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 碧血映山红 赤帜永飘扬
“红旗树立大塘红,三县群英集在中。白犬猖狂施虎势,梭镖打出五兴龙。”1929年,在五(华)兴(宁)龙(川)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罗屏汉兴奋地举旗赋诗,展现了建立红色政权时欢腾喜庆的场景。在漫长的革命过程中,670多名烈士和许多英雄用血肉之躯铸造了兴宁革命历史的丰碑。他们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与神光山比肩,伴宁江水长流。记者日前踏上这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土地,探寻革命遗迹,追寻革命先烈走过的足迹,追忆兴宁市在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
两次东征为革命播下种子
“当时周恩来就住在这个房间,在这里进行谋划和部署作战方案,攻打兴城。”在兴宁市福兴街道五里村黄粤兴屋,退休干部曾镜中说,1925年,国民革命军进行了讨伐叛军陈炯明的东征,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率领东征军进抵兴宁,临时指挥部就设在黄粤兴屋。如今,该市已投入20多万元将指挥部旧址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当地干部群众接受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时,1925年3月19日,周恩来率3000多兵力攻击兴宁神光山。”曾镜中说,战斗持续了两天,东征军才攻克兴城,俘毙敌3000多人,缴获5门大炮和众多枪支弹药,史称“兴宁大捷”。东征军回师广州后,叛军陈炯明残部又占据东江各县。同年9月,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队伍挺进兴宁后叛军闻风而逃,东征军完全占领兴城。
“这两次东征为兴宁革命留下骨干、播下种子,为兴宁后来成为中央苏区县打下良好基础。”中共兴宁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介绍,周恩来亲自在两海会馆召集有卢惊涛、赖颂祺、罗衍芳等人参加的农运骨干座谈会,对兴宁农运工作作了重要指示。这些指示对兴宁的革命斗争和农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风景秀丽的宁江河西畔,坐落着一座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建筑——两海会馆。会馆坐西向东,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既是兴宁革命胜迹,又是具有潮州建筑风格的精美古建筑文物。从正门进去,庭院纵向重叠排列,正殿左右翼以回廊,形成对称四合院布局,综合运用绘画、雕刻、文字作墙壁,跳水、柱梁、斗拱、托檐等构件的装饰,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举凡龙凤麒麟、山珍海错,均是精雕细描,栩栩如生。这是该市近年来共投入300多万元进行修复保护的结果。
第一个党组织在宜楼成立
“随军东征的周恩来在取得"兴宁大捷"后,曾居住在民国县政府宜楼。期间他认真宣传革命,提高人民思想觉悟,使兴宁农、工运动迅速发展起来。”中共兴宁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说,周恩来曾帮助兴宁成立国民党县党部筹备处,后改组国民党,正式成立国民党兴宁县党部。张允庄(中山大学留省同乡会共产党员)当选为书记,兴宁早期革命领导人(共产党员)蓝胜青、卢惊涛、赖颂祺、曾不凡为委员。
1925年冬,蓝胜青受中共党组织委派回到兴宁,与早在1924年就在兴宁从事农民运动的卢惊涛、赖颂祺一起开展革命活动。同时,中共梅县特别支部派古柏、肖向荣为联络员到兴宁,做好党组织发展工作。经过他们的一番筹备,l926年春,中共兴宁县第一个党小组在县政府宜楼(现兴宁市人民政府大院内)成立,组长为蓝胜青,成员有赖颂祺、卢惊涛、陈锦华、曾不凡。同年8月改为中共兴宁支部,隶属中共梅县特支领导。12月,改称为兴宁特别支部。
兴宁党组织成立后,把开展工农运动作为工作的重心,大力扩展农会组织,开展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和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
在斗争中,兴宁党组织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运动的领导。曾派彭秋帆、李一啸等一批共产党员到兴宁县立中学任教。他们以教师职业做掩护,领导学生运动。当时,该校学生除星期日组织宣传队到各圩镇公开宣传、演说外,还演出了不少反映农民疾苦和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剥削的话剧。在县立中学影响下,兴民中学等其他学校也纷纷发动了起来,后来兴宁以这两间学校为基础,组织成立了兴宁县学生联合会,学生联合会的主要领导成为兴宁革命斗争的骨干力量。
随着党组织的发展壮大,l927年l2月,中共兴宁县委成立。
“九三”武装暴动攻克兴宁城
位于兴宁市福兴街道的梅子坑胡屋,是蓝胜青等革命烈士战斗过的地方,这里即将被打造成福兴街道继黄粤兴屋的又一个红色教育基地。这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客家民居,就是“九三”暴动誓师大会和“五县联合暴动会议”旧址。
