可能在"路边店"草草打发,但细看之下才确信无疑。我当即前往和曾伯打招呼,盒饭快餐已点好,我看是几块白切鸡和青菜,一小碗例汤,但饭菜较凉,因他的身体状况且年纪较大,担心他吃不消,故提醒他,"曾伯,俺简单哪,饭冷菜又冷,吃了对身体不好",他说"有俺样就吾错了"。”他说,通过这次偶遇并亲见简单一份盒饭,真切体会到曾宪梓博士的的克勤克俭。

然而,相比生活的节俭,他在公益事业上的投入却是“大手笔”,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捐资支持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赠金额逾12亿元,3次荣膺中国民政部颁发“中华慈善奖”。在诸多公益事业中,其中教育是其中重要部分,据金利来集团官方网站数据显示,他在教育领域的捐赠就近5.9亿元。

喜欢学生叫他“曾爷爷”

“同学们要爱国诚信,勤俭慈善”,“不怕苦,不怕穷,要敢于做,做了就会有”……曾宪梓博士不仅在物质上捐赠,还经常在返校时与学生交流,勉励他们要读好书、做好人,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学生们都觉得他是个慈祥的老人,亲切地称呼他为"曾爷爷"。”很多教育界人士都说,曾宪梓博士高兴听到学生们亲切叫他曾爷爷,而不是其他称谓。

在校园里,师生们对他都不陌生。每次当他回到校园时都会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他也会与学生们合影留念。“每次回到母校都会和师生们交流,而且师生们询问能否和他合影时,他都会应允,很多学生们都收藏有与他的合影。”东山中学教师钟原方回忆。梅县宪梓中学副校长罗辉也说,“每次回来,他都要逛逛校园见见学生。去年回来时,天气比较寒冷,大家怕他身体受凉就不打算推着他去逛校园见学生了,曾博士不愿意,他说学校就跟他的家一样,一定要逛一遍,看看每一位学生。”

(本报记者郑炜梅吴丽伶

严伟涛丘佳溢)

终生报国 时代楷模

印尼熊氏集团、美国/印尼国际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拿督熊德龙博士

惊闻我最尊敬的良师益友、伟大的爱国者和梅州乡贤骄傲的旗帜、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博士于2019年9月20日不幸逝世,万分沉痛,深表哀悼!

我与曾宪梓先生相识于上世纪中期,他艰苦创业,白手起家,创立了享誉世界的“金利来”品牌,更可贵的是他报效祖国,无私奉献,乐善好施的高尚品德成为我们海内外梅州乡贤骄傲的一面光辉旗帜,成为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的爱国者。

本人有幸在1984年和曾宪梓等人第一批捐资创办嘉应学院,他以崇高的声誉和巨大的贡献成为嘉应学院的永远荣誉董事长和名誉校长。他的高风亮节、大爱情怀对我影响至深,激励着我们年轻一辈把更多的爱心献给祖国和家乡,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金利来集团”的创办人和成功的企业家,曾宪梓先生在香港和大陆家喻户晓,在商业圈蜚声国际,但他最令人敬佩的是永志不变的家国情怀。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捐资支持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捐资逾12亿港元,成为许多爱国企业家学习的榜样。曾宪梓先生坚决支持祖国大陆进行的改革开放,并积极参与置身其中,为祖国的高速发展增光增热。曾宪梓先生一直强烈地期盼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后,曾宪梓先生坚决拥护“一国两制”方针,为香港实现平稳过渡和保持繁荣稳定做出重要贡献。据悉,在弥留之际,曾宪梓先生还一再表示,希望香港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爱国、爱港情怀令人感动。

我们怀着不舍的心情,送别曾宪梓博士,衷心希望他一路走好!我们坚信,曾宪梓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爱国情怀和崇高品质一定会继续传承,发扬光大,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曾宪梓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永远的怀念

上海市著名客籍作家、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丘峰

今年4月,我回到梅州,曾宪梓的秘书打电话给我,请我到曾家会面。见面时,秘书告诉我,曾宪梓特地穿着他接受“改革先锋”证书时的服装,隆重接待的,让我非常感动。我向他祝贺荣获“改革先锋”殊荣,他说,我为国家做了点事,国家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深感荣幸!我们回顾了许多往事,对他为国为民的贡献十分敬佩。他说:“丘峰,我们是老朋友了,你最了解我,你是客家大才子,就由你写《曾宪梓传》吧。”他要我住在他家里写书,有什么事情随时好问他。我愉快接受邀请。

这次令我难忘的是,他还对我说:“我不再回香港了,我生在梅州,死也要在梅州,我爱生我育我的家乡!”没想到,他终于走了!

