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菜、喂鸡、拔草除虫…… 城里娃下乡体验农家生活

梅州日报 2019-08-26 10:40

梓梅正在菜园里摘茄子。(丘维芳摄)

“喔喔喔……”公鸡开始打鸣了,天际露出鱼肚白。

迎着朝阳,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微微晨风,12岁的丘梓梅熟练地往左手挎上菜篮子,右手牵着奶奶,散着步往菜园子走去……

丘梓梅从小跟随父母在广州生活,早已习惯了大城市快节奏、快时尚的生活方式。今年暑假,为了让她体验一番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乡村生活,在妈妈李女士的建议下,丘梓梅从广州回到老家兴宁,陪伴爷爷奶奶的同时,帮忙摘菜、拔草、喂鸡……忙得不亦乐乎。

●本报记者林婉萍实习生丘维芳

感受别样的乡村生活

“梓梅,我们今天就炒番薯叶好不?”“好啊好啊!”这是暑假以来,菜园子里每天都要上演的一幕:一对老少有说有笑地边摘菜边商量着一天的“菜单”。

早晨的菜园子绿意葱葱,空气里夹杂着泥土的芳香,番薯叶、空心菜、麦菜、豆子、苦瓜等蔬菜瓜果布满菜园。

一进入田间地头,丘梓梅便和奶奶分头行动,一大一小的身影穿梭在菜园子里。她们沿着地埂,查看园子里各畦蔬菜瓜果的长势。一轮检查下来,丘梓梅额头早已渗出汗珠,但她撸起袖子蹭了蹭,顾不上休息,就又弯下腰,开始除草工作。“这个茄子成熟了!”在茄子棚,丘梓梅麻利地将成熟的茄子拗下,并开心地跟奶奶分享她的“收获”。

当菜叶上的露珠完全消失,丘梓梅和奶奶也完成了清晨的菜园工作,提上装满青菜、茄子等当天食材的小篮子,踏上了归程。回到家,爷爷已经备好香喷喷的早饭,等待她们归来开饭。而丘梓梅洗手时细看才发现,由于露珠的浸泡作用,她的双手不知何时已泛白起褶皱。

饭后,丘梓梅清洗完脏碗筷。看到奶奶佝偻着腰在小巷子剥玉米,她擦干手上的水渍,搬上一张小凳子,挨着奶奶,加入剥玉米行列。

虽说七月流火天,但小巷子里却没有半点热燥。“我手都红了,才剥了一点点,都不好意思在爷爷奶奶面前邀功。不过捧着自己剥的一粒粒玉米,听着玉米粒掉落盆子发出的"哗啦啦"声,觉得特好听,因为都是我亲手剥的,感觉很有成就感。”丘梓梅不禁笑弯了眼。

下午四点多,丘梓梅又开始准备糠饭喂鸡。“咕咕咕……”在她的“呼唤”下,小鸡们从角落里聚集到饲料盆边“吃晚饭”。而丘梓梅则守着鸡窝,以防别家的小鸡进窝“抢食”。随后,她开启“抓鸡”模式,把小鸡们逐一归“笼”。

“这是一次累并快乐的经历”

“这是我第一次回老家过暑假,是一次特别的、累并快乐的经历。”丘梓梅告诉记者,在城市里,每天面对的都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回了老家,她不仅认识了很多农作物,农村里特有的松软泥地、随处可见的野花野草、潺潺流水的小溪小河、田间地头的蔬菜瓜果等也给她带来不少新鲜的感官体验。“以前对农村的记忆就是破旧的房子、脏乱的环境,来了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乡村有着它别样的美。”

李女士表示,送孩子回乡下无非两个目的:其一是因为他们常年在外,陪伴父母的时间较少,所以利用暑假,想让孩子代替他们多陪陪老人家。“现在的孩子所处的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不愁吃穿,很少孩子能够懂得劳作的辛苦。虽然乡下生活在某些方面比较放松,但总的来说还是艰辛的,所以这也是我送孩子回乡村的第二个目的,想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劳作的辛苦。”李女士希望通过不同的体验,促使孩子珍惜现今所拥有的东西,从而培养其感恩、助人为乐和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

夜幕降临,完成了一天“工作”的丘梓梅,与爷爷奶奶静坐笑谈。她跟爷爷奶奶分享城市中的繁华夜景;爷爷奶奶给她讲那些过去的故事……惬意安然。

记者手记

众所周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如今城市孩子或沉溺于电脑、手机等现代科技产品,或埋首于各种辅导班、特长班,对农村、农业越来越陌生,“五谷不分,不辨菽麦”成常态。

近年来,大多数家长都热衷于在暑假送孩子回老家“上山下乡”体味乡村生产劳作的艰辛。这不仅能让孩子有效减负,在实践过程还能增强他们对农村的了解,认识农作物种类、生产等知识,提高自主生活能力。此外,有利于促进城市与农村的沟通,丰富城乡孩子的交际圈,可谓一举多得。(林婉萍)

新闻推荐

培训红火蚁防控 新陂镇

本报讯兴宁市新陂镇日前举办红火蚁防控技术培训会,农技员、负责农业生产的村(社区)干部共30多人参加培训。培训会上,兴宁市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