1927年5月18日,中共兴宁特支根据广东区委武装暴动指示,蓝胜青、卢惊涛、曾不凡按作战计划,率领事先集结在小洋下(现洋里村德新小学)的各路农民自卫军,高举犁头大旗,手持枪械、长矛、大刀向县城进发,当农军抵达马鞭岭时,发现东城门已关闭,只得凭借两层楼的保障关向城墙守敌射击,因敌火力猛烈反扑,农军无法继续前进。在敌军据守,暴动队伍攻不进去的情况下,张英首先撤兵,各路农军也先后撤出阵地,首次攻城暴动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搜捕、杀害共产党人和农民骨干,兴宁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兴宁党组织由城镇转入农村,成立训练农民自卫队,开展武装斗争。
同年9月1日,中共兴宁特别支部主要领导人在福兴梅子坑胡屋召开了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八七会议指示,决定举行“五一八”暴动后的第二次攻打兴宁城的武装暴动。会议上制定了行动方案,确定湖尾乡、小洋乡、大成乡、茅塘乡、黄石乡和乐仙乡等地农民自卫队成员与城内学生联合行动。9月2日,攻城武装部队集中在梅子坑,蓝胜青主持攻城誓师大会,并宣布了战场纪律。当晚12时,蓝胜青、刘光夏等率领农民义勇队分三路冲锋攻城。首先由攻城先锋队扛着用两副竹梯驳成的云梯直插城南门西侧,登上城墙,进入城内。埋伏在城内的学生携带斧头、铁铲、土制炸药包,积极配合。一方面汇合先锋队砸开城门,让义勇军冲进城内,一方面在煤油桶中燃放鞭炮,佯作枪声助威,并猛吹冲锋号。
蓝胜青、刘光夏率领农军占领县警察局后,在司前街门口与县自卫队激战了一阵,毙敌2人。敌人无心恋战,仓皇逃命。县长廖森圃从县政府后面越墙逃窜。凌晨,附城的农民义勇军100多人手执武器亦来支援。至3日拂晓,农民暴动队伍占领全城。这次暴动缴获长短枪200多支,子弹1000多发,县政府铜印一枚,并开监释放囚犯100多人。
上午12时,在县衙西花厅,由刘光夏宣布成立兴宁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蓝胜青、武装部长刘光夏、农运部长卢惊涛、工运部长曾不凡、文教蓝在韩、秘书邓亨华。当天下午,为了保存实力,避免和敌人决战,蓝胜青、刘光夏率领起义队伍主动撤出县城,转移到永和湖尾村。
“九·三”暴动不但取得了胜利,而且创建了兴宁第一支革命武装,即广东工农革命军第12团,为兴宁土地革命战争拉开了序幕。
五位县委书记为革命牺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兴宁先后有蓝胜青、刘光夏、陈锦华、罗屏汉、蔡梅祥五位县委书记壮烈牺牲。”中共兴宁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说,他们的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特别是为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蓝胜青1906年生于兴宁叶塘一个农民家庭,原名少辉。在大革命、土地革命的急风暴雨中,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成为兴梅地区学生运动的带头人,首届中共兴宁县委书记,中共五(华)兴(宁)龙(川)县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人之一。1928年10月21日,为掩护五县(兴宁、龙川、梅县、五华、丰顺)联席会代表,在兴宁福兴梅子坑胡屋与敌激战时壮烈牺牲。
刘光夏出生于1904年,兴宁下堡人(今水口镇下堡片区),是土地革命时期兴宁农民武装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也是东江革命根据地有影响的军事领导成员之一,曾任广东工农革命军十二团,红五十团团长、中共兴宁县委书记、东江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五兴梅丰埔”五县暴动委员会委员。他亲自创建的广东工农革命第十二团和东江红军五十团,曾转战五、兴、龙、梅、丰、埔、平、寻等广阔山地。1930年3月,刘光夏率红五十团攻打国民党反动派时,在江西的顽固据点澄江圩壮烈牺牲。
陈锦华生于1906年,兴宁城镇西郊人(现福兴街道锦华村),是五兴龙根据地革命斗争的领导人之一,曾先后担任中共兴宁县委书记、龙川县委书记、东江特委特派员、五兴龙县委书记、江西省安远县委书记等职。1935年6月,陈锦华在寻乌、兴宁一带从事白区秘密工作时,不幸受伤被捕。在监狱中,陈锦华坚贞不屈,被敌人折磨十多天后与世长辞。
罗屏汉1907年生于兴宁大坪镇白云村(现屏汉村)。他是土地革命时期兴宁党组织、五兴龙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领导者之一。曾任兴宁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江西省军区第三作战分区政治部主任、粤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中共粤赣省委候补执委、闽粤赣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粤赣边区军政委员会主席。红军长征后,他在闽粤赣边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5年7月9日,在转战龙川径口时,被敌包围,撤退到大坪鸽池村时壮烈牺牲。
蔡梅祥生于1907年,兴宁大坪镇吴田村人,是土地革命时期闽粤赣边五兴龙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五兴龙县委常委,兴龙县委书记兼县革命委员会主席,粤赣省临时苏维埃执行委员。1935年8月3日,他在兴宁大坪南蛇坑工作时,由于反动分子告密,被敌300多人严密包围,因敌众我寡不幸被捕,后来遇害。
撰文:陈思杰钟思婷刘海阳摄影:高讯连志城史料审核:中共兴宁市委党史研究室
新闻推荐
兴宁一读者:我家在兴宁市文峰幼儿园附近,小孩已到入读幼儿园的年龄。想让小孩去文峰幼儿园就读,请问文峰幼儿园能否在9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