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伍绍曾:一门三进士 迁蜀传家风

梅州日报 2019-08-12 10:25

兄弟进士牌坊

□陈蔚梁

小时读过朱德的散文《母亲的回忆》,知道他家祖籍广东韶关,客家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到四川仪陇县。据有关史料记载,从康熙至乾隆年间,迁入四川的外省人有几百万人。在广东兴宁新圩,就有一户伍姓人家,即兴宁伍氏十三世祖伍庄(原名方威,字敬斋),在乾隆后期,带着一家老小从老家陆续迁到重庆綦江县定居。其长子伍绍曾,在綦江生下三个儿子,个个高中进士,官府为他家赠送“兄弟进士”牌匾,在綦江石佛岗竖起一座精美的石牌坊,成为当地客家人的骄傲。

从石牌坊谈起

2016年,重庆市文龙街道石佛岗片区开发建设,位于该地段的“兄弟进士牌坊”是保护还是拆除,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最终,这座古色古香的牌坊移到綦江河边的观景道上保护利用,成为一道永久的人文景观。

这座牌坊始建于同治七年(1868)。表彰的是从兴宁迁徙到此的伍绍曾(号燕堂)之子:浚祥、辅祥、奎祥三兄弟。他们在道光年间十二个年头内相继考取进士,在川黔一带传为佳话。伍绍曾 (1762-1852),只是一个秀才,因顶撞考官受罚,于是离开老家,辗转来到綦江谋生。他素有才华,精通诗文,著有《率真子集》若干卷。他在家塾课儿读书兼课业,先后七次被綦江县令聘为县考阅卷主持人。

大儿子浚祥(1807-1877),字琼甫,道光十六年(1836)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升贵州司员外郎,官至御史,著有《怀园诗草》。

二儿子辅祥 (1810-1883),字翰屏,道光十五年进士,授工部主事、郎中,升陕西道监察御史。晚年主持泸州、綦江书院。著有《玉屏山堂诗文稿》

三儿子奎祥(1812-1862),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历任山西阳高、垣曲知县。有诗传世(《送陈均甫同年赴山左大营》):

喜闻飞将自天来,万里乘风气壮哉。

帏幄密勷元老绩,韬铃快展故人才。

甲擐蜀国千军勇,鞭指秦关六扇开。

欲效平原作豪饮,马蹄无那羽书摧。

年来岭寂隐蓬蒿,苦忆军前战鼓劳。

回首北行尘滚滚,惊心东去浪滔滔。

闲居愧我成樗木,伟略期群拥节旄。

此别不须离索感,举头时见七星高。

立家训,传承好家风

三个儿子当官后,伍绍曾为儿子写下《下车首政三十二条》,作为家训代代相传:

人境私访,广耳目也。稽察宅门,严出人也。

仆从谨朴,防弊窦也。易服查街,树风声也。

峻拒请讬,励节操也。清理庶狱,申冤抑也。

勤宣讲约,先教化也。郭崇士品,维风化也。

振励书院,崇实学也。和协同寅,集众长也。

虚询耆庶,宣幽隐也。盘查仓库,免后累也。

严惩盗贼,安善良也。访拿讼棍,清讼源也。

痛锄搕骗,除扰害也。查拿娼赌,端风俗也。

申禁鸦片,保民生也。裁革官价,防冒滥也。

约束书差,惩蠹弊也。裁汰冗役,减扰害也。

传审定限,省拖累也。亲查饭店,防淹讼也。

肃清街道,新气象也。编连保甲,弭盗贼也。

拯恤孤贫,广慈惠也。慎恤监狱,防逃越也。

普修桥路,便行旅也。禁止演戏,惜财费也。

禁宰耕牛,重民依也。劝课农桑,足衣食也。

开筑堤堰,防旱涝也。严禁奢侈,裕民财也。

三十二条家训,严格要求儿子励节操,宣教化,除害安良,为民办实事,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据《重庆綦江伍氏家族人物及源流》记载,兄弟三人不负家教,为官颇有政绩:

辅祥(1810-1883),字翰屏,道光十四年甲午科经魁举人,道光十五年乙未科进士,与叶名琛、黄宗汉等同榜。咸丰三年,由工部郎中改陕西道监察御史,奉旨巡视东城;寻转京畿道,擢升吏科给事中。列谏院期间,他屡上奏折,吁请革除四川盐政积弊,归灶化解盐枭,勘划川黔疆界,消弭边境械斗纷争,参劾整饬赃官蠹吏,清理庶狱。他亲历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忧心国势日颓,遇事侃侃直陈,言之未尝避忌;貌威重而心实慈良,体恤民瘼,顾念时局,叹恨承事非人,朝政腐败无可救药,后即急流勇退,以病假归蜀。晚年,前后主讲泸州及綦江两地书院,尤喜奖掖后进。著作有《玉屏山堂文稿》《玉屏诗钞》。书法似唐人孙过庭,文尚清真。

浚祥(1807-1877),字琼甫,幼聪颖,年十六,即以府案籍邑庠。道光十一年辛卯恩科举人,道光十六年丙申恩科进士,与林鸿年、胡林翼等同榜。初授户部主事,咸丰元年,升贵州司员外郎,记名御史。咸丰二年,父绍曾公卒于京邸,浚祥丁忧归乡,即不复出。尝开善堂,创诸义举。晚年先后主讲江津东川、綦江瀛山两书院。著有《怀园诗草》。

奎祥(1812-1862),字七桥,号纬东。道光十七年丁酉科举人,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进士,与张之万、李鸿章等同榜。即分发山西,历署阳高、垣曲知县。为政清廉自厉,勤理民事,其秉公持正,惩恶扬善,拔取寒士,尤为三晋士民爱戴。咸丰二年丁忧南归,遂归伏田间,不乐仕进。

晚年思乡 九十善终

据兴宁胡曦《湛此心斋诗话》记述,伍绍曾活到90岁,晚年仍精神矍铄,在他的诗集中,有《八十自寿》七律两首,寄托了故乡情怀。

其一:

公然八十杖于朝,脱帽还欣鬓未凋。

过去艰难犹历历,老来情趣总迢迢。

一堂簪笏群仙会,两地家山客梦遥。

回首故园松菊好,几时归去话渔樵。

其二:

两绘流觞曲水图,故吾相对感今吾。

遗编尽付桐孙读,强步才资竹杖扶。

垂老又添新岁月,健忘难进好工夫。

笑听朋辈殷勤问,问我年周甲子无?

道光十五年(1835),年过七十的伍绍曾跟儿子住在京城,老年仍念念不忘“两地家山”。数十年后,虽然老父去世了,儿子依然遵照父嘱与兴宁祖地保持书信联系。伍绍曾90岁含笑而终后,被朝廷追封为“朝议大夫”“中宪大夫”。至今,皇帝的“圣旨”,仍镌刻在兄弟进士牌坊,让人留住久远的记忆。

新闻推荐

民生沟通丨兴宁至汕尾高速华陆段何时建成?

读者古先生:请问兴宁至汕尾高速公路五华至陆河段什么时候能建成通车?市交通运输局:兴宁至汕尾高速公路五华至陆河段,于2017年...

 
相关阅读