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一个恋上故乡的青年画家 ●彭爱琼

梅州日报 2019-09-08 10:51

《好戏连台》(水粉)《大叔》(油画)《远方归来》(油画)《围屋情怀》(水墨)《原乡》(油画)《筑梦未来》(水粉)《和山水库》(水粉)

张华简介

张华,男,1985年12月生于广东兴宁,200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并获学士学位,2015年结业于清华大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共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梅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主席,梅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梅州市第七、第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说起张华,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年轻有为。”在中学时代便常在当地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在大学期间获得了省级、国级赛事的大奖;毕业没几年已当选为梅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在北京、广州、梅州等地举办过个展和联展,二十多岁已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面对荣誉和赞赏,张华却很淡然:“那些只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吧。只有保持心态平静,放低自己,像大海一样去包容和吸纳,才能创作出真正感人的艺术作品。”

成长经历 感恩亲人老师的支持与指引

父母是他艺术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父亲为他插上了梦想的翅膀,而母亲给了他展翅高飞的勇气。他出生在兴宁市石马镇的一个小山村,父亲张云方早年曾是油漆画匠,母亲陈庆英是地道的农村妇女。家乡的山水和家庭的影响让他从小对自然与美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和追求。有一回看见一只有凹面的玻璃球,他好奇地问父亲能不能画出来。父亲拿笔随手画两个圈,便巧妙地把玻璃球的凹凸感表现出来。小张华震撼不已,画画就像变魔术般能把美好的事物跃然纸上,便忍不住学着画起来,从此便迷上了画画。没有专业指导老师,也没有专门教材,生活中见到的物体、图片都是他描绘的对象。父母看到他如此痴迷于画画也很支持,把他的画贴满了墙面,常邀请亲戚朋友来欣赏。特别是母亲,给他充分的画画空间和时间,经常表扬和鼓励内向、羞怯的小张华,让他有了追寻梦想的勇气。“画画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很感恩我的父母,他们为我的付出,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保障,更难得的是在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小学毕业时,虽不舍得我离开身边,家里经济也并不宽裕,但还是送我去县城学画,才让我有了正规的美术教育机会,也锻炼了我坚强独立的性格。”张华回忆起当年,动情地说道。

如果说父亲是他艺术的启蒙老师,那么现任兴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谢景文则是指引他走向专业艺术道路的导师。在他去县城学画时,一次机缘巧合,遇见了当时是兴宁职校美术骨干的谢景文老师。看见张华画的邓小平画像很惊讶,不敢相信这是出自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农村孩子之手,夸赞不已,鼓励他继续努力,争取考上美院附中。谢景文老师的话,激起了他极大的学习动力,从此他有了追求的目标。

张华曾经也是别人眼中的“问题孩子”。在他初中时,刚好是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年代,青春的躁动让他对什么都感兴趣,学抽烟、打游戏、逃课,初中三年曾辗转读过四间学校,最后转到兴宁沐彬中学才安定下来。幸运的是,因为对艺术的热爱,他学会了用画画来排遣青春的烦闷,画画陪伴他度过了那个彷徨期。

中考时没考上美院附中,张华并不气馁。他选择了兴宁职校就读,主要原因是当时谢景文老师在学校任美术专业组组长。说起这些,张华感恩不已:“谢景文老师不仅传授给我专业知识,更是教会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就像点亮了一盏灯,照亮我人生的方向。他告诉我走专业艺术道路,必然会经历很多挫折、焦虑、孤独甚至是痛苦,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定目标,无论怎么样都不要轻易放弃……”职校生涯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相对专业和自由的环境,让他开始冷静下来思考人生未来的规划。学校老师们对他的关注和引导,也让他有了发挥的空间,三年的努力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2003年张华如愿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刚上大学时,他的专业水平在班里算是较差的,但那并不影响他的信心。通过努力,一个学期不到,他便在学校崭露头角,一跃成为名列前茅的学生。四年间,他像一块海绵,尽情汲取艺术养分,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2005年获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二等奖;2006年5月,作品《冷光》《暖光》被广州美术学院收藏,8月,作品《追忆时光》获“纪念广东美协成立50周年”广东美术大展铜奖,10月,作品《冷光》《走过的日子》入选当代全国学院水彩、水粉作品展……

大学毕业,张华有自己的想法,他要成为专业画家。虽然当时有好几间条件很好的省级学校向他伸出橄榄枝,可留在广州工作,但他还是拒绝了。怀揣着梦想,兜里装着拍卖毕业创作赚来的一万多元加上奖学金积蓄不足两万元,他毅然留在广州租房子搞创作。然而不到半年,便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坚持下去。为了生活,只好与老师、同学一块办起了高考美术培训班。在那些艰辛的日子里,也有过迷茫和失望,但心中始终有一盏灯,不曾泯灭。

