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的最多的是“报效国家” 最后一次采访曾宪梓先生印象

南方日报 2019-09-21 10:37

曾宪梓生前曾多次接受南方日报专访。何森垚摄

请扫码上南方+

看曾宪梓的传奇

据新华社香港9月20日电金利来集团创办人、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因病医治无效,于20日逝世,享年85岁。闻此消息,记者不禁回忆起10个月前,一行人专程从香港赶到曾宪梓的家乡广东梅州进行采访的情景。

梅州,是海内外著名的客家人聚居地,客家人向以叶落归根为信念,晚年的曾宪梓一身病痛,选择在家乡休养。“这里水好,空气好,东西好。”当时他笑着告诉记者。

他的家很朴素,没有亿万富豪的富丽堂皇。只有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以及一幅幅装在镜框中的捐建学校照片,彰显着主人特殊的身份。

采访时,曾宪梓坐在轮椅上被助手推进来,带着金利来特制的绣着国徽的红色领带,穿着红色毛衣夹克和一套正式的西服。听到记者祝贺他被表彰为改革先锋一百人,他扯了扯嘴角,笑了,因长期透析而僵硬的面孔显现出光彩:“我年纪这么大了还能获奖,40年100人,多高的荣誉啊。我没有做什么大事,却授予我这么高的荣誉。”

采访历时一个半小时,他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报效国家”。你的爱好是什么?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你的愿望是什么?客家人给你的传统是什么?早年的经历是什么?几乎所有的问题,他最终都会回到“报效国家”这一他心心念念的主题。

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报效国家;最高兴的是香港回归,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客家人的传统就是爱国爱乡;年少时,有个梦想,将来要给母校捐教学楼……

凝望着曾宪梓,聆听他的话语,记者不禁感叹,老人的内心多么宽广,多么执着,多么纯粹!

曾宪梓的执着在中学就很出名。“我的身长腿短,当时体育老师说打好篮球需要训练体能。我每天跑一万米,坚持下来了,后来代表梅州篮球队参加广东的比赛。”曾宪梓说,自己从小就养成目标明确、艰苦努力的习惯。

“这也是客家人的特点。”作为客家人的曾宪梓评价道,客家人很坚强,吃苦耐劳,不怕苦,爱国爱乡。

1968年,曾先生带着家人到香港,他认为刚到香港的日子是自己最苦难的时期:“1968年带着母亲、老婆和两个孩子到香港,真是一无所有,前路茫茫。很艰苦,不知明天怎么办,但要努力克服。于是在一间60平方米的房间,一个缝纫机的条件下就开始做领带了,一天做60条,一个人做一个人卖。”

曾宪梓的领带生意越来越红火,他的爱国心也一如既往。

“香港回归前,有的人移民,但我看好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坚信国家会越来越好。我带领工人一起唱爱国歌曲,当时有反对派烧了我的车,他们也会叽叽喳喳做些负面评论,但我不管他们。报效祖国是我始终如一的追求。”曾宪梓回忆。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曾宪梓捐资支持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捐资逾1400项次,累计金额超过12亿港元。在2018年12月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曾宪梓等100人获得改革开放先锋称号。

编号第3388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曾宪梓星”。

曾宪梓提起小行星很开心。他说,那是他报效祖国的荣誉,也是他的“归宿”。“等我离开人世,我就住到小行星上去。”他困难地比划着。

现在,曾老也许已经到“曾宪梓星”上了,他依然用挚爱的目光望着那个他无比热爱的祖国。

曾宪梓逝世

新华社香港9月20日电金利来集团创始人,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届、九届、十届委员,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于20日下午在广东梅州逝世,享年85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0日对曾宪梓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金利来集团当日发布讣告,曾宪梓热心公益事业,为祖国的教育、科技及体育出钱出力。香港回归前,曾宪梓任港事顾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香港回归后,曾宪梓获颁大紫荆勋章,成为香港特区政府第一批12名大紫荆勋章得主之一。

林郑月娥说:“我对曾宪梓博士的辞世深感哀痛,谨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曾宪梓于1934年出生于广东梅州,1961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在上世纪60年代,曾宪梓来到香港,后来创办金利来集团。

新闻推荐

梅州市8月份创文调查排名靠后7社区多措并举抓整改 知耻而后勇力争打翻身仗

●本报记者洪国栋梅州市2019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8月份实地调查报告已出炉。该报告涉及梅州城区10个镇街、70个社区、5类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