曾宪梓的爱国情怀让人终生不忘。记得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客家联谊会跟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办“世界著名客家侨领乡贤看世博暨上海客家联谊会成立25周年庆典”。在大会前一天,我们与侨办开联席会议。侨办一位领导说,如果曾宪梓博士来参加会议,影响就会高一大档!当时曾宪梓虽然跟我说他会来参会,但因为身体原因,时间没有最后确定。正在这时,曾宪梓给我来电,说他们明日下午到上海!第二天,上海市委常委杨晓渡派人跟我们一道到浦东机场接机。接到后,我跟曾宪梓夫妇坐一辆车。路上,曾宪梓回头指着后座放着一包报纸包的现款对我说:“丘峰,这是我们给上海客家联谊会捐的款。”我回头一看吓了一跳:这起码也有五六十万元!我当即对他说:“宪梓先生,首先,我要感谢您对我会的支持,但是我不能收。”曾宪梓侧过脸惊奇地看着我,我说:“宪梓先生,你身体不舒服还坚持来参加大会,你本身的无形资产给我们上海客家人很大的鼓励,这是金钱也买不到的。你这种热爱国家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你出席本身就是给我们极大的鼓励和荣誉,如果我收了钱,上海老乡会骂我呢。”后来我到香港拜访曾宪梓博士,他提起这事时哈哈大笑说:“丘峰,你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人!人家都直接向我要钱,捐钱给国家社会应该的,但有的人跟我不熟,就通过其他熟人拐弯抹角向我要钱。没想到我送上钱去你还不要!没见过,真没见过啊!”

晚上,曾宪梓在大会上发言。他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说到做到,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这次世博会也证明了这点。他如数家珍,爱国情怀溢于言表。大会开好后,曾宪梓博士叫我组织客家青年来开座谈会。本来,我们是想请他给青年讲话的,但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我没敢开口,经他这么一说,我们真是欣喜若狂。他热情地招呼青年围坐在他的身边。他谈了自己儿时苦难的经历和闯荡香港情况后说,客家人足迹遍布世界,正如丘峰说的“客家精神”是“敢为天下先”!你们要敢于开拓,敢于打天下,你们要在大上海闯出一片新天地来!出门在外,首先要赚钱,要养家糊口,其次要帮助他人,有了钱要为家乡着想,要为国家作贡献!曾宪梓充满激情的家国情怀,让大家深受感动。

第二天,我陪同曾宪梓博士参观世博园区,他对各国展区的产品都极有兴趣,特别对高科技产品看得非常仔细。他说,国家要富强就要靠高科技。他对陪同的青年说,我们国家要发展没有高科技怎么行呢,你们可要努力啊!

曾宪梓在上海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给上海世博会增添光彩,给上海客家青年增添无穷的动力!这三天时光虽然渐渐远去,但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如今,《曾宪梓传》正在撰稿中,想不到曾宪梓博士这么快就撒手人寰。几多悲痛,几多叹息。惟有化悲痛为力量,用伟人的情怀激发动力,牢记嘱托,不负使命,日夜兼程,完成夙愿。

怀念您,曾宪梓博士!

激励我为球乡多做点事

资深足球评论员、梅县强民体育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温威光

40年前我认识了曾宪梓博士。那是1979年10月,应旅港嘉应商会正副会长刘锦庆、曾宪梓、罗焕昌之约,我陪刚平反出狱的父亲温集祥到广州流花宾馆与他们会面,商量强民体育会恢复活动的事。

“集伯,解放初期我在东山中学读书时就加入了强民,我是强民老会员了!”“集伯,你放心,关于强民复会的事,只要锦叔令旗一挥,我和罗会长就会敲起锣鼓到处在喊:强民复会了!”曾宪梓博士边说边做敲打锣鼓姿势,引来满堂笑声。这是初见曾宪梓博士留下的终生难忘记忆。此后数十年,我们因强民和足球成了好朋友,私下我叫他阿梓哥。

1979年强民复会后,我经常代表强民向旅港嘉应商会提要求,几乎有求必应,而曾宪梓博士必定是第一个带头出钱。从强民复会,到强民51周年庆典,到广州开年会倡议足球年活动,到举办“强民杯”,到兴建强民大楼和溜冰场,到赴京举办“三杯”晋京庆功会,到强民55周年庆典,到出版《强民足球》,到后来成立强民基金会……曾宪梓博士都起到标杆作用。

曾宪梓博士有句名言:爱我球队就是爱我祖国。从认识曾宪梓博士开始,他就一直鼓励、支持我写足球评论。1983年曾雪麟执掌国家队帅印后,他亲笔写信给我,说他已和中国足协说好,叫我到国家队住下来好好写文章宣传国家队。于是,我在北京龙谭湖畔和国家队教练队员们一起生活、看训练、参加准备会4个多月,在《羊城晚报》以“国脚营盘见闻录”为题写了近20多篇文章,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1984年曾宪梓博士为我办好一切出国手续,与羊城晚报记者范柏祥结伴随曾雪麟的国家队赴新加坡采访第八届亚洲杯,见证了中国足球的历史性突破;2001年在广州一医院的病房里,曾宪梓博士破例接见我,为我创作的《足球魂》题词,还语重心长对我说:“阿威光,60岁了,有生之年要为强民、为足球之乡多做点事!”

曾宪梓博士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以及对我的谆谆教诲,一直激励着我在追求人生和事业征途上砥砺前行,为强民、足球之乡做了一点实事。

噩耗传来,不胜悲痛。敬爱的阿梓哥,安息吧!

新闻推荐

把爱国之心化为生动实践

■张明湘19日,“腾飞中国、辉煌70年”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在东山中学体育馆举行,千余人参加了活动。这是梅州市唱响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