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凤凰歌

梅州日报 2019-09-23 10:53

关于茶的记忆,是从孩童时代开始的。小时候住在乡镇,入夏至初秋,晚饭后,爷爷便拿出两块木板踱步到隔壁的祠堂门坪,架在长板凳上,成了一张小床。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像小猴子一样,一下子就把小床占满了。爷爷再搬来一张木凳,用来放小炉子煮水泡茶。火苗把木炭烧得毕剥响,不一会儿水就煮开了。这时,爷爷的挚友赢叔公如期而至。他们俩几十年如一日,每晚都在一起喝茶叙话。赢叔公甫一坐下就开始忙活,温壶、装茶、润茶、冲泡、浇壶、倒茶,来个“关公巡城”,再来个“韩信点兵”。顿时,茶的香味便氤氲开来。爷爷坐在小炉子旁不远处的藤椅上,摇着蒲扇,给我们讲诸葛亮七擒孟获、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偶尔也讲讲十天干十二地支阳配阳,阴配阴的理论,我们自是喜欢故事多一点。有时,爸爸没事忙也会参与进来,教我们唱歌,一首首革命歌曲被我们唱得荡气回肠,歌声飘荡在空旷的门坪上空。

爷爷为人严肃,在我们眼里,向来是不怒也威的长者。平时在他面前,我们只有敬畏,既不敢撒野也不敢撒娇。不过,童年里对爷爷的印象,却因那夏日的茶香,伴随那毕剥的火烧木炭的声响,以及那满天的繁星和一阵阵习习凉风,而变得格外有温度。

对茶的记忆与喜爱与日俱增。家里的客厅茶盘上,功夫茶具几乎每日必用;办公室里,也是茶不离手;就是出差几天,也要随身带几包茶叶。步履再匆忙的日子,喝着茶,心里也是从容的。特别眷恋雨天闲来无事的日子,常言道晴耕雨读,雨天必定要与书为友,与茶做伴。蜷缩在靠窗的榻榻米上,看着窗外湿漉漉一片,任凭外面的世界喧嚣凌乱,尴尬不堪,手捧书,喝着茶的人儿,内心是富足而安乐的。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中国茶圣陆羽如此定义“茶树”。许是茶缘,我一个爱茶者生活在梅州这片大量种植茶田的城市。因为工作的关系,这几年来有幸走访了诸多茶山,如梅县的雁南飞、阴那山、梅西水库,大埔的西岩山,丰顺的八乡山,五华益塘水库等地,近距离接触了各种树龄的茶树,大体了解了茶树如何种植、采摘。似乎既然爱茶,总要爱屋及乌,才对得起“爱茶者”的称号。

陆羽又言,“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茶有芳香,富含维生素,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使人心旷神怡。当然,爱茶者爱的远远不止其功效、形色与香气,更爱其精神。2013年,时年已104岁高龄的中国茶届泰斗张天福教授身体力行,践行自己所倡导的“俭清和静”的茶精神——为考察梅州茶叶种植环境,不辞辛苦驱车六小时从福建来梅州。当时随行的还有央视纪录片《故宫100》导演王冲霄,他们来梅取景拍摄茶文化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想通过张天福等一批极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讲述茶文化及茶的故事。我有幸一同前往,听王冲霄说,“清净怡真”的茶精神正影响着全球,滋养着人类,改变着世界。他们希望通过最简单的讲述,让“茶文化”走进普通百姓的心里。

关于茶的地位,著名文学家林语堂曾高扬它在国民生活中的作用超过了任何一项同类型的人类发明。因为茶成了国人生活的必需品,以至于“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未曾想过,普普通通的一片树叶,竟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乃至心里;影响的人,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它不厚此薄彼,一视同仁;它不卑不亢,从容自若;这不就是“上善若水”的境界吗?这不就是“清净怡真”的写照吗?想起林语堂的一句名言“捧着一把茶壶,中国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这也许是对中国茶的最精彩表达。

新闻推荐

各级各相关单位全力以赴做好筹备工作 让丰收节活动完美呈现

主会场舞台搭建完毕,演员正在排练。(林翔摄)本报讯梅州市庆祝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首届中国梅州茶业精英峰会将于22日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