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县柚农郑彩霞:耕山种果不服输 折腾出精彩人生

南方日报 2019-08-28 06:54

郑彩霞正在管理自家的柚园。

汪思婷摄

又到蜜柚成熟季。早上七点,她头戴斗笠,手拿镰刀,走进了柚子林。“今年的收成比去年晚了半个月,为保证品质,我都会对试吃柚子,口感好了才上市,今天看这几棵的品质怎样。”她对自己的柚林了如指掌。

“我叫郑彩霞,就是一个农民,没啥特别哈哈……”在她爽朗笑声的背后,却有着十分坎坷的人生路。

热爱学习的郑彩霞,高中因家庭变故不得不辍学,17岁开始扛起生活重担,她做过保姆、服务生、接线员、业务员。正当工作有起色时,又被召唤回乡,她毫不犹豫回去了。

问她为什么?她实诚地回答:“我是农民的女儿,我要回到农村去。”

回乡后她重头再来,种柚子,眼看有收成了,却被大水淹没,颗粒无收。面对挫折,郑彩霞从未抱怨过,仍对生活充满希望,“其实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通讯员刘招迎罗文燕

痴迷读书独闯深圳扛起家庭重担

临近九月,大埔县三河镇的中山学校、三河中学陆续有教职人员回校。郑彩霞的柚子基地和仓库位于两间学校的中间点,再过一周,她又能笑脸盈盈地看着背书包的学生从她门口经过。

“小时候帮家里干农活,我经常躲到树林里看书,我爸因为这事没少打我。”谈起看书学习,郑彩霞立马打开了话匣子,眼睛也放光。

从过去到现在,书本一直都是郑彩霞最宝贝的东西。

上学的时候,她总爱跟在老师后面,竖起耳朵偷听老师给高年级学生讲课。每次到教师办公室,她也总爱东张西望,看看老师桌子上有没有什么书可以借阅。郑彩霞笑着说,老师们都对她印象深刻,但同学之间却十分陌生。

原来,在学生时代的郑彩霞,除了上课,课余时间要么在看书,要么就在找书看的路上,很少与同学互动交流,她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多点时间学习。

15岁那年的夏天,郑彩霞去往学校的路上,满眼碧绿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微风吹来,就像海浪一样起伏。那天是中考,感冒发烧的她以0.5分之差无缘公费生,只能读普高,她很苦恼,又给家里带了负担。

高二那年,因家庭变故,没钱再供她读书,郑彩霞辍学了。

17岁的她背起行囊,独自到深圳打工,靠自己的力量默默扛起一个家。

“保姆、服务生、接线员、业务员我都做过。有一次被人骗钱,在天桥下住了几晚。”郑彩霞望着远处讲述道。

如何在一个陌生的大城市立足,郑彩霞深知自己没有学历又没有特长,要立足谈何容易。但她心里那股学习的劲儿还在:当接线员的时候,没电话进来她就拿起书看;当业务员的时候,她下班就跑去书城看书,一边打工一边报考学习,还考取了报关证报检证。

正当工作有些起色时,家里的一通电话让她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

步入农途不惧挫折种出自己的柚子林

走进郑彩霞的柚子仓库,一阵柚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快到摘柚子的季节了,我们就住在仓库,方便管理柚子。”郑彩霞一边说一边开起了柚子,只见她小刀一划,双手一掰,大大的柚子就被分开两瓣,看得笔者一愣一愣的。

郑彩霞笑着说,他们每天都会摘几个柚子尝尝,等到最佳采摘期再采摘,要把最好品质的柚子给客人。

仓库后的柚子林硕果累累,大如排球的柚子压弯了繁茂枝头。在此之前,郑彩霞只是一个种柚子的“门外汉”,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柚子结缘。这还得从十五年前的一通电话说起……

“接了电话,父母需要我,我就回来。”

“我是农民的女儿,我要回到农村去。”

郑彩霞很认真地说了这两句话,她解释道,当初去深圳是为了赚钱养家,现在可以回到熟悉的家乡工作,又能陪着家人,何乐而不为?“他们陪我长大,我也应该陪他们变老。”

起初回到大埔,郑彩霞先是在三河镇的中山纪念堂当一名讲解员。两年后,偶然有一次晚饭后散步,她看到堤坝下有大片的土地荒废着,觉得很可惜。“以前我们家也是种田,我妈在一块小小的地上都要种上东西。”郑彩霞说。

当时已经是镇上中山纪念堂主任的郑彩霞,决定开荒种地,每天下班后就到田里忙活,除草、翻土、挖坑,周末就跑到福建去买柚苗、瓜苗。

终于到收成的季节了,郑彩霞看着田里的西瓜又大又圆,柚苗越长越高。然而好景不长,一场洪水使这里面目皆非。

“我当时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全没了全没了,蹲在地上痛哭起来。我这人其实很少哭的,哭不能解决问题。”郑彩霞说这话的时候,眼圈已经泛红。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家境困难的郑彩霞雪上加霜,那阵子她连过节买肉祭祖的钱都没有。她不服输,她说她的字典里没有“认输”二字。

郑彩霞开始摆地摊,每天凌晨1点起床,到县城水果批发市场拿水果卖,中午12点回家喂猪、割鱼草喂鱼,晚上再到村里拿些手工来做。就这样维持了半年,体重只剩90斤的郑彩霞才缓过劲来。

不安分的她又开始计划重操旧业,想继续种柚子。

夫妻同心在红色土地上努力圆梦

郑彩霞身边的朋友都告诉她,农民是要“靠天吃饭”的。但还是拗不过郑彩霞,借了两万元给她买柚苗。

这一次,她终于成功了,经过十几年的拼搏,果园从一片开发到七片,共300多亩、8000多棵的柚子树在郑彩霞的管理下,品质也越来越有保证。郑彩霞坦言,步入农途是心血来潮,她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郑彩霞说,现在的她虽然拥有着数百亩柚园,但这只是自己脱贫了,她还有个梦想,就是擦亮三河坝这张红色文化名片,带领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

在她看来,三河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当地的一份子,她要尽自己微薄之力把自己家乡发展好。客家女子既能下田种地,也能弘扬红色文化,“我们可不止半边天了。”郑彩霞笑着说。

“我真的很幸运,这些年有朋友支持我,导师帮助我。特别是他,一路相互扶持,无论我做什么他都支持我。”郑彩霞指了指身旁的男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郑彩霞话音未落,她的丈夫张耀林有些腼腆地笑了。

当年郑彩霞在中山纪念堂工作,三河镇汇城村是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为了了解当地人文,她经常到村中找乡亲们搜集资料,日子久了也就相识了。

就这样,两人相识相知相恋,最终成了“柚子夫妇”,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两人都一起克服,把自家的果园打理得越来越好。

郑彩霞爱折腾的“毛病”还是没改,2017年她报读了法律本科,上个月还四次跑去广州参加省乡村文化旅游青年人才“领头雁”和新型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

她说不是为了学历而考法律,是为了自己和引导村民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权益。如今,郑彩霞成了当地的热心大姐,村民间有点小矛盾,她都会力所能及的为大家解决。

“你看,她就爱多管闲事,真是一刻都闲不下来的。”张耀林边说边把剥好的柚子递给了郑彩霞,柚子林回荡着他们的欢声笑语。

新闻推荐

社区志愿者入户送温暖

本报讯(记者陈惠瑜通讯员黄家文)8月25日上午,广州怀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心系长者,温暖行动”探访弱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