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苏区精神和风骨在红色土地上走出绿色崛起之路
三河坝战役纪念馆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薛江华
在这个柚子飘香的季节,“媒体老区苏区行”采访团一行走进梅州,在4天的时间里,从车水马龙的老城区到静谧偏远的郊区,再到神秘深邃的山区,寻找梅州的红色记忆。所到之处,记者看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就像成熟的蜜柚一样,越来越甜——国庆之后,梅州高铁开通,红色苏区人民也将坐上快速发展的“和谐号”,在红色土地上走出一条绿色崛起之路。
291亿元“量身定制”扶持苏区老区发展
梅州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广东唯一的全域原中央苏区县,占全省24个老区苏区县中的三分之一。梅州市内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经调查整理,共有359处红色遗址。“八一”南昌起义军、朱毛红军等也曾在这里战斗过,留下了“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红四军出击东江”“红色交通线”等一大批革命遗址遗迹。
4天时间里,记者团一行马不停蹄地辗转多地,追寻苏区时期的红色印迹:在梅县雁洋镇的叶剑英纪念园,领略元帅风采、革命风范;在大埔县寻访朱德元帅战斗过的三河坝;在平远县的红军纪念园、五华县的老红军古大存故居等,从客家名人、志士足迹里去领略客家人的革命豪情。
今年5月,全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在梅州大埔召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今明两年拿出291亿元,从基础设施、基本民生、生态环保和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支持老区苏区加快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为梅州“量身定制”的一个重大扶持政策。
苏区振兴,2018年梅州脱贫率94.12%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在接受记者团采访的时候,梅州市委书记陈敏表示,梅州将拿出苏区精神和风骨,走好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经济“换道超车。
“乡村振兴和扶贫工作从后进变先进,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陈敏高兴地和大家分享了2018年梅州攻坚扶贫的工作成果:2018年,梅州共选派5400多名驻村帮扶干部,累计筹集扶贫资金36.9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0.9万个,转移就业1.82万人,全市5.28万户14.2万人实现脱贫,脱贫率94.12%。2018年度脱贫攻坚考核获得“好”的等次,跃升全省前列。
据悉,实施国家和省苏区振兴规划及方案以来,梅州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全市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695.75亿元增至2018年的1110.21亿元,年均增长7.9%;人均GDP由2011年的16346元增至2018年的25367元,年均增长7.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1年的46.89亿元增至2018年的97.09亿元,年均增长11%,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41元,同比增长7.4%。
投入1亿多元,规划“红色村”建设工程79项
在梅州苏区历史上,共有4300位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光辉事迹,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据悉,为了更好地传承苏区的红色基因,推动苏区党员干部队伍的革命性锻造,梅州近年来持续深入开展“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革命传统教育。梅州重点做好全市366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
截至目前,共规划“红色村”建设工程79项,预算投入资金11043.3万元,已启动79项,完成45项,已投入资金5741.42万元。
着力打造大湾区绿色大农场
梅州将迎来高铁时代!据悉,梅汕高铁将于今年9月底开通,5条在建高速公路顺利推进,梅州至龙川高铁项目有望今年年底动工。陈敏透露,力争在北京大兴机场启用后,梅县机场每天都有一班飞往北京的航班,高铁开通后,梅州西到潮汕的动车只需要半个小时,“去潮汕机场很方便,相当于梅州有了两个机场!”
对于梅州的未来,陈敏信心满满:将充分发挥梅州生态优美的独特优势,动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分中心,在香港、广州、深圳、珠海等地设立梅州农产品推介销售中心,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着力打造大湾区“最美后花园”“最佳康养地”“最优体验场”和“绿色大农场”。
记者了解到,梅州柚广告从9月10日开始登陆以CCTV-1综合频道为核心的央视大平台,并持续半年时间。在这10秒画面里,不仅有梅州的绿水青山,还有梅州现代化城市建筑群和独具客家特色的围屋等元素。
新闻推荐
■船游贝尔格莱德■游客们在参观遵义红军街为期3天的2019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旅博会”)落下帷幕。来自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