2009年,兴宁画院即将成立,首任院长肖希正给张华打来电话,问他愿不愿意回家乡发展。能回到家乡工作,没有生活后顾之忧,又可专心创作,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张华感慨万分,那时候能得到肖希正老师等美术界前辈的赏识和支持是何其幸运,正是他们帮助自己走上专业画家的道路。2013年他被任命为兴宁画院院长,借助这个平台,他的艺术事业发展如虎添翼,个人创作、策划画展、组织采风、慈善募捐等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让他个人的专业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更是对打造当地美术品牌和提升本土画家的艺术水平等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多次受到各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并于2017年调入林风眠画院。

艺术追求 对家乡的爱是创作的初心

张华的创作涉及的画种很多,对水彩画的研究较为深入,但也会不断尝试着改变和创新,油画、国画、水粉等都会去学习。有时候同一个题材,用水彩表现或许更容易把握,但他会追求用其他画种去阐释,这也看得出他对艺术追求的纯粹。他认为无论是哪种表现方式,画的好坏并非仅由技法而定,而是由品味、格调和境界的高低、深浅决定的。“优秀的作品应该是作者最直接感悟的记录,它们既忠诚于岁月也忠诚于心灵……”

他的画作题材多是风景和人物,故乡情结是他创作的主题。客家老屋、田野、河流等在他的风景画里屡屡重现,朴实的事物、温暖的调子,带着禅意的安宁之感。农民、民工等都是他的人物画表述对象,画面平实,没有过多技巧和繁琐的表达,简单的笔触刻画出对人性的悲悯和关怀。无论风景或人物,画面总有一种温暖的光,给人以信心和希望。“曾在外求学闯荡多年,对家乡的一切更是割舍不下。亲人朋友是那么可亲,泥土芬芳,一草一木都显得那么美好……很多情感是说不出来的,就想用画笔去倾诉我对家乡的情感吧。”讲到创作的初心,张华的话语中自然流露出他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

思想升华 把爱与分享作为艺术的使命

张华的画画得好,文笔浪漫,爱石成痴。与他交流,你能感受到他不仅是个画家,更兼有诗人、哲人甚至参禅者的气质。他的画给人最深的感受就是诗意与生活、理性和禅意的结合。他最为欣赏的为人处世的智慧是“上善若水”。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是人生努力追求的方向,在艺术追求上也是如此,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能上升到哲学和宗教的层面,引领人们探索人生的真谛。

在张华的画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他对所描述对象有一种近乎虔诚的敬重。他坚信艺术的意义在于爱和分享,以优秀的艺术引领社会积极向上的风尚。一个人只有真正懂得了美,才不会做出丑恶的事情,而美育是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在创作学习之余,他多次参加慈善义卖,热衷于志愿活动,常带领文艺志愿队伍深入基层,希望借助艺术的力量,丰富百姓生活,启迪大众感受和发现美的能力。

在很多人眼中,张华无疑是成功的。但他认为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学习和探索的脚步是一刻也不能停止的;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展览上看到了古代中国画大师石涛、八大山人的原作,传统的艺术美带给他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愉悦。曾经迷恋西方艺术、对中国画有偏见的他,瞬间像心智开悟般喜欢上了这个古老的画种,从此开始了他的国画学习之路:去北京进修、拜访国画名家、到博物馆参观大师原作、收集历代名家画册,学习与中国画有关的书法、诗词、哲学、宗教……尽情陶醉在传统文化艺术的宝库里。

张华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我希望能够把人性的光辉、生命的奇妙、大自然的美等用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把最美的东西分享给他人,通过看得见的”相“,传递看不见的”念“,使人更加珍惜当下,真正懂得看破放下的意义。”

问到对以后的想法,他的话里表达了两个词:坚持和坚守。趁还年轻,坚持学习,多接触哲学、宗教、古典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开阔胸襟,提升综合素养;坚守艺术理想,把爱和分享作为艺术使命,用手中的画笔,倾诉心中对家乡的依恋。

“画者首先应该修心,心顺了,画就顺了,善者画自美。”张华一直在用“心”画画。相信凭着对艺术的执着和生活的热爱,张华将会继续在艺术道路上驰骋前行,实现他向往的艺术梦想。

新闻推荐

民生沟通丨教育行政部门能否加强培训师资?

兴宁一读者:我是一名教师,近几年虽然学校会派我们参加一些片区教研活动,但总觉得这样的培训机会偏少。请问教育行政部门在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