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屏汉与“红军桂”
每年中秋节前后,如果你经过江西寻乌县丹溪金村饶輋自然村时,就会闻到一股让人心旷神怡的桂花香味,只要是附近十里八乡的老表,都知道那是“红军桂”又开花了。这棵“红军桂”外形像一把太阳伞,树姿飘逸,四季常青。每年中秋节和十月小阳春前后,桂花竞相开放,小花朵密密麻麻,仿佛绿叶丛中点缀着碎金,香得令人神清气爽,魂牵梦萦,流连忘返。
说起这棵颇有来历的“红军桂”,还得追溯到80多年前发生在饶輋村的一段红色记忆。1933年2月,集广东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人称“南天王”的陈济棠,纠集兴宁中队、石正民团、丹竹楼民团、黄陂警卫队、宝龙后备队共500多人进攻“兴龙”根据地。时任“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军区第三作战分区政治部主任的罗屏汉,带领赣南挺进队100多名战士来到“兴龙”根据地,配合“兴龙”游击队抵御陈济棠反动派的进攻。当时部队驻扎在饶輋村枫树岗造纸厂附近,炊事班就在造纸厂东侧旱地上支起炉灶,因旱地面积不大,旁边有棵长势不好又落了叶的桂花树挺碍事的,炊事班小林顺势把桂花树砍下当柴火。殊不知,这棵树是当地村民特意种下的。因枫树岗处于风口处,为了抵挡造纸厂长期遭受大风吹袭影响生产,“兴龙”游击队队员曾梦兰(饶輋村人)的父亲曾观妹花了些银两从外地移植过来,种下这棵桂花树用来挡风。看到自家的桂花树被人砍了,曾观妹很气愤地跟小林吵了起来。这时,碰巧罗屏汉前来炊事班巡查工作,当了解到事情的缘由后,罗屏汉狠狠地批评了小林及炊事班战士,同时向曾观妹诚恳地作了道歉:“老人家,这是我的责任,没把战士教育好,他们违反了纪律,损害了群众利益,是我的错,你先回去,我会处理好这件事。”
第二天一早,罗屏汉便找来熟悉本地情况的“兴龙”游击队员,派他到附近寻找相似的桂花树。结果在敌占区平远石正发现了一棵,游击队员就假说某地维修祠堂还少一棵桂花树,与主人商定花了5块银元买了下来,翌日罗屏汉派了12个村民在敌人眼皮底下挖好运回饶輋村。
罗屏汉又亲自选择种植地点,并花了23块银元在被砍桂花树的下方把一坵1亩多的田买了下来,种上了这棵桂花树,并商议桂花树周边的地仍然由原田主耕种,但必须负责管护好这棵桂花树。此后,罗屏汉一直记挂着这棵桂花树,一有空便来浇水。在他的关心和田主的精心呵护下,桂花树很快长出了嫩叶,当年就鲜花盛开,香飘十里。
罗屏汉不仅对这棵桂花树感情颇深,对当地百姓更是关心备至,经常教育和约束战士严格遵守红军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每当打了胜仗,都会叫战士们把一部分战利品分给全村群众。他身为红军高级指挥员,从不摆架子搞特殊,农忙季节还带领战士帮助村民干农活,和全村群众打成一片,建立起了深厚的阶级感情,他的一言一行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衷心拥护。
1935年7月,当听到罗屏汉壮烈牺牲的噩耗后,全村群众都懵了。为寄托对他的哀思,饶輋村民自发组织在这棵桂花树下祭奠英灵。从此当地村民把这棵桂花树当作英灵来祭祀,这棵桂花树也就更名为“红军桂”。逢年过节,只要有祭祀活动都会到此一祭。
说来也怪,这棵桂花树自村民把它当作英灵祭祀后,显得有灵性似的。新中国成立初期,黄陂公社与岑峰公社合办造纸厂,厂址就选在这棵“红军桂”对面,因少一根硬度较大的横梁,有人打起了这棵桂花树的主意,没等到第二天砍树,出此主意的人当晚就肚痛不已,急得连夜抬到黄陂卫生院诊治。当然,这件事只是巧合而已。通过这件事,进一步增强了当地群众保护“红军桂”的意识,也间接地保护了“红军桂”。1966年“文革”破“四旧”时,饶輋村所有神坛社庙都拆除了,唯独这个“英灵坛”安然无恙。21世纪初,村民准备开通到岑峰的公路,因缺乏启动资金,有人出价21万元购买这棵桂花树,但饶輋村民宁可延迟开通公路,也不肯出卖这棵影响深远的“红军桂”。
如今这棵“红军桂”已经长成树干直径50厘米,20多米高,树枝冠影占地90多平方米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每年在中秋节、十月小阳春各开一次,从未间断过。树下的小广场成了全村群众纳凉聊天、追思先烈的好去处。(梅常春)
新闻推荐
读者张先生:报考申请摩托车驾驶证需要符合什么条件?大概需要多少费用?兴宁市交通运输局:申请摩托车驾驶证,应当到经交通主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