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金龙 回首当年闹革命,满怀豪情弥乡间 追记萧向荣将军在兴梅的革命往事(下)
(上期讲到,1925年,萧向荣考上梅县东山中学,受来梅东征军的影响,革命认识迅速提高,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梅城“五·一二”武装暴动,后来被派往兴宁,以教师身份从事革命活动。)
两次遇险、脱险
(一)
神岭上有一个陈屋,住着十几户陈姓贫苦农民,他们都是革命的参与者和支持者。陈锦凤家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他家是兴宁县党团机关一个秘密联络点。有一次,萧向荣带着上级的指示,来到陈屋找陈锦凤。适逢陈锦凤外出联系工作未归,他便耐心地等待了两天,直到第二天深夜陈锦凤才回来。陈锦凤的母亲刘达娘,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她坚决支持儿子闹革命。对到她家来的同志,都视如亲人。
萧向荣见到了陈锦凤后,把党组织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向他传达,并决定翌日召开会议,叫陈锦凤立即再出去通知。可是,到凌晨,突然,大路那边人声杂沓,屋外传来狗的狂吠声、众多人的嘈杂声,紧接着是枪声。兴宁县伪自卫队协同地方民团数十人,荷枪实弹,铁桶似地把陈屋团团围住。
萧向荣警觉到将会出什么事,立即拔出手枪蹑足想从后门探个究竟。这时,刘达娘老人急急地跑来,把萧向荣领进一间妇女住的屋子,并立即转身出去,反锁上屋门。
萧向荣进了屋,四周看了一遍,找不到藏身的地方。抬头一看,上面是放粮食的阁楼,便踩着木梯上了阁楼。在楼上,他先看见一个大木柜,就打开柜盖坐了进去。但木柜太浅,盖不住自己。他又看见大木柜旁堆着许多装稻谷用的竹箩,便随手拿出两只,一只放在下边,自己坐进去,将另一只翻过来盖在头上,猛然间想起木梯还没拿开,又走出竹箩,把木梯抽到楼上,然后重新坐进竹箩。
天蒙蒙亮,敌人开始进入围屋,挨家挨户大搜查。几个团丁搜到那个房间,看到房门上着锁,便用枪托砸起来。刘达娘为了减少敌人的怀疑,抢上前去大声喊道:“不要砸,这是间空屋,里面没有人,有什么可搜的!”敌人不理睬,用脚踢门,又继续砸起来,并大声喊叫:“快拿钥匙打开门来。”
刘达娘忙喊:“砸什么?我给你们开门。”老人被迫取来钥匙,开了锁。她重复道:“妇人住的屋,没有外人。”
门打开了,敌人翻箱倒柜地搜起来,果然不见人。敌人又要上阁楼,说:“找个梯子来。”刘达娘仍然坚持说:“楼上没有人,不要上了!”为了麻痹敌人的思想,她沉着应付,若无其事地扛来梯子,面带恼怒地说道:“你们不信,搜就搜吧。”
这时,先进屋的敌队长,在屋里翻箱倒柜,见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命令团丁上楼搜查。
两个团丁把梯子搬来架在阁楼上,萧向荣又清楚地听到一个人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从门外走进门里,并大声地说:“我上去搜!”就顺着梯子“噔噔噔”地爬上阁楼。
“他妈的,活见鬼!”那个人便一边咒骂,一边在阁楼上打了个转。
他看见口对口盖着的竹箩,刚想伸手去揭盖。就在这节骨眼上,在下面站着的刘达娘故意把一个罐子碰倒,罐子的破裂声吓了团丁一跳:“喂,出了什么事?”门外站着的队长说道:“没什么,没什么!”团丁接连说了几个“没有,没有”,就要下楼去。下面那个敌队长问他:“查清了没有?”团丁连声说:“查清楚了,查清楚了。”等阁楼上的人下来,敌人就离开了。刘达娘舒了一口气。
在敌人搜查过程中,萧向荣坐在竹箩里,屏住呼吸,握紧手枪,全神贯注地注意着外面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和敌人作生死搏斗。
敌人查完整个陈姓围屋,抓了十几个人,集合队伍走了。
等敌人走远了,刘达娘才又打开锁,开了门,把萧向荣叫下来,悄声地告诉他:“敌人已经走远了。快!向北弯路走!民团下龙田圩去了,不用担心。”说罢还塞给他一包麦饭,一再叮咛他要保重。
萧向荣望着老人慈祥的脸孔,大颗大颗的泪水禁不住从脸上流下来:“多谢大娘救命之恩。”
萧向荣没有逗留,也没有顾得上回自己住的屋子里取回衣物,就匆匆地走出了那座围屋的后门。他心想应当立即到县委去汇报。
萧向荣沿着刘达娘指引的山径快步急行,翻过几座岭岗,然后,他穿过大路,折向西南方,快步流星赶到了叶塘圩。
中午时分,萧向荣刚刚走进兴宁县的大街,他因为心急赶路,从早晨到下午一直未吃东西,肚子早饿得咕咕直叫。想起刘达娘老人塞给他的麦饭,便从怀里掏出边走边吃。吃完以后,身上暖和了,两条腿也有劲多了,一口气又走了六七十里路,找到县委机关。他向县委汇报了工作之后,又报告了在陈屋遇险的经过。
萧向荣在县委机关住了几天,又回到神光山下梅子坑的敬文小学,继续按县委决定,坚持在那里工作。
