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全面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打造乡村振兴新优势 美了环境 聚了人气 活了发展
当前,蕉岭县认真对标三年取得乡村振兴重大进展硬任务,全面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以农村垃圾、污水和厕所革命为重点打好农村人居环境第一场硬仗,持续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升级,擦亮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名片,坚持点线面结合全域推进乡村蝶变,并分类指导特色精品村不断升级出彩,有效汇聚了乡村振兴新优势,创造“美丽效益”,一个个美了环境、聚了人气、活了发展的村庄面貌一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本版撰文:祝银清林剑湧
汪敬淼廖静宜
摄影:汪敬淼林剑湧
从垃圾污水到厕所革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状况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品质改善。
在蕉岭县蕉城镇陂角村中心位置,一座新建成的公厕简朴小巧,与旁边小公园风格相协调,里面隔间、洗手台和蹲便器等一应俱全。“这是我们村第一个公厕。”陂角村党委干部赖小宏说,以前这里是村民的菜地,2016年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村民们让出土地新建了这个小公园,吸引不少村民晚上来这散步、跳广场舞,但周边没有建公厕,村民很不方便。考虑到村民的需要,第二年冬新建了公厕,并配备专门的保洁员,每天对公厕进行清洁、维护。
而在该村村民赖关胜的家中,利用原有房屋的外廊空间建成了标准化无害化厕所,抽水马桶、蹲便器、洗手台、抽风机等设施齐全,环境干净卫生,前几日刚投入使用,一家人就此告别了旱厕。“现在上厕所方便又卫生,再也不用刮风下雨还得跑到外面去。”赖关胜笑着说,在没建厕所之前,大人小孩想方便都要到百米外的露天旱厕解决,如今在镇、村的帮助下建好标准无害化厕所,原先的旱厕彻底拆除了。
“根据县出台的相关实施方案,之前没有达到无害化户厕标准的村民如果愿意主动改造,在县农业农村局实地勘察后,户厕改造达到标准后都会给予一定的补助。”蕉城镇人大主席王志说。围绕省、市要求,近日,蕉岭县印发了《蕉岭县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实施方案》,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工作,扎实推进“厕所革命”。
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是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的重要基础。蕉岭县通过全面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在全县范围推广“村协商监管、片招标收集、户缴费清理”垃圾处理新模式,不断落实环境整治硬任务。去年以来,全县完成公厕新建或改造194座,卫生户厕改造平均每户补助5000元,目前有445户完成改造核查正加紧组织实施。与此同时,通过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集中供水建设,全县村庄集中供水完成率89.93%,建成5个镇级、67套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从点线示范到全域推进,打造乡村振兴鲜活教材
2年时间,124批学员,7200多人次……开班以来,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迎来了全省各地一批批慕名前来“取经”的学员。持续“培训热”的背后,见证了蕉岭因地制宜、点线结合、全域推进的乡村振兴新优势。“我们组织了三批镇村干部来蕉岭培训考察,发现这里的乡村一直在升级和完善,每个村都有各自的特点,而且已形成了整体推进的氛围,这很难得。”参加培训的省内学员表示。
“除了九岭村的党建引领带动三产融合,还有芳心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整治、乡村治理模式和农业产业现代园,广育村的扶贫产业和农村垃圾治理模式,羊岃村的发挥内生动力、讲好名人故事,东岭村的深挖红色资源、做好红色产品等等,都是省内外许多地方领导干部重点学习的内容。”该学院培训讲师刘玉招介绍,随着蕉岭乡村建设从示范引领到全面实施,越来越多卓有成效的建设亮点成为培训学院新的鲜活教材。
除了一个个焕发活力的示范点,贯穿于蕉岭蓝坊镇、南磜镇极佳生态资源的长寿乡中乡精品游线,正在“微改造”的实施中提档升级。“在桥上新建的休闲走廊,不仅让村民出行更加安全,而且沿路景点的打造也让人赏心悦目,每天饭点过后,都有很多老人到这个廊桥休闲赏景。”蓝坊镇峰口村村民汤赣南说。据悉,大治桥是南岸50多户村民去县城的必经之路,之前一辆小车通行都显得拥挤,行人经过很是危险。如今通过对原有桥墩进行加固,桥面由3.5米扩宽至5米多,并结合“一河两岸”栈道风格,两边各增加2米人行廊道,有效实现了人车分流,并让整座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走访蓝坊镇,笔者发现,不论是结合河道清淤和水环境治理对大治桥扩宽新建廊桥,还是利用生态元素进行设施提升的青檀古树园,抑或是花小钱将废弃猪舍改成实用公厕,都诠释着落细落小落实的匠心和温度。这里没有大拆大建,而是结合群众意愿,在充分挖掘保护生态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打造,一点一滴地呈现沿线村庄的大变化。
从特色精品到出彩升级,实现人文内涵深度挖掘
文福镇白湖村羊岃自然村是丘成桐院士祖居地,去年的卡拉比-丘理论发展40年国际会议让这座小村庄声名远播。去年,蕉岭县发挥人文优势,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乡愁浓郁的“院士之村”。福寿堂、耕读园、力田草庐等一个个充满客家人文气息的节点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潜移默化中启迪着后人更加崇文重教、书香传家。如今的羊岃村,通过不断丰富的名人楹联和书法作品展示、人文内涵的深度挖掘和项目打造,呈现出不断出彩升级的新面貌。
福寿堂不远处是该村的君坑河,河上架有两座古朴的小桥,两座桥相距不到百米。广东高时古建梅州总经理曾建鹏介绍,这两座桥分别叫慈母桥和严父桥,正在建设中的镇英园项目与这条河坝背后的故事密不可分。1945年8月,蕉岭遭受特大水灾,当时丘镇英任联合国善后救济广东分署第六工作队队长,积极发动人员调拨大量粮食物资赈济蕉岭灾民,并筹集资金在家乡羊岃村的君坑河修筑堤坝,最大程度减少了水灾隐患。如今,堤坝已不完整,却依然坚固。为纪念丘成桐的父亲丘镇英对于家乡的救灾功绩,用生动事例激励教化后人,蕉岭县指导该镇将人文故事进行梳理,致力于将此堤坝原址延伸打造成集家风家训传承和人文思想教育于一体的镇英园。“在进行本地历史人文发掘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原来历史的风貌和特点,在打造镇英园的时候,将丘成桐院士写的文章《那些年父亲教导我的日子》《怀念母亲》进行段落的节选在项目的亲水平台中展现,体现丘成桐院士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记者获悉,下一步,文福镇将结合整个“院士村”的人文规划,逐步打造村史馆、榕下观花等节点,还将邀请各类书法名家,结合不同村居家风特点书写各种风格的对联,以牌匾的形式展示出来,丰富羊岃村的人文环境,提升人文的品味。与此同时,以红色为主题的三圳镇东岭村、以全要素改革为亮点的广福镇广育村也在县、镇两级的指导推动下不断提档升级,精细化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名片,引发一波又一波的“探访热”。
新闻推荐
1949年5月14日,闽粤赣边纵一支队蕉岭战斗旧址——蕉岭县城。扫荡反动武装,根据地连成一片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