萧向荣一直十分怀念对他有救命之恩的刘达娘叔婆,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写信并托人寻找这位老人,以表示自己的感激思念之情。但令他唏嘘长叹的是,老人已经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长辞人世了。
(二)
1928年5月,国民党为了巩固其统治,日益加紧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镇压。面对危急的局面,萧向荣和其他同志一起,发动群众,秘密组织起赤卫队,进行农村游击斗争。为了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他曾编写了不少革命歌谣,如“田主收租么(无)人情,又要十足又要精。又要饭餐包送到,又要吊细给别人”,在农村广为流传。这些斗争和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发展,使农会由平地发展到山区,乡农会数量由4个增加到36个,同时,还成立了一个区农会(即第一区),会员人数激增,仅一区12个乡就有会员3000多人,犁头大红旗几乎插遍全县。
6月,萧向荣在小洋乡学校主持召开第一区农会主席联席会议,讨论减租减息问题。会议决定,每石息谷的月利率,不论6升、7升、8升,一律减至3升,其中抽6成兴办公益事业;田租实行“二五减”。会议还作出下述决议:“在夏收后开始实行,如有反抗者,由农会坚决镇压”等条款,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有力地推动了减租减息和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工运方面,萧向荣参与了领导码头工人向资本家要求增加工资,改善生活待遇的罢工斗争。在各行各业工人的团结斗争下,罢工取得了胜利,工人增加工资20%,每月休假3天,假期工资照发。
10月的一天,中共兴宁县委机关从水口圩附近的农村迁到了罗岗区的一个山村。萧向荣也从梅子坑敬文小学回到县委工作。不久,县委机关又要北迁到罗浮圩北面的大信(属寻乌县)去。
迁移那天,兴宁县委机关的同志,为防止集中行动人多目标大,就分成几路走。决定萧向荣同蓝胜青、张观佑及另一位同志走一路。
傍晚时分,萧向荣等人路过罗浮圩。在圩的尽头是民团的队部,这是必经之路。路口有卫兵把守,当萧向荣等人路过时,团丁要检查他们手里提的藤篮(内藏有手枪)。
他们说:“我们是过路的,没有什么需要检查的。”
民团仍坚持要检查。
见卫兵只有一个人,他们就边说边闯了过去。
他们走出几里路,又过了一个山坳,就要下山了,以为再不会有什么危险,就头也不回地向前赶路。
突然听到吹冲锋号的声音,一回头,才看到民团已经集合,正向他们追来。
四人拔腿就跑,翻山越岭,一直跑到半夜。这时已经饥寒交迫的他们,只好在山上露营。
第二天清晨四人醒来,寻路下山,走到大信寻找当地的同志,但未找到。他们又决定绕山路,重回罗岗圩附近县委原来住过的山头上去。路上遇到了走另一路的四个同志,他们说明了到大信的情况后,这四个同志也同意回去。黄昏前,快要到达原住地时,又要经过一个驻有民团的村子。民团队部也是设在这个村子尽头的最后一个院落,并在村头检查过往行人。他们八人经过商议,决定分两批通过,先走的四个人,身体比较强壮,作为试探,如能顺利通过,后面的四个人即随后跟进。当前面四个人通过时,民团没有检查就让他们过去了。
萧向荣在后一批,当他们这一批通过时,民团的院子里却出来几个人要进行检查。他们一再说:“没有什么要检查的。”并且边说边走,急欲通过。民团就在他们后边开枪恫吓,要他们停下来。
他们四人也都掏出了短枪,边打边走。民团的十几人只有几支土造步枪,没敢追赶。
顺利脱险后,他们与先走的四个人会合,向着黄陂方向走了一大段路,又跋山涉水绕了一个大弯,才回到县委机关搬家前住的山上。
萧向荣16岁就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洪流,三年来,他在梅县兴宁地方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参加了学生运动,建立团组织,动员工农群众,开展武装暴动等多项革命活动,也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的考验。他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革命意志得到了锻炼。在这些革命活动中,他表现出思维缜密,能写善讲,善于组织协调等特点,为他日后直接调入中共东江特委、闽粤赣省委和中央苏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础。
新闻推荐
●刘雯云山谷风景区坐落于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径南镇富荣百果园基地。由富荣(香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8亿